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洲皇室八卦系列英國篇前傳第一章

歐洲皇室八卦系列英國篇前傳第一章

歐洲皇室八卦系列第二部

英國篇前傳

原創:嗔才人

前言

童話故事的落幕,往往定格在王子與公主的盛大婚禮上,然後就是 「他們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只可惜,現實往往是童話的顛覆,這個英國篇前傳講的就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結髮妻子凱瑟琳公主,如何在自己的第一次盛大婚禮後,卧薪嘗膽將近10年,才終於爬上英格蘭王后寶座的故事。

玫瑰雙色美人艷名留軼事

江山一統國王遠慮思聯姻

第一章

"歐洲皇室八卦-西班牙篇"里曾經提到,西班牙的凱瑟琳公主和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哥哥亞瑟有過一場有名無實的婚姻。這第一場婚姻埋下的伏筆,直接牽扯到國王亨利八世幾十年後移情別戀,引發的歐洲歷史上第一樁王室離婚公案。那個多次公開審判的案件一度佔據全英國,乃至全歐洲的娛樂八卦頭條長達數年,引發的轟動效應不亞於一顆政治界乃至宗教界的原子彈。而焦點中的焦點則是:這位凱瑟琳王后在嫁給亨利八世之前,到底處還是非處?(「非處問題」 似乎是古往今來 wsn 們最熱衷討論的八卦話題,經久不衰。)

故事的開頭,如果用童話來寫,應該是這樣的:

在一個遙遠的半島上,有一個富饒強盛的王國,叫做西班牙。國王跟王后最最疼愛的小女兒名叫凱瑟琳。如此高貴美麗的公主,一生下來就註定要嫁給英俊的王子。而她的王子,在遙遠而神秘的島國英格蘭。王子一家真誠而熱切地盼望著小公主的到來,凱瑟琳嫁過去會註定成為英格蘭的王后。

看完童話,喘口氣,下面咱們來還原真實的歷史。

500 多年前的歐洲大陸,一場關係到兩個國家命運的政治聯姻正在進行中。

年輕時的凱瑟琳公主與威爾士王子亞瑟

說起來,新郎新娘的父母,都是政治聯姻的成功典範,也可以說是政治婚姻里的異數,這兩對兒國王王后的感情都非常好。

女方是阿拉貢家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她的父母就是西班牙篇裡面寫過的西班牙國王費迪南與女王伊莎貝爾,兩人分別掌管西班牙版圖中最重要的兩個邦國,阿拉貢和卡斯特爾。他們的聯姻,為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走向統一奠定了重要基礎。

因為這次聯姻太重要,以至於她母親在世的時候,西班牙一直是由國王女王兩人共同管理,聯合統治。提起她的母親伊莎貝拉女王,大家都知道,正是她頗有遠見地率先對哥倫布遠航表示支持,才拉開了歐洲人去美洲殖民探險的序幕,開啟了西班牙帝國走向暴富的掘金夢。

伊莎貝爾女王與費迪南國王

男方則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大兒子,威爾士王子亞瑟(Arthur, Prince of Wales)。他的父母亨利七世和伊麗莎白王后分別來自代表紅,白玫瑰的兩個家族。而相關的傳奇故事,要從著名的 「玫瑰戰爭」 講起。

亨利七世與伊麗莎白王后

「玫瑰戰爭」 發生於中世紀末期的英格蘭,也就是 「英法百年戰爭」之後。鬥爭的主要兩方分別是:以紅玫瑰為家徽的蘭凱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家徽的約克家族。紅、白玫瑰之間其實也有表親關係,而且都有王室血脈(再次套用《瑯玡榜》那句名言:「誰和誰不是親戚呢?」)。因此,「玫瑰戰爭」 在當時並不叫這個名字,而被稱做 「表親之戰」。只是莎士比亞實在太有影響力啦,他寫的膾炙人口的歷史劇《亨利六世》,裡面有段故事是王公貴族們在花園,通過拔下不同顏色的玫瑰花來拉幫結黨導致後來的戰爭,在這個版本流行之後,人們才把這段歷史稱作 「玫瑰戰爭」。

