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田園城市」、「光輝城市」對現代居住環境的引領

「田園城市」、「光輝城市」對現代居住環境的引領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探索一種人類居住環境的最佳模式,這種模式能夠適合大多數城市的發展,或者作為一種城市發展的範式而廣泛地推廣。百年前霍華德提出了「田園城市」,當時無人問津,又幾乎同一時代勒·柯布西耶提出了「光輝城市」,卻被西方一致否決。

基於對二者提出的截然相反的城市發展模式的探究,分析集成二者的理論觀點,可以歸納總結出二者的核心理念,提出最佳人居環境所應具備的核心和特點,來探尋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最佳人居環境範式。

城市的發展模式是一個時代特定的產物,是時間與空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一種城市發展模式的提出必然是基於那個特定的歷史背景。

柯布西耶與霍華德是同一時代的兩位城市規劃的大師,他們生活在同一歷史背景之下——城市的急劇擴張,農村人口不斷湧入城市,城市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包裹著骯髒、虛偽、道德的淪喪,人們苟活在這座城市,沒有尊嚴,更沒有崇高的道德,只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

柯布西耶在他的《光輝城市》中寫道:「每天,從世界各地,都有人們朝著巴黎辛苦趕路。他們出現在火車站上,然後來到火車站大街,來到雷恩街……他們被迫擠進這座城市裡最骯髒污穢的貧民窟,這些勇猛的獸類失去了利爪,如今被城市的鐵籠所囚禁。」

1. 田園城市與光輝城市的模式的探究

在前文中提到的這樣一個時代大背景之下,兩位時代的智者提出了兩個看似截然相反,但是有為了同一目的的解決方法:

一個由田園城市所代表的分散式居住模式,讓城市居民分散到廣闊的郊野去;

另一個由光輝城市所代表的收縮式的城市聚居模式,增加建築的高度,建造集中式社會住宅區,城市將多出大面積的綠地,而城區面積也會減到最小。

· 田園城市的設想

霍華德對於城市疾病的解決方法是分散。他提出的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專業委員會受託掌管。

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所提出的核心解決方法就是疏散城市的密集人口到鄉村郊野去。一座完整的田園城市包括了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城市的四周是被農田所圍繞,可以為城市的市民提供新鮮的果蔬。田園城市的居民不僅生活在這裡,也在這裡工作。

社會制度在這裡也隨著城市模式的改變朝著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方向發展,所有的土地歸全體居民共同所有,使用土地要繳納租金。城市的收入來自租金;而在土地上進行建設開發獲得的土地增值歸集體所有。而且田園城市的規模必須加以限制,使每戶居民都能極為方便地接近鄉村自然空間。

田園城市「作為城市的一個單位,當人口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開始一座新的田園城市,多座田園城市圍繞一個中心城市最後形成一個社會城市。

田園城市構想圖1

田園城市構想圖2

·光輝城市的構想

柯布西耶對「田園城市」的批判

對於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的觀點,勒·柯布西耶則相當反對,他認為田園城市只不過是一個前機器時代的迷夢。在他的觀點裡,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是一個不符合歷史潮流發展的城市模式,沒有利用好大工業化背景之下機器對生產力的提升,對勞動力的解放,無視機器時代的潛力與風險。他要提出的城市模型可能更接近與當前時代的發展——一個緊湊高效的城市模型。

他的觀點與霍華德格格不入,對現有的城市模型更是提出了嚴厲的批判。

一、城市的無限擴張造成了城市邊緣地區大片無序的類城市化地區,霍華德提出的衛星城的模式在這裡變成了生活品質低下的郊區。

二、城市地理空間上的分化造成了貧富差距的日益增長,社會階級的區分和社會不公。生活在郊區的年輕人每天都要坐上很久火車才能到達城市中心工作。柯布西耶也因此感慨:他們把自己的青春都葬送在連接巴黎到郊區「田園城市」的鐵路上。在城市中,這些外來的收入低下的人,很難在城市尋找上升的機會。巨大的城市表面上繁華喧囂,而在它的背面,個體經受著可怕的寂寞孤獨無助。

三、城市的腹地空間,或是最繁華的地段,也並不是像所有憧憬者嚮往的那樣是人間天堂。那裡往往充斥著貧民窟般的走廊式街道和內院式街坊,新的城市在舊城之上不斷堆疊,舊城已是在懸崖邊搖搖欲墜,新城更是像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

光輝城市的構成要素

在柯布西耶那個時代,他憑藉敏銳的直覺,預感到城市如果繼續按照現有的模式發展下去,那麼必將走向毀滅。而「光輝城市」通過從建築、街道、城市交通等各方面的詳細規劃,為病入膏肓的城市開出的一劑藥到病除的良方。

