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絕交故事,你知道幾個?最後一個估計你沒聽說過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絕交故事,你知道幾個?最後一個估計你沒聽說過

文 | 秋風不悲畫扇,簡書作者

自古以來,友情就是中國傳統觀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歷史上有很多耳熟能詳的關於友誼的故事,但是你們知道歷史上那些與好朋友一刀兩斷甚至反目成仇的故事嗎?下面這幾個故事,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關於朋友絕交的故事。

孫斌和龐涓

孫臏和龐涓是同學,拜鬼谷子先生為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為兄弟。

龐涓先出師在魏國效力,臨行時,對孫臏說:「我們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這一去,如果我能獲得魏國重用,一定迎取孫兄,共同建功立業,也不枉來一回人世。」兩人緊握雙手很久之後灑淚而別。

後來,龐涓果然受到魏國國君的優厚待遇,任命他為元帥、執掌魏國兵權。打敗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連連得勝,並且打敗了強大的齊國。之後龐涓更受到魏王的重視。

在一次的宴會上,龐涓向魏王推薦自己的拜把子兄弟孫臏。孫臏收到魏王的邀請,師父准許後下山來到魏國。在和魏王的交談中,魏王慢慢發現孫臏的才能高於龐涓。慢慢的孫臏越來越受重用,龐涓卻害怕孫臏會取代了自己的位置。

有一天孫臏的一個同鄉人替孫臏堂兄送書信給孫臏,孫臏看到堂兄的想念不覺留下了眼淚。這事讓龐涓知道後,向魏王說:「孫臏本是齊人,孫臏看到家鄉來的書信流淚,說明孫臏是想念家鄉,遲早是要回到齊國的。」最後孫臏受到龐涓的迫害被挖去了膝蓋骨,成為了瘸子,並扔進豬圈。

孫臏裝傻逃脫後,在墨子的推薦下去到了齊國。在齊國孫斌大顯身手,慢慢的成為了齊國重臣。

在魏國攻打趙國時,趙國向齊國求援。孫臏出奇制勝,來了招「圍魏救趙」。迫使龐涓失敗而歸。後來馬陵之戰中,孫臏用了眾多妙計讓龐涓中計,對孫臏窮追不捨,最後在燈火中孫臏射殺了曾經的拜把子兄弟——龐涓。

劉邦和項羽

劉邦和項羽共同討伐秦時,曾拜把子結為金石之交。

後來秦朝滅亡,雙方也沒了共同利益。劉邦當了漢中王,項羽自封西楚霸王。而後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戰爭。

曾經在廣武對峙時,項羽抓了劉邦的家人,把劉邦的父親放在砧板上對劉邦大喊:「你再不投降,就殺了你父親做成肉羹來吃。」劉邦在城上回道:「我和你曾經結為兄弟,你殺我父親就是殺你父親,到時候你把我們父親做成肉羹來吃,記得分我一杯羹。」

項羽無耐,放了劉邦一家人。但是他們的兄弟情義也就此結束了。

張耳和陳余

陳余和張耳因為互相敬慕,共同結拜為「刎頸之交」,兩個人一齊起兵反秦。

有一次。秦軍包圍了趙國。張耳和趙王在城內,由於陳余的兵力不足,不敢救張耳,只能在外圍牽制章邯的軍隊。張耳派人突圍求援,被陳余拒絕了。突圍的人又回去時,被秦將章邯擒獲殺了。之後,項梁帶軍隊救援,解了趙國之危。張耳就指責陳余不出兵,陳余說:「我要是出兵,咱兩就早死了」。張耳說:「那好,我派的兩個人呢?」陳余說:「回去了。」張耳說:「沒看見,是被你殺了。」結果兩人鬧翻。

秦國滅亡後,陳余跟隨了項羽入關,被封為代王。而張耳沒有隨項羽入關,只被封為侯。張耳因此感到不滿,投降了劉邦。

陳余對投降了劉邦張耳十分不滿,說要出兵攻打張耳的首級。從此曾經刎頸之交的兄弟成為了死敵。

管寧和華歆

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隱士管寧和魏國重臣華歆師出同門,關係要好。在他們求學的時候,常常兩人一邊讀書,一邊勞動。