根據《亨利六世》所做的畫作

雖然從軍事角度,」玫瑰戰爭」 真正大規模打仗的時間不到兩年,但是王室宗族之間殺戮之慘烈令人齒寒,數十個中世紀延綿百年的家族遭到滅門。在之前的西班牙篇中也提到過,美國暢銷小說《冰與火之歌》(即熱播美劇《權力的遊戲》的原著)裡面的主要人物創作原型,大部分來自於 「玫瑰戰爭」,也就是英格蘭從中世紀末期到文藝復興早期的貴族混戰歷史。

終結這段混戰的主角亨利·都鐸出身紅玫瑰家族的旁支。他身材瘦小,身份低微,深受家族仇殺的迫害。年輕時甚至一度躲到了歐洲大陸,顛沛流離,躲避殺手。在歐洲大陸逃亡的時期,他憑藉自己的智慧(狡詐),獲取(騙取)了法國王室的支持。正逢英格蘭本土的紅玫瑰家失去正牌繼承人,如此大好機會,法國人也想藉機培養傀儡,染指英格蘭。於是他們答應幫忙亨利·都鐸回到英格蘭奪取王位。

亨利·都鐸是一個非常善於審時度勢的聰明人。雖然他自己也嘗過被仇人追殺的慘痛經歷,而且為了消滅自己的敵人,他也是各種下毒暗殺等等卑劣手段都用過,但是在事關自己奪取王位的戰略大局上,他明智地決定遵從民心厭戰的大趨勢,走議和路線,給各貴族家族間血債血償的殘酷仇殺做一個徹底終結。他一回到英格蘭,就秘密聯繫白玫瑰家族的勢力,並且暗中定下與白玫瑰家出身最高貴的公主,伊麗莎白·約克的婚事。

伊麗莎白·約克少女時期畫像

回顧這段歷史,亨利都·鐸小時候出身卑賤,被人不屑;成年後,身世坎坷流亡國外;最後卻獲得外國支持殺回本土;他本人與多起貴族謀殺相關,當斷則斷,絕不手軟;他從不意氣用事,不被個人仇怨一葉障目,而是目光遠大,徹底為幾代人之間的慘烈殺戮划上句號;最重要的,他還娶了世仇家族最美麗的長女。所有這些,也就是《冰與火之歌》的作者馬丁叔叔筆下 「小惡魔」 這個人物誕生的主要靈感來源。

亨利·都鐸回到英格蘭掌握大權之後,在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玩起了 「三國」,計劃讓大兒子娶西班牙公主為妻,徹底打破法國人扶持一個 「傀儡國王」 的美夢。這是不是也預示著馬丁叔叔最後要讓小說裡面的 「小惡魔」 最終取代龍媽,成為真正的七國之君呢?

錯綜複雜的英國與西班牙皇室關係

說完紅玫瑰家,再看白玫瑰。其實,這個家族最出名的女人並非伊麗莎白·約克,而是她的親生母親,史稱 「白皇后」(The White Queen)。伊麗莎白的父親乃是白玫瑰家光明正大坐上英格蘭王位的愛德華四世。這個國王登基的時候很年輕,有無數貴族算計著要把女兒嫁給他,甚至其他國家的王室也希望自己的公主能染指英格蘭後位。但是,這個愛德華四世偏偏在某天偶遇一位比自己大五歲的寡婦之後,就執意要娶她為妻(叫愛德華的英國國王是不是都愛這個調調?那個不愛江山愛美人,迷上比他大好幾歲的辛普森夫人而放棄王位的,不正是愛德華八世)。這個寡婦不僅地位不高,更過分的是,之前已經都生了兩個兒子啦!而且,她就是帶著兩個娃跟國王相遇,並且立刻套牢了國王。這個令英格蘭人驚掉下巴的寡婦名叫伊麗莎白·伍德維爾。

「白皇后」 伊麗莎白·伍德維爾

話說這位伍德維爾家的小姐本來嫁的是紅玫瑰家的一位騎士封臣。可是因為丈夫在某場戰鬥中死去,領地被其他親戚貴族搶走,甚至連她和兩個兒子都被趕出家門,趕回了娘家。為了奪回屬於兒子的權位與封地,她大膽決定去向白玫瑰家族的國王討回公道。