架空建築

光輝城市在建築的結構上,拋棄了坡屋頂,從功能角度上大量採用平屋頂。在平屋頂上設置屋頂花園來彌補建築對地表的佔用,這也就意味著城市住宅的常規布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同時採用「底層架空」的原則,建築不再需要在地面上為承重牆鋪設基礎,相反,用立柱來代替架空底層,而且全部柱子僅覆蓋住宅基地表面的0.5%左右,這樣建築最底層的樓板被抬高到地面以上,從而使住宅變得更加健康。

底層架空的出現使得一方面,讓建築的保溫隔熱的性能有了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遠離地面鋪設,也利於這些材料的使用,避免遭受破損和腐爛;而另一方面,底層架空也是光輝城市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就是它的出現,完全改變了地面上的交通系統,人們可以在建築下層活動,地面的空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

城市內的建築在光輝城市中向天空不斷延展,在滿足舒適性的人體生理需求和滿足實用性之間尋找一個平衡。柯布西耶嘗試尋求一個適合宜居又能儘可能多的容納人口的建築高度,他將人的日常生活空間的高度降低為2.2m,以容納更多的城市人口。

室內街道

傳統的街道在光輝城市中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室內街道的出現,室內街道服務於每一層公寓,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現今過多的街道,道路交叉口以及城市擁堵問題。室內街道採用「鋸齒形退進」的規則,這樣的方式既能增加街道的空間,又能使建築的形態更加的多元化。

居住單元

公寓建築能夠容納大量的居民居住,柯布西耶構想出了一個「居住單元」,能夠容納5400人,每一個這樣的居住單位都配備一系列與家庭生活直接相關的公共服務:社區中心;託兒所;幼兒園等。同時隔音建築的問世,使得柯布西耶認為自己提出的「室內街道」觀點更加具有可行性。

光輝城市藍圖

柯布西耶為我們構想了一個光輝城市的藍圖。

在清晨,市民走出家門,門外是一條長長的走廊,走過室內街道,在家不遠處會有一個垂直交通系統,通過升降可以到達任意樓層。走廊的盡頭連接著託兒所,而中學和大學則在大樓外不遠處的公園內,學校在公園內也在一定程度避免了當今城市中隨時發生的交通事故。

居民們可以選擇到達二層駕車出行,也可以直達一層,步入室外。城市建築的底層全部採用架空柱的形式,地面層變得無比的暢通,整個城市的地面層是供市民步行,公園分布在城市的各處,綠地面積變得非常的大,整座城市變成了一座花園,而且由於底層架空達到5m,人們的視線不會因此受阻,視野依舊開闊。

城市的「圖——底」關係由原有的以建築為底,公園為圖的關係轉換成了以公園綠地為底,建築為圖的「圖——底」關係。建築的屋頂也披上了綠色,屋頂花園,垂直農場開始在這裡興起。集中式的建築布局讓城市空出了大面積的公園綠地,所以儘管城市地面的遍布綠地,其城市的居住密度反而比紐約、倫敦等大城市高。公園中分布了一些公共設施:運動場和遊樂設施等。

底層架空交通

城市綠地及基礎設施分布圖

行人在這座城市重新變成了主人,機動車被舉到了半空,行人免去了路口漫長的等待。公寓二層的停車平台成為了機動車的「港口」,機動車之間通過了二層的快速交通網連接在一起,二層布置的停車港口讓駕駛者不再苦苦尋找停車位。行人與機動車處於不同的高度,也就也無需再擔心機動車碰撞到行人,大大減少了交通事故,節約了警力。

在這裡,一切活動力求簡潔,居民可以在本社區專門的公共服務中心採購各種商品,享受各種日常生活服務。傳統的城市生活隨著城市街道的消失而淡化,人們在這裡將去尋找「基本的快樂」,成為機器時代下「高尚的野蠻人」。城市地表一望無垠的開敞空間,綠色空間,治癒了原本城市中人們空虛麻木的內心。

這就是柯布西耶筆下描繪的帶有斯多葛色彩的「維吉爾之夢」 。

2. 最佳人居環境的範式探索·田園城市與光輝城市對現代城市問題的借鑒

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有它有價值的一面,它將城市分散開來,讓城市和鄉村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的擁堵,但是針對現代的城市來說,他的這種城市規劃方法,並不是最適宜人在現代城市居住的模式,落入只有「安居」沒有「樂業」的陷阱。

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西部有些城市出現了一些「田園化」的城市,像洛杉磯、菲尼克斯等,他們就落入田園城市的難題里,它們已完全失去了城市的密度,城市如攤大餅一樣的擴張,「大馬路+獨幢住宅+花園」成為了標準模式,使整個城市如同郊區,喪失了一個明確的市中心,中小商業紛紛敗落,汽車成為城市中溝通唯一的紐帶。這在土地和能源上都將產生巨大的浪費,這一模式也未能久存。

