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道人心不齊現象背後的本質》前傳(三)

《世道人心不齊現象背後的本質》前傳(三)

這篇文字不適合專業人士觀看,因為下面的文字是自己初期的草稿,在最後定稿時沒有用上,因為在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作品的過程中,通過前提批判的不斷拓展,似乎早已經將這部分內容包容進去了。

現在之所以要厚著臉皮發出來,除了因為其中多有自己反思的思路與心得不捨得丟棄,更有提示初學哲學者之意,別把哲學思想想得太神秘,只要遵從簡單有效的邏輯,嚴格抓住前提批判這個工具,我們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真理,於是我當然敢腆著臉一併整理髮布,因為這代表了我的「真」。同時也是為了告訴大家,我真的是一個哲學白丁。

一、哲學的驚險跳躍

這裡所謂的暫時性與偶然性均是從哲學的歷史視角上獲得的,因為相對於具體的人和具體的事兒,這些卻往往是其現實人生所難以擺脫的「宿命」,因為他們自己的思想覺悟不夠高。正因為人世間有太多這樣的宿命的難以克服,直接決定了作為幫助人們擺脫宿命的唯一法門的哲學,至今仍不得不以小眾文化的形象存世的尷尬,這背後更多有哲學自身發展低層次化和低水平化而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必然結果。

但這樣的妥協必然持久嗎?哲學發展至今真的仍處於低水平和低層次嗎?當然不是!因為人類整體文明高度發展,按照馬克思理論關於共產主義的設想,現在已經可以稱得上「黎明前的黑暗」了,距離人類整體終極解放,差的不過是邁向哲學終極進步的最後一次「驚險一跳」而已。

如果說人之初有了自我意識,算「人之為人」關鍵的第一跳,那麼,今天的人類已經到了從思想不完善的人徹底轉向初步具備完善思想的人的關鍵第二跳的時候了。這一跳是哲學發展的必然,但仍有「驚險」之處,而正是構成這些驚險因素的隱性存在,才真正構成了世道人心不齊的原因和結果,而發現並克服這樣的原因與結果,同樣也是哲學克服世道人心不齊、帶領人類走向終極和諧的關鍵所在。

所以,人之初的第一跳解決的是人的原始社會性的蒙昧,而今天要做的第二跳所要解決的是人的「小我」意識造就的現實的愚昧,其中最關鍵之處恰恰在於消滅私有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人的社會屬性復歸於正常,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被人的自然屬性——自私——所掩蓋,讓人類整體病態地表現為以利己為榮,並通過暴力使法律和國家機器維護人類的病態心理的持續存在,這該是怎樣的妥協與無奈啊?!所以,只有正統哲學真正的常識化了,才能徹底幫助人類實現人的自然屬性(利己)與社會屬性(利他)的均衡發展和均衡表現。當是時,社會上的人才能全面發展成成熟的、總是首先想著「我為人人」的人,因為人人都這樣做了,最終自然實現的是「人人為我」的必然的和諧,人性當然也因此最終實現終極完善。夫復何求?!

人類如果真的是純粹的智慧生命,那麼,人類早就應該做到齊心合力發展生產力,以幫助人類克服外在的客觀局限,人類也早就進入了高度自由的大同世界。可惜現實不是這樣!人類的智慧是漸次累積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由知之甚少向知之更多過渡。個人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會有頓悟的改變,人類的整體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當然也會發生集體性頓悟,這就是前面所說的「驚險一跳」,是群體性嬗變,只是這集體的嬗變比個體的頓悟要困難得更多、更多,因為那是漫長的歷史周期中不經意的某個點上瞬間完成的,或者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之所以說人類整體思想水平已經達到足以讓人類實現嬗變的第二跳的關鍵時期了,那是因為以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人類如果沒有思想上的偏見的制約,人類能夠整體齊心合力地共同進步,在這樣假想的大同社會中,人類整體自由不但能夠實現,而且程度還挺高,背後是社會化大生產對物質文明建設的成果能夠滿足全世界人民富裕的標準,差的不過是尚未有成型的思想整合世道人心。