曾經就有一次他兩人共同在園中鋤菜,在鋤菜的過程中,管寧居然挖到了一塊黃金,但是管寧見了黃金,就把它當做了磚石土塊對待,用鋤頭一撥就扔到一邊了。華歆在後邊鋤,也看到了被管寧挖出來的黃金,雖然知道讀聖賢書的人不應該貪圖這些東西。但華歆心裡還是忍不住,拿起來看了看才扔掉。

又過了幾天,兩人正在屋裡讀書。書房外的街上有達官貴人經過,乘著華麗的車馬,敲鑼打鼓的,很熱鬧。管寧還是和沒聽見一樣,繼續認真讀他的書。華歆卻坐不住了,跑到門口觀看,對這達官的威儀艷羨不已。車馬過去之後,華歆回到屋裡,管寧卻拿了一把刀子,將兩人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說:「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

從此之後,兩個人就此割席斷交,不在為好朋友。

嵇康和山濤

嵇康和山濤都是「竹林七賢」中的人物,不僅擁有一樣的朋友圈,而且還是非常要好的哥們。

當時山濤在三國中的魏國當官,向朝廷推薦自己的好朋友嵇康代替自己,說嵇康才能比自己高,可以讓嵇康代替自己,為國效力。

可是,當嵇康給山濤寫了封信,信的標題就叫做《與山巨猿絕交書》(山濤外號叫巨猿),信中說:「我是懶散慣的人,過不了察言觀色規規矩矩的官場生活,性情又「剛腸疾惡,輕肆直言」,在官場混肯定沒好下場,你叫我做官就是害我。死老鼠是貓頭鷹的美味,可鳳凰是不會吃的,本來還以為你了解我,原來不是這樣,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了。」

嵇康與山濤絕交以後,因為「剛腸疾惡,輕肆直言」獲罪被殺。死前他告訴兒子,你去投奔山濤叔叔吧,雖然我和他絕交了,但是他肯定會好好照顧你的。果然山濤視其子如己出,後來嵇康的兒子成年後還做了大官。

杜甫、高適和李白

李白、杜甫和高適都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有大量的詩篇讚美李白,李白也稱杜甫是兄弟,高適也曾經寫有關於李白的大量詩篇。而且三人在梁園狩獵,晚上同睡一張床。關係非常要好。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高適成為了劍南節度使,掌管著很大的區域。高適在劍南大力幫助杜甫,後來還幫杜甫建草堂,接濟杜甫一家。

但是李白在潯陽入獄,高適未曾解救李白,而且高適還直接負責李白的案件,並派手下抓了李白。兩人關係就此斷裂,高適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留存李白的詩篇,還把以前關於李白的詩篇通通銷毀。

當時杜甫也因為李白的關係受到牽連,高適卻積極主動幫忙疏通,讓杜甫免受牢獄之苦。

杜甫之後還寫了多篇同情李白遭遇的詩。當時杜甫寫完《夢李十二》寄給李白,李白卻沒有回信。從此之後杜甫一直寫詩給流放中的李白,李白卻不回杜甫的音信。

這也成了一個千古之謎。是因為李白的性格?回復杜甫的詩篇沒保存下來?還是李白認為杜甫和高適是一夥?高適厭惡放浪不羈的李白或有人從中作梗?還是李白後來年老體衰缺少精力?

魯迅(周樹人)和周作人

魯迅和周作人不僅僅是親兄弟,而且關係非常要好。曾經在日本居住時,魯迅哥倆住在一起,並且工資都交予周作人的妻子打理。

因為魯迅這個弟媳生活過於奢侈,花錢大手大腳。她只有兩個孩子,但家裡卻僱用了六七個傭人。孩子有點小病,馬上要請日本醫生出診。日常用品也得買很貴的日本貨。

當時魯迅和周作人兩人工資有六百塊大洋。那個時代一個傭人一個月薪資才兩三塊大洋,所以他們的生活應該是相當好的。可是魯迅家裡經常入不敷出。

因為他這個弟媳太能花錢了,常常領完工資給她,很快就被花光了。魯迅再也無法忍受大手大腳的弟媳,便和周作人分開了。

新文化運動之後,二人思想主張也不一樣,兄弟之間的距離也越走越遠。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書Jianshu 的精彩文章:

太子妃想升職?先過了這幾關再說!

TAG:簡書Jian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