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城市的眾塔林立。我們不知道光明來自何方
維馬丁(奧地利)
喜歡的外國詩
三
首
布爾諾:彼得與保羅大教堂
維馬丁(奧地利)
這光明,這天使加百利。
這夕光,這西方,這東方。
這火車,這從西邊駛來的街車。
這城市的眾塔林立。
我們不知道光明來自何方。
太陽升起,群星永恆。
我們沉睡,我們蘇醒,
我們學習,我們教育,
我們生育,我們勞作。
我們不知道光明何時熄滅。
我們只知道太陽照常升起。
我們不知道光明來自何方。
2011.8
(伊沙 譯)
喜歡感言:詩人在詩中對「光明」和「未知」的追問,恰恰體現了詩人強烈的的主體意識,和對存在本源的探求,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了詩人身上最可貴的誠實,以及對東西方文明開闊的整合意識。只有對終極實相不斷地去追問和體悟,才可開啟靈性意識和覺醒的生活。
我活著,並且抒寫太陽
東尼奧·拉莫斯·羅薩(葡萄牙)
我在中午寫詩
太陽下的死亡,是一縷長發
新鮮的髮絲,垂落在我這個活人的臉上
我活著,並且抒寫太陽
如果我的眼淚,我的牙齒
在清冽的空無中歌唱
那是因為我取締了所有的謊言
當我寫下太陽的詩句
我不過是一個純凈的瞬間
不過是一個完美的巧合
在昭示真實之中,我可以沉醉
取消所有未來的驛站
我朝向高遠的目標航行
墜入樸拙的光芒
萬物打開自己的臉
太陽踏著我的語言起舞
最暢快的是痛飲,最明亮的是
在目光中凝結成自己的目光
奇妙的是開放的空間
是道路
是一聲呼喊
是綠色的靜謐鋪開遼闊的桌布
(1966)
(姚風 譯)
喜歡感言:當一位優秀的譯者在轉譯他人的語言時,不只是對語言形體、聲音和意味的轉換,他也添加和混合了自己心靈的顏色和味道。從這個意義上講,一首譯詩或一件翻譯作品,多多少少是兩個獨特心靈氣息的混合體在言說層面的展現。
劉徹
埃拉茲·龐德(美國)
絲綢的沙沙聲停了,
塵埃在宮院里飄過,
再聽不到腳步聲了,落葉
寂靜中亂作一堆
美人在下面長眠
一枚濕葉粘住了門檻
(徐江 譯)
喜歡感言:這是徐江試譯的一首龐德的詩,我往博客上貼時,就去掉了「試」,這麼好的譯詩,就去掉「試」吧。很多詩人都忽略了詩歌在語言層面有個最基本的言說模板,意象需要口語來推送,如同一串佛珠或項鏈,不要忘了是一根絲線把珠玉串起來的。
莫渡在果園
moduzaiguoyuan


※發現了一座遺失的城市,我們 欣喜若狂
※若是撒點鹽 他們就會萎縮,化為烏有
※彷彿一片葉子將它的顫動 傳給另一片
※這世上要考慮的事情有好多,一生的日子不夠用
TAG:莫渡在果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