正因為精神文明建設的「落後」,人類至今仍飽受自身人性惡不得有效克服的報應,人類整體自由度與現實的生產力水平嚴重不符。所以人類一定不是純粹的智慧生命,一定還有愚蠢的一面兒制約著人類進步的腳步,讓人類不得不承受因此而帶來的痛苦與代價。那麼,這愚蠢的部分也就是導致世道人心不齊的直接原因。

這一點,絕對是人類需要為之進行整體反思的,只是整體反思這件事兒,一直沒人牽頭來做而已。而今,人類整體反思的客觀條件——全球化——已經初步具備,所差的不過是一個振臂一呼的有號召力的領頭的。這個領頭的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個政黨,更可能是一個國家。人類再不能繼續自欺欺人下去了!

人類整體反思時刻的到來,也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必然——人類歷史,因生產力的發展,已經邁進經濟全球化時代,進而必然要求政治與經濟發展相配套,配套的結果就是改革,並通過改革來消滅製造經濟壁壘的罪魁禍首——國家,進而實現經濟自治——企業代替國家管理社會,進而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式的公民自治——人們能整體自覺開展社會生產和消費。於是,人類的終極自由得以實現,人類社會也實現了終極和諧。當是時,如何拓展人類生存的宇宙空間,會成為全人類新的共同追求。

二、人性的尷尬

以上是基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所做的推理,要想更快把其變為現實,還需要回頭找到制約人類不能完成驚險一跳的根本原因所在,這才是哲學的當務之急,因為搞不明白來路,便會使對去路的推理失去有效的理論和現實依據,陷入空中樓閣的虛妄。

正因為一直有人類共性之愚不得克服,代表人類智慧水平的哲學也就不得不以小眾形像存世,不得不向五花八門的世道人心做無謂的妥協,這是哲學家的恥辱與悲哀,也更是人類自己主觀不努力的報應!因為正統哲學就是教化人克服、擺脫「小我」的劣根性,讓人們共同奔向「大我」主導下的更自由的人生。可事實並非如此,哲學的這種理想在個人身上都常常難以實現,更別說在人類群體中實現了!這是人性的尷尬,當然也是尋求終極解決方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所以,「聰明」的人類,既然能放棄眼見的大利不拿,卻非要死心眼兒地抓住小利不放,絕對是不合常理的!人類總是自稱智慧生命,卻連這麼簡單的賬都不會算!一定是有什麼先天缺陷阻礙了人類心智的正常發揮!所以,人類從來不是真聰明,而只能算得上是「小聰明」!

人類上述一切無能表現的直接原因何在?最可能是人之初的「第一跳」的先天不足所埋下的隱患。於是,這樣的不足直接導致人類整體理性水平低,進而使人類理髮對自身的感性改造和升華均不到位,所以才造成人類至今仍不得不表現為「小聰明」的尷尬,這在本質上仍是人類哲學水平太低的必然!正因為如此,貫穿於世界史中的人類文明史就只能呈現「波浪式起伏、螺旋式上升」的進步模式,於是,其間反覆上演的血腥與殘酷就成為人類為進步而支付的必然代價。這樣的發展模式又像極了科學實驗,必須通過不斷的試錯尋找到唯一正確的答案。所以,世道人心不齊現象的必然存在,便成為折磨人類數千年的宿命。這也召示世人,若想再實現再一次的「驚險一跳」,必須得先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

三、哲學的尷尬

由此可見,人類真的從來沒有自己想像的那樣聰明,人類太自負了,也太任性了,而任何任性都是要遭報應的,於是世道人心持續地不齊,便是對人類主觀努力不夠的最大報應!

一旦有了這樣的客觀認識,我們就會輕易發現,是自以為是的愚笨讓人類自己喪失了自誇的資本,從而長期跌入被嘲笑的深淵。換種委婉的方式說,或許人一生下來真的都很聰明,但把聰明變成智慧就不那麼容易了,於是,絕大多數人就只能徒勞地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自己都鄙視的「小聰明」者!再換種更客觀點兒的方式說,人天生的智慧,只是一種「權力能力」,若真想成為合格的「行為能力」者,個人和社會都還需要為此做出更多系統性準備。這一切準備的唯一目的是幫助每個人輕易地實現哲學化,進而是整個社會的哲學普及化,一旦正統哲學實現了普及化,天下自然大同了!