某次,國王愛德華四世在她的親戚家附近出遊巡獵,她就帶上兩個幼子,精心扮出孤兒寡母的可憐狀,等在國王將要路過的一棵大橡樹下。傳聞中,伊麗莎白·伍德維爾的容貌艷冠英格蘭,就只是穿著喪服,嬌嬌怯怯地往那兒一站,國王就再也無法把眼睛從她身上移開。因為這次 「偶遇」,她竟然從紅玫瑰家封臣的寡婦,一躍登上白玫瑰家的王后寶座 。所謂一顧傾城,大概說的就是這種女人吧。

電視劇《The White Queen》白皇后劇照

這個白皇后,可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她也是《權力的遊戲》裡面瑟曦王后(又被稱為蛇蠍瑟後)的主要創作原型。套用小惡魔評價她的那句話:「老姐,你可真是天生適合做寡婦的人才哪!」 說得簡直太絕妙了。話說白皇后一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從她一介弱女子敢於設局反抗權貴霸佔自己財產的行為就能看出來,這個女人不好惹,而且永不言敗。

愛德華四世在位的時候,白皇后利用國王寵愛,給自己家族壯大勢力,她的父兄都被授以高級的貴族頭銜。白皇后此舉,嚴重侵害了既得利益集團,因此與輔佐愛德華四世登上王位的重臣沃里克伯爵水火不容。他們兩人的鬥法,就是《權力的遊戲》裡面瑟曦王后與 「國王之手」 各種矛盾衝突的故事原型。歷史上的白皇后並沒有殺死沃里克伯爵,只是把他從國王身邊給逼走。

之後愛德華四世過世,白皇后再次成了寡婦,卻倔強依然,不肯輕易退出歷史舞台。「權力對於瑟曦就好像呼吸,她一刻也離不開它」,這寫的就是白皇后。她用自己的美貌和魅力,不知征服了多少男人,希望他們能為自己賣命,意圖保住王太后的地位和權勢。但是,作為一介女流,她畢竟眼光太短淺,沒多久就在權力鬥爭中被一群如狼似虎的權臣們湮沒,連兒子女兒的監護權都失去了。因為愛德華四世的幾個幼子在繼承權上有優勢,其他權臣不約而同地以殺死他們為目標。於是,這幾個小孩子成為王權鬥爭的犧牲品,他們的故事也成為英格蘭歷史上著名的懸案——高塔中消失的王子們。據說這些小男孩被關入倫敦塔,卻再也沒有人看見他們從塔里出來過。還有一個更恐怖的傳說,幾百年後倫敦塔在某次修繕中,被發現牆壁內竟然封存有孩童遺骨。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那很可能就是白皇后慘死的兒子們。

塔中王子

再說白皇后的長女,伊麗莎白·約克,則是白玫瑰家最高枝上最美麗的那朵花,她也被人昵稱為白公主(the White Princess)。伊麗莎白·約克是父母正式婚後第一個出生的孩子,並且在大主教那裡正式受洗命名。作為正牌的大公主,伊麗莎白·約克從小被教養成一個舉止端莊,個性穩重的標準淑女。這點就是《權力的遊戲》里瑟曦王后的寶貝女兒彌塞拉公主的原型。她的外貌則成為珊莎·史塔克的造型摹本,一頭美麗閃亮的紅髮,身材高大,皮膚白皙,非常迷人。這兩位在故事裡都是純潔優雅的貴族淑女代表。

《The White Queen》劇照 -- 白公主伊麗莎白·約克

《權力的遊戲》劇照 -- 彌賽拉公主

可惜造化弄人,父親死後,她的母親依然醉心於玩弄權術,甚至希望女兒能夠去色誘愛德華四世篡位的弟弟,繼續為自己家族爭取利益。一個沒有父兄依靠的弱女子,在戰亂中飄零顛沛,被自己的母親利用,後來的命運又完全掌握在周遭的權貴男人手中。一個單純嬌柔的天使,從富貴之極的雲端跌入最慘痛的現實,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蛻變,無人知曉。不管伊麗莎白在遇見亨利七世之前,跟亂世中的英格蘭權貴發生過什麼,在成為英國王后之後,她都一直在權力鬥爭中刻意保持完全隱形。這一點與她的母親截然相反。

