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一八事變的進展遠超日本人預期,因為倭寇抓住了中國這幾個軟肋

九一八事變的進展遠超日本人預期,因為倭寇抓住了中國這幾個軟肋

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件」,侵佔了比日本領土大數倍的東三省。這是日本關東軍蓄謀已久、自行其是的一場侵略。在未獲得日本天皇及內閣批准的情況下發動的,關東軍竟然憑藉一萬多人的部隊,成功的侵佔了東三省,並在事後迫使日本中央承認了他們的行為。

這場陰謀的成功連日本中央都始料未及,甚至出乎陰謀製造者石原莞爾、土肥原賢二等的預料。也讓蔣介石與張學良顏面掃地,背負沉重歷史罵名。為何這場侵略能如此順利,順利程度超過了陰謀製造者本身的預料呢?主要是因為他們成功抓住了中國的幾個軟肋:

其一、中原大戰。1930年5—11月,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幾大軍閥在中原地區混戰,最終以蔣介石的勝利而告終。

這場歷時七個月的戰爭,雙方出動兵力達110萬以上,死傷30萬人,波及20多個省。這場戰爭使得無中國元氣大傷,數年之內難以恢復。日本人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敢在第二年發動九一八事件。

其二、寧粵分裂。中原大戰之後,蔣介石取勝,原本抗衡蔣介石的幾大軍閥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暫時出現了蔣介石一家獨大的局面。蔣介石想藉此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自己的權力與地位。

1931年2月,蔣介石軟禁了國民黨右派胡漢民,此舉引發了各大反蔣勢力的又一起反撲。他們在廣州另組國民政府,以汪精衛為領袖,形成了嚴重的寧粵對峙局面,雙方關係鬧得很僵,一度劍拔弩張。國民黨內部的分裂對立給予了日本以可乘之機。

雖然後來經過雙方的一系列博弈,蔣介石宣布下野,由孫中山之子孫科出任行政院長,組成新政府,廣州國民政府撤銷,雙方實現暫時和解。但內部的分裂局面並沒有改善。

其三、在寧粵分裂對立期間,廣州國民政府策反了反覆難養的石友三,石友三在河北反蔣。坐鎮北平的張學良在中原大戰中站在了蔣介石一邊,成了蔣介石勝利之關鍵。此時張學良站在蔣介石一邊,於是張學良從東北調了十幾萬嫡系部隊入關攻打石友三。

一直到8月份才打敗石友三。打敗石友三之後,張學良並沒有將部隊調回關外,而是就留過關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東北的空虛。日本人充分利用了這一點。

其四、張學良保存實力。九一八事件後,日本不斷擴大戰果,向錦州進攻,孫科命令張學良死守。張學良為保存實力並不做大的抵抗便將部隊退回關內。

這暴露出了兩個問題:一、各軍閥都將部隊當成自己的私家軍,不願為國家而戰,常常選擇保存實力。這是當時中國軍隊最致命的一點。也是日本輕鬆打敗中國的最重要原因;二、軍閥之間拉幫結派。張學良是蔣介石派系的。他不聽孫科的命令。

……

總之,日本陰謀之所以能夠得逞,甚至遠超日本人之預料,實乃中國處處破綻給予日本可乘之機,讓日本得以抓住中國的軟肋。若非如此,日本豈能以區區一萬之眾侵佔東北三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權璟略 的精彩文章:

沙俄侵佔中國東北大片領土後,原本住在那裡的中國人後來怎樣了?
奴性印度:對英國殖民貢獻大書特書,對殖民種種罪惡卻選擇性遺忘
印度與其東北部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不願幫助該地區發展?
中國人為何對外國人常常比本國人熱情?是怎樣的歷史原因造成的?
近代西方列強所侵佔領土均已收回,唯此國一寸未能收回,為何?

TAG:權璟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