可惜的是,現實中人的哲學化之路大多不能得到正統哲學的指引,反而更多成為偽哲學污染下的「次品」,因為偽哲學更容易迎合人性不完善的先天惡性,於是人類史就在反覆的將錯就錯中輪迴。輪迴現象的本質原因是:因偽哲學污染下的次品太多,於是統治者只能人為降低「人之為人」的現實社會標準,於是只能妥協地把那些還不算太次的人為定義為合格品,於是人類社會就成功地實現了整體淪陷,因為你不得不以非為是!長期的以非為是的結果就是,人性的整體扭曲,於是真正的正統哲學變得曲高和寡,只能被束之高閣,或龜縮於象牙塔內。而最廣大的人民卻只能在偽哲學泛濫中讓世道人心呈獻千奇百怪的變態形象!

哲學的這種尷尬一直存在,卻少有人識得清,豈不怪哉?!於是哲學開始整體沉淪,見怪不怪的哲學家們就只能被動接受被孤立的尷尬,徹底淪為少數派,徹底失去了意見領袖的地位,徹底淪為政治的附庸。於是哲學家們沒有了足夠的話語權,就只能退縮於象牙塔或者社會的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獨自意淫,畸形地發展著自己的畸形學說,讓本來可以大道至簡的哲學愈發深奧晦澀,這又該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呢?!

四、哲學常識化探源

哲學界若想擺脫這樣的窘迫,實現徹底的撥亂反正,哲學常識化是唯一、最好、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徑,因為只有復歸於大道至簡的哲學,才能實現普及化,才能將正統的人之為人的標準復歸於現實地指導人們的知行合一的正常人生,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能用偽哲學為標準,指導人們實行錯誤思想指導的錯誤人生!

難道人類就真的只能認命了嗎?當然不啊!因為人類歷史證明,人類的文明程度一直在漸進提高,如今已經高到早被馬克思提煉出社會發展規律,科學預言共產主義必將實現。人類不僅有希望,而且正變得越來越大有希望!尤其是以中國政府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各項事業所取得的任何一點進步都意味著人類距離共產主義更近了。既然理論上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人類就可能找到一條更合適的路徑,以加快實現馬克思的預言。

如果共產主義社會等同於中國傳統哲學的大同社會,那麼人類追求終極理想社會的實踐更是早已經摸索了數千年,無奈時機未到、積澱不足,便只能一直忍受求不得之苦,結果讓古今中外無數哲人都不得不成為後人遠望哲學去路的墊腳石,雖不失被瞻仰的榮耀,但內心的缺憾是一定的,畢竟都是出師未捷嘛!這絕對是哲學家們的宿命,這是由哲學發展的漸進性所決定的必然。

可悲的是,現實中有許多人並不了解哲學的這個特性,他們在學習哲學的道路上,死抱某個或某幾個先哲的大腿不放,錯將其理解成「最正宗」的哲學,然後無原則地針砭時事或其他哲學。不識哲學整體系統性的他們,一如井底之蛙般看不到哲學的出路與方向,卻如精神病患者般地誤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全部真理,讓自己陷入准宗教領袖般顛狂。

如今,馬克思主義思想早已經讓世人看到了終極理想實現的可行路徑——社會化大生產必然導致階級的消滅,而且其理論已經部分被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所證明,那麼我們完全有理由繼續在馬克思的預言下進行合理猜想,找出讓預言更快實現的辦法。經歷蘇東劇變後,一直以超乎尋常的速度發展著的中國經濟預示著,這樣的想法更具現實可行性了!