她這麼做,顯然是明智的。亨利七世此人城府極深,自己的家族血仇都能忍,就算老婆之前被其他權貴染指過,他也絕對不會形之於色。他迎娶伊麗莎白·約克,就是看中她帶有的白玫瑰家潛在的繼承權,以實現兩大勢力在政治上的和解。而她知情識趣的退讓,顯然讓亨利七世非常滿意。要說鬥心眼,誰都鬥不過亨利七世,偏偏王后從來不跟他算計利益得失,反而讓亨利七世對她終於卸下心防。

帝王將相總是會有無數女粉絲圍繞的,不管亨利七世本來長得多醜,要泡女人也不是問題。但他卻是英國歷史上絕無僅有不包情婦的國王。究其原因,當然跟他的逃亡生涯有關,疑心病太重,總怕被人暗殺,不敢輕易外出尋歡作樂。但是,不管多複雜,多冷酷的人,也是有真感情的。伊麗莎白·約克顯然贏得了丈夫的愛與尊重,這在亨利七世最後對岳母 「白皇后」 的處置上也能看得出來。

亨利七世登基之後,其實白玫瑰家還是出現多次叛亂想推翻他,都被速戰速決地給解決掉了。跟白玫瑰家繼承權沾邊的幾個主要人物,也被亨利七世或明或暗地幹掉,保證日後安寧。那個白皇后,竟然到了此時依然不甘沉寂,又聯合黨羽製造事端。出人意料的是,一向心狠手辣的亨利七世竟然沒有動手乾淨利落地了結掉這個一向是麻煩製造者的岳母,而是選擇徹底放逐了她,並且下達禁令,永遠不許她再靠近英國權力中心。

所謂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亨利七世決定結束內戰的政治遠見顯然得到了廣大渴望和平的老百姓支持。在成為國王之後,他給自己的都鐸家族創立了一個新族徽,就是把代表蘭凱斯特家族的紅玫瑰和代表約克家族的白玫瑰糅合在一起,花瓣紅白相間,從此紅與白完全融為一體,再也無法分割。這朵象徵著英格蘭民族統一的花朵,史稱都鐸玫瑰(Tudor Rose)。

紅玫瑰和白玫瑰糅合之後成為了都鐸玫瑰

作者有話說

這個八卦歷史系列寫的故事都是發生在文藝復興前後歐洲各國的八卦。之前的西班牙篇應該算是背景介紹篇,主要是在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啟蒙的大背景下,展開歐洲各國的版圖,對這些國家之間的戰略關係和恩怨情仇做了一個粗略介紹。

其實在那個年代,世界上還壓根不存在德國、義大利這些國家,那裡基本只有一大堆凌亂的城邦。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文中還是用了這些國家名字,請了解歷史的 「細節黨」 們姑且把它們當成一種地理概念上的大致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班牙篇裡面其實並沒有一個特別突出,性格鮮明的主人公。而之後的英國篇、法國篇,都會有圍繞故事主人公展開的的深度細八,外加心理描寫。

西班牙篇裡面提到的人,都是圍繞在瘋女胡安娜身邊的直系血親。主要包括她的父母,統一了西班牙的費迪南一世與伊莎貝爾一世;胡安娜的大兒子查理,頭銜包括: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還提及了她的孫子,西班牙 「黃金時代」 的國王菲利普二世。

英國篇前傳,則從胡安娜最小的妹妹講起,也就是16歲出海遠嫁英格蘭的凱瑟琳公主。前傳里描述的,是她如何在第一次夭折的婚姻後,卧薪嘗膽將近十年,才終於爬上英格蘭王后寶座的曲折故事。而西班牙篇中的查理五世,菲利普二世也會在接下來的英國篇里出現。還有那個跟查理個性截然相反,「相愛相殺」 了一輩子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也會在英國篇里露面數次。

小編:圈常在

【無事生妃】MuchAdo_USA原創文章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朋友圈

公眾號及其他媒體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轉載合作請寫郵件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事生妃 的精彩文章:

TAG:無事生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