柯布西耶的光輝城市通過科技的革命,利用種種科技的手段來破解城市難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們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當今中國絕大部分城市也都是朝著柯布西耶所說的往摩天大樓的人口高密度建築方向前進,但是他們卻並沒有完全遵循著柯布西耶的理論,只強調了建築高密度,沒有做到城市中以綠色公園為底的基調,更沒有大面積的底層架空,和室內街道的實現。當然這些在實際的操作中必然會遇到種種問題而缺乏可實踐性,而且柯布所構建的人居環境最為其使用者「人」來說,缺乏了最重要的人情味。

人不是機械的奴隸,而是機械的主人,在最佳人居環境中「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必然是貫穿始終的。

柯布西耶其實也提出了田園城市,不過他所構築的「田園城市」與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有著空間維度上的區別。他們二者都強調綠色的城市,健康的生活是解決城市頑疾的治癒目標,但是霍華德通過向城市四周蔓延來打造綠色的田園城市,而柯布西耶則是建造了「人工」的「田園城市」,一個高效能的城市,一個不同於霍華德的水平展開的田園城市,一個垂直發展的田園城市。

田園城市與光輝城市是機器化大時代下人們對於日益凸顯的城市問題的兩種解決方案。

這兩種方案從理論的高度闡述了當時城市所處困境的原因以及他們所設想的城市規劃方式和人居的方式,柯布西耶更是提出了非常詳實的方案,更加具有可實踐性。而且在具體的實踐中,以萊奇沃斯(Letchworth)和韋林(Welwyn)為代表,田園城市也在一定程度上變為了現實。

儘管他們仍有很多的缺陷,例如: 在萊奇沃斯和韋林的建設中忽視了城市的經濟效益而且城市的規模太小,沒有發揮出城市的集聚效應。但是田園城市的出現為以後城市規劃,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從理論的高度指明了方向,像克勞倫斯·帕利的「鄰里單元」等一系列的城市規劃理論應運而生。

萊奇沃斯

韋林

· 最佳人居環境範式的核心與特點

對於最佳的人居環境範式,它的核心應該是:人們能夠這個環境中安居樂業,真正達到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而作為最佳人居環境的核心,安居樂業又分為了重要的兩部分,「安居」與「樂業」。

安居與樂業在解決當前城市矛盾的時候是不能分割,緊密相連的的一個整體。

一座城市如果只做到「安居」的時候,不能忘了「樂業」,像我們廣大城市片群的郊區地帶中出現的「死城」、「鬼城」,就是房地產商只顧著開發住宅樓盤,無節制地建設新小區的結果,由於住宅區周邊又沒有適合居民的工作,或者說絕大部分居民的工作在遠離郊區的城市中心地區,那麼這樣的居住區他就只是個建築擺設,最後只能是留下一座空城。

但是如果又只做到了「樂業」,而沒有重視「安居」,那麼就又會陷入我們之前講到的城市中心地帶出現的種種城市通病。

當今,我們的城市仍然存在著霍華德和柯布西耶那個時代的城市通病,特別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這種情況尤為明顯。

以我們國家的城市發展現狀為例,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中,城市居住密度大,城市綠色空間一再收縮,擁堵不堪的街道,住在遠郊的年輕人花費一天中很大一部分時間在上下班的路上,壓抑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極高的房價和高消費使得人們在城市中感受不到溫暖,更多的是冷漠和人性的消失,就像柯布西耶所說的那樣,人們在這裡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對人最本性最單純的追求。這一問題似乎是城市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城市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會出現上述的這些「城市病」。

或許對已有的城市進行改造,增加城市的綠地,或者通過政府的手段來調控房價,甚至強制實行機動車搖號上牌,單雙號限行來控制日益擁堵的道路,都不能從根本上來解決這些問題,能帶來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對病痛的緩解。

要想真正解決這個難題,順利的過度到城市的下一個階段——綠色自由的城市,可能還需要從根本上重新塑造一整個全新的城市。

馬來西亞的碧桂園森林城市,也是基於對未來城市,未來最佳人居環境的嘗試,它很大程度上融入了柯布西耶的城市設想,將人車完全分離,將車流移到地下,地面完全是行人和公園,建築也應用了垂直綠化,在教育、醫療方面做了相應配套的服務,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房地產項目,更多的可能是一座新城的打造。

3. 結語

最佳人居環境的實現不僅僅是城市規劃師們所規划出來就可以達到,它是一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面綜合實現的。在霍華德和柯布西耶他們的理想城市中,社會制度也一再被他們提及,如果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下,可能永遠都無法實現他們的目標,他們嚮往的城市可能更適合在馬克思筆下共產主義的社會下建設。

所以最佳的人居環境的藍圖其實是對一個大同社會的描繪,正如《禮記·禮運》中《大道之行也》寫的那樣: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或許儒家文化中的「大道之行」,就是對最佳人居環境最好的寫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園林 的精彩文章:

古典園林中精妙的空間設計
古典園林元素的應用——蘇州博物館
什麼樣的景觀才是生態的?

TAG:每日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