五、哲學的普及化

所以,實現關鍵的第二跳的具體路徑,最應該從將來理想社會形態與當今的現實差異比較中尋找出路。那時的社會最可能是什麼樣的呢?從哲學發展角度,那時的人必定人人都高度哲學化了,而且一定是都能輕易通過系統的社會教育實現的哲學化。那時的哲學一定是全人類的共識,不像今天這樣五花八門,當然是普及的,也必須是普及的,因為那時人類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是高度發達的,普及哲學和實踐哲學,才是當時人類的唯一共同愛好,因為勞動已經在那時成為人類的第一需要,而勞動與哲學一樣,都是知行合一的——勞動是哲學的勞動,哲學亦是勞動的哲學。

所以,今人若想早日實現那樣的共產主義理想,當然最容易在哲學普及化上找到方向和出路,而且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樣的猜想並不完全是空想,是有現實基礎保障的,因為現代國家的公民教育體系大多實現了義務化和普及化——歐美和其他世界發達經濟體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普遍很高,中國亦緊隨其後。在這樣的教育體系內,在公共科目設置中,廣泛設立不同層次的哲學普及教育並不是件困難的事兒,所差的不過是執政當局的認可與推行而已。所以,只要將哲學的普及化落到實處,人類的終極理想距離實現的思想準備便已完備,剩下的便是哲學如何因普及化而日益變得常識化的進度問題了。

當人人都能把深奧的哲學問題變成常識一樣,再用這樣的思想指導大家的行為,世道人心自然也就齊了。到那時,世道人心恐怕想不齊都難!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的一致,階級的消滅自然而然地消滅就成為最現實的可能,或者必然。如果這樣的推理成立,這樣的發展路徑下,當可有效化解西方世界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制度性疑慮——中國政府用以指導社會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中隱含著「主動消滅剝削階級」可能性!如能因此而有效化解西方世界對我們的誤解,這該是怎樣的功德?!同時,有了這樣的思想轉變,我們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向外輸出思想,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面對西方世界自由化思想輸入那樣被動地束手無策啊!

六、哲學常識化

如果哲學的普及化可行,那麼自然可以得到哲學「常識化」這樣的命題,因為普及化必以常識化為前提,普及化是常識化的必然結果。哲學的常識化比較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論證,論證了哲學常識化的可行性,也就相當於論證了哲學普及化的可行性。

哲學常識化,一個多麼美妙的命題,其現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那樣的顯而易見,一旦論證成功,當然可以推動哲學巨大的進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快、更徹底地改變哲學一直以小眾文化示人的羸弱形象。同時,若真的解決了哲學常識化障礙,天下必定歸心,世道人心何愁不齊呢!

其實,哲學常識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大道至簡是異曲同工的,中國的古聖先賢亦從來就有天下大同的夢想的,只是他們的時代和歷史的局限讓他們不得不成為哲學發展道路的鋪路石和墊腳石,他們的理論卻只能因過於超前而讓一般人至今難以輕易領會到位。但這些先哲的智慧卻給中華文明墊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方向,確保中華文明始終如一的發展源流至今不變。

因此,我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一樣可以理解成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與馬克思主義完美融合的結果,這更註定了中華文明要為實現人類大同的共產主義做出更大貢獻。而我們有幸恰好正處在這樣一個歷史轉折的關鍵節點上,因為當今時代已經具備了將哲學實現常識化——大道至簡——的全部基礎條件,差的不過是群策群力將這件事兒做好落實罷了。因為這是一件「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的事兒。

將深奧的哲學進行常識化改造,肯定難嘛!若不難,也落不到哲學家們的頭上,誰讓這群人一直就是世上最智慧的人呢?!既然大道能夠至簡,那就必須有人來實現這件事兒。以前這件事兒做的不好,則說明許多哲學家確實忽略了這件事兒,但更主要的是當時的條件屬實不具備,所以只能在春秋戰國時,由老子彙集中國遠古聖賢智慧,超前地提示性做出哲學常識化的號召——大道至簡。而今天提出哲學常識化,不過是將大道至簡重新具體落實一下而已!

七、曙光初現

既然古今哲學史都證明哲學常識化可行,照做就是了。要做,首先得找到突圍方向和突破點。哲學告訴我們,只有搞清楚人是怎麼來的,才能更好地預言人將往何處去。所以,從人之初的「人之為人」的起點與始因的研究中,我們或許真會找到世道人心一貫不齊的根本原因。找到並利用這些根源想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哲學救世的方法才能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人類整體哲學水平亦可因此實現一個較大的躍遷。

如果這樣的設想得以實現,那哲學終極追求的實現,不過就是一個不斷消彌人性先天固有的「小我」、奔向共同輕易實現「大我」的進化過程(人性皆善惡兼具人之一身,只能通過揚善抑惡來消彌惡的消極性,而不能徹底消滅之)。

人從來是思想性的存在,教育能夠改造和完善人的思想,使人們的思想通過教育達成一致的,所以,紛紛的世道人心中又常常能夠亂中有致,只是這樣的秩序通常只能在較小的範圍內得到有效維持,隨著人數的增加,思想的一致性越難,於是「無奈且無能」的人類開始妥協出種種讓人苟且而活的道德、法律等社會倫理規則。但人類從來不甘於這樣的妥協與苟且,所以「天下大同」、「理想國」這樣的夢一直讓人們在現實的殘酷中對人性保持著合理的期待!這不僅僅是中國夢或者希臘夢,其實都是世界夢,因為「大同」的是整個「天下」,只在一國一地實現的「理想國」是不能在階級社會裡獨活的,只有全世界共同進入理想國度,理想國的設想才能具有現實可行性。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欲實現崇高的理想,必須理論先行。只要建立起一種思想,通過它教會人類達成統一的協商機制,一切矛盾都可以在哲學的對立統一思想中得到有效化解,那麼人類史就不會再有紛爭,就可以實現天下大同的夢想了。每一個哲學家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論框架內實現這個夢,卻從來無人得嘗所願,最終都只落得個「巨人肩膀」的地位,成為哲學前進的鋪路石。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從來不能就許多根本性問題達成共識呢?甚至對一些常識性問題也一樣沒共識,究竟是什麼制約了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徹底發揮,讓世道人心從來不齊,最終導致本來有能力人人享受的真正和諧一直如海市蜃樓般縹緲呢?從而讓混亂的世道人心在妥協中飄零。或許答案真的只能從人之初時去找。

從哲學的角度,世道人心雖然體現在人們的行為上,但它本質上是人的思想層面的,是抽象的,當屬上層建築。按照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互關係理論,它應該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力,不起決定作用——理論一。可這畢竟是社會學與政治經濟學的宏觀理論,若從「智慧創造財富」的微觀角度看,社會資源既定的情況下,個體智慧高低對財富的創造數量起決定作用,那麼,作為個體智慧的集合的整體人類智慧便對經濟基礎起著決定性作用——理論二。如此看來,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理論,在各自的語境內均是正確無誤的,那麼我們該形成怎樣的統一認識呢?

我覺得,理論一隻適用於階級社會,理論二卻適用於整個人類史。人類發展初期,理論二的規律起了決定性作用,發展了生產力,產生了私有制,於是人性惡被極大釋放,於是社會在運行中自發地產生了道德以外的政治,於是理論一是政治的運行規律,在它的規定性中,演繹了人類階級鬥爭史的血腥。但這個過程中,理論二的規律仍一直在起著根本的主導作用,它讓人類的剝削強度隨著時間和生產力水平的進步逐漸減弱,直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科技大繁榮,因物質的極大豐富成為即將的事實,這就使得剝削(在不久的將來)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在物資唾手可得的情況下,文明人誰還願意做剝削別人的缺德事兒?!

這種現象過程性地體現了人類從低級到高級、從初初的矇昧無知到今天的高度文明、從不可控的善惡並存一身到即將實現的絕對揚善抑惡的進步過程,這也是人的哲學化的終極實現的過程——原始民主下的人類在理論二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理論一,並在高級階段徹底消滅理論一,復歸一個更高級的民主社會。這樣的過程中,實現的是人類社會「初級道德治下的原始和諧——法律替代道德營造階級間的妥協——道德全面復興緻法律消亡的高級和諧」的輪迴。我怎麼有了種證明了唯物史觀的合理性的感覺呢?!

個體智慧差異與社會整體世道人心之間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局部」智慧成熟難,當然會從主觀方面上升為「整體」社會世道人心不齊,這與前述「因智慧層次差異導致財富分配上的現實差異,進而形成客觀上的世道人心不齊」是並行不悖的。也就是說,微觀上的「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與宏觀上的「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並不矛盾。人類社會所有矛盾其實都可以通過這樣的對立統一的認識得到化解,之所以不能,那是因為人們真的很難輕易放下心中那個一直存在著的自私的「小我」!

八、回望過去與現在的矛盾

人之初的初期,未完全開化的類人猿群體中,生命活動雖然也具有社會性,但這種社會性生命活動只是「生存」,並不構成「生活」,因為此時生命主體之間的社會性的形成,所依靠的仍只是本能的下意識,還不具備「人」所必須的理性能力,是完全非理性的感性活動。相對於類人猿生存的一成不變,人的生活可以理解成:在滿足生存需要之外,人能夠以自己的能力(理性的)更好地活著。也即:生存具有不變性的內涵,而區別於生存的不變性,由簡單的生存升華而來的人的生活,在生存的恆定不變需求之外,因人的能力的提升,人的生活又獲得了更多更新的理想性衝動和始終求變的新內涵!

正是由這些新內涵所構成的人類獨有的理性智慧的無限可能性,造就了人類文明的輝煌,但這樣的輝煌成果卻在私有制產生後,不再有原始的普惠的功效,因為人的能力不僅提升了生活的能力,也使人性的貪婪得到無度地釋放——人類從此整體跨入「黑暗時代」。在剝削與被剝削的共生環境中,大家的人性同時被嚴重扭曲——被剝削者心理不平衡,剝削者獲得更多變態的快感。於是,人類因智慧提升獲得幸福安寧生活的夢想破滅,就只能在無盡的相互傷害中苟且數幾千年。法律,從產生開始就保護私有制,現代法律更明確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這符合現代法制精神,但卻不符合人類整體利益的最大化需求,所以馬克思說它只具有階段合理性,卻從來不是天然合理的。

近現代,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發現了剝削現象天然不合理的人們在二戰後將社會主義運動散布半個地球,讓半數人類見到了重回舊時普惠的美好的希望。可惜的是,因為對如何發展社會主義缺乏足夠認識,新政體盲目提高人們並未與時俱進的人性標準,用過高的標準要求人、約束人,不但沒更快發展社會主義,反而極大地抹殺了人性,遏制了生產力的發展,反其道而行的錯亂,最終讓全球性社會主義運動鎩羽而歸。時至今日,社會主義政體只剩四國,好在還有中國創新發展了社會主義理論,為人類保留了一絲美好的希望。

但全球性的社會主義運動卻真實地改變了世道人心。由於資本主義要與社會主義競爭,他們在掌握先進技術的優勢、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的同時,果然沒太好意思於赤裸裸地剝削和壓迫,他們的社會治理中一樣融入了社會主義元素,高福利反而成了幫其「戰勝」社會主義的利器。而中國作為發展最好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完全得益於執政黨適時地、科學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實現了經濟領域公私兼顧的靈活所有制形式,克服了過去的僵化與教條的盲目性,使人為抬高的人格標準重歸自然狀態,生產力的效率也得以在新體制下煥發生機,使得過去求之不得的「超英趕美」變成今天的現實。

讓人不安的是,中國經濟大發展了,原來一直優越無比的西方世界的發展卻盡顯疲態。於是大多數理性的西方政治、經濟人物歡迎中國的崛起,而少數非理性者抵觸或敵視中國的發展。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過於感性的人,他的思維是可以不遵從邏輯的,因為感性是先天的,從來可以強大到扼殺一切理性,這是一種逆文明的返祖現象。好在這種現象從來不是人類的主流。只是引導世界文明走向的中心向中國轉移的過程是文明的還是非理性的過程上存在太多變數。

而中國調整發展本身也仍矛盾重重,尤其是財富分配不均現象也在與完全私有制經濟體趨同,使得這樣的結果與執政理念具有現象上的背道而馳的「悖論」傾向,甚至在客觀也觸發了一定層面的更加浮躁的世道人心,但這並不必然意味著人類重回智慧普惠的希望要徹底破滅,我甚至更樂觀地認為,世道人心趨同的趨勢反而更具現實的可預見性和可行性了,因為在支付了巨大的社會成本和代價後,人性再一次獲得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空前提升,人類文明終極進步的臨界點也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地變得更真切了。

九、我所見的人之初

我們暫時放下這可行性與可預見性不表,繼續從人之初的智慧產生進行分析。既然人心不齊現象背後最可能是創造輝煌的智慧分配不均造成的。那麼,智慧的分配不均又是怎麼形成的呢?按照既定的思路,當然最有可能在人的智慧產生機理上發現「致病基因」。如前所述,人類整體智慧早已不可逆地形成,是整體智慧結晶造就了人類文明的輝煌,而我們現在要找的是人類文明整體輝煌下的世道人心不齊的原因,所以,不能在人類智慧的整體方面找原因,只能在個體智慧個體性差異方面找原因。個體智慧的生成不是先天既定的,而是後天逐步養成的。每個人的後天養成環境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導致世道人心不齊的致病基因最有可能潛藏在這個環節里。

那麼,人的理性智慧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個人認為:延續類人猿的生存本能,人之初時感性的下意識行為和本能獲得超速發展,新的能力和水平遠超過去,直到發展出清醒的理性意識,人類整體才得以全新的智慧生命姿態出現。但這種新能力在親代間的具體傳遞卻仍無法一蹴而就,仍需從小家庭的生育活動開始,隨著胚胎的發育,在感性的混沌中慢慢形成。就是這樣的必然,決定了人類避免不了的要遭受從無知到有知的緩慢過程的折磨。人類史上的每個個體至今仍必須遭受這種過程性痛苦的折磨,其程度不但不得絲毫消減,反而要因現代公民素質要求的提高而絕對延長這個過程的長度。由此可見,人類整體的智慧進步是建立在個體長期積累的基礎上的。

所以,我們應該深刻認識與領會:人類個體理性是後天形成的,是建立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的,雖高於感性,但永遠不能取代感性,並最終服務於自己更好地過感性生活。所以,從感性與理性關係的角度,哲學不過是人類自己能動地開發出更多的理性,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感性,從而讓自己更好地過感性生活的學問。從這個角度,哲學史也就是人的理性能力的積累史。

十、真相始現

於是乎,主導個體理性智慧後天生成的主、客觀條件差異,最有可能成為世道人心不齊的始因。因為,從人的智慧生命的能力看,人的思想是可以通過教育使其整齊劃一的,但世代更替的現實表明,人之為人之後的世道人心不齊現象是常態,而這背後的本質,除了客觀上由於生產力水平進步所導致的剩餘資產分配不均的因素外,人的先天感性上的惰性便是構成世道人心不齊的主觀原因。

人的主觀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人的感性具有先天的一致性的「好逸惡勞」的趨利避害的消極性,而人的理性水平的差異,決定了不同個體對感性的消極的克服能力的高低。理性能力低的,主觀能動性就差,理性程度高的,主觀能動性就強。於是,從人的自然屬性來講,人們更願意好逸惡勞,從人的社會屬性來看,人的理性程度越高,社會發展越好。這其中是個體與整體的對立統一關係。無奈,人類自私的天性決定了,當人類有能力不再為生計而發愁的時候,便自然要拋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時的互幫互助,轉而各自為戰,但各自為戰的美好願望卻要因各自理性程度差異而出現貧富分化,於是,階級剝削便成為人類先天主觀之惡性的報應。只不過,這樣的報應並不是持續加重,反而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因生產力的發展,隨著勞動強度的減輕而減輕。直至今天的機器人的大量應用,剝削已經變得不好意思過分地赤裸裸,於是資本主義社會大力推廣了社會主義的福利政策,使當今世界政治制度中,出現了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象,這也是我得出「世道人心趨同的趨勢反而更具現實的可預見性和可行性」的現實基礎,這樣的現實輔之以經濟一體化之後的政治一體化的可能性,就更增加了世道人心趨同的可能性。再者,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共同富裕的能力的提高,更使這種世道人心趨同成為可能。現在的世道人心不齊,和所謂的全民焦慮,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已。人類畢竟文明了幾千年,現在到了真正文明的時候了。因為真正文明的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都積累的差不多了,人類文明到了該躍遷的時候了,而這樣的躍遷的起點應該以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為起點。因為當今世界只有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局面最適合啟動復興之路的!

現實的當下,還沒怎麼趨同呢,許多人就已經滿足於當下的生活,這在深層次上就是大家在潛意識中滿足於生存的不變性追求的返祖現象——生活嘛,過得去就行了!這就是許多人的人生信條。

但生活真的是可以「過得去就行」的嗎?肯定不是!因為人性從覺悟的那一刻起,就給人類以巨大的危機感——我明明可以活得自由自在,但我現在真的很不自在——所以,人類的群體意識從來是不安分的,於是群體的不安分與個體的惰性構成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也是這樣的矛盾發展主導了人類文明史。現代科技發展讓人類的危機感上升為:不發展出逃離地球、逃離XX系的能力,人類早晚得滅亡。所以,自由是哲學真正永恆的主題,終極自由便是人類的終極追求!人們在「如何做到更好地活」的能力形成及成果轉化方面均無法達成一致,所以造成一直以來的世道人心之不齊。人之為人後,彼此間「更好地活」的能力形成基礎是一致的,但智慧的形成過程的環境差異決定了不同環境下所生成的個體智慧存在繁複的層次差異,從而必然導致世道人心必然的不齊。

正因為如此,所以正統哲學一定是追求全體人自由的最大化的,那些片面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的個人主義思想,無論其論述得多麼言之鑿鑿,都必然是純粹的偽哲學。偽哲學也是哲學,只是那是將人類引向歧途的魔鬼哲學。也正是魔鬼哲學的大量存在,為人類社會歷來的世道人心不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這就是人類的宿命,是由哲學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的,是由人本身由不成熟努力趨向成熟的必然所決定的。於是,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具有不同覺悟水平的人們彼此間註定要經常通過妥協來實現「安定團結」的共生環境,只是這樣的妥協做得多了,人們竟然忘記了人類是可以通過教育實現思想的一致性,進而轉化成行為的一致性的了。於是,人們通過妥協所獲得的苟且的安定團結總能輕易被一些自私自利的人破壞——小的破壞能較快修復,大的破壞則需要漫長的戰爭之後建立起新的人類理性才能修復,於是人類文明史就這樣由血腥的戰爭史寫就。其實這是對於人類不能徹底覺悟的報應!

所以,自相矛盾的人類,只有通過共同深刻認識哲學產生機理,來正確認識了人本身,才能更快消彌覺悟上的差異,同心合力,儘早改變大家共同深惡痛絕的世道人心不齊之亂象,才能儘早擺脫相互傷害的宿命般的報應!

所以,人類社會的這些問題,其實是人自己整出來的,只有通過幫助人認識人本身的哲學來終極解決之,而科學,不過是哲學解決方案的手段而已。

所以,人類在發展多種手段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不應該捨本逐末地放棄對終極解決方案——哲學——的反思,用反思的前提批判手段追究到哲學產生的最初動因與形成機理,並形成共識,再把共識做常識化推廣,人類才能戮力同心地重拾齊心合力向前發展的合作精神,而不是像曾經和現在做的這樣——分道揚鑣地相互拆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用哲學改變生活 的精彩文章:

《世道人心不齊現象背後的本質》前傳(四)
第四章 新概念體系下對哲學的再認識
第三章 哲學與私有制的鬥爭
道家的局限
哲學救治世道人心的可能性

TAG:用哲學改變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