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2500個春秋,京杭大運河榮光依舊

2500個春秋,京杭大運河榮光依舊

時光飛逝,一座座城樓傾覆,一條條古道隱匿,在具有沖刷一切能力的時光面前,古代巔峰偉業少有能留存至今,即便有,也已殘破斑駁,唯有她,至今容顏不老,活力萬丈。

京杭大運河建造於春秋末期,當時的吳國在江蘇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的短短的運河,為北伐齊國從而爭霸中原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水軍,從這以後,為了運輸的便利,也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短短的運河得到了擴充,不斷向北向南發展、延長。

尤其是隋朝和元朝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展和整治,這兩次在當時「勞民傷財」的舉動,現在看來是非常具有遠見的舉動,也從那之後,基本上形成了今日京杭運河的規模。

隋朝時,隋煬帝為了方便到揚州看瓊花(坐馬車累啊,哪有坐船舒服),也為了南糧北運,開鑿了京淮段至長江以南的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唐朝詩人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二首·其一》中詠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到元朝時,定都北京,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

北京,也正因為京杭大運河的貫通,從而一飛衝天,成為真正的一國之都。

元朝郭守敬開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諸水入大都城,東出至通州入白河,漕船可由杭州直達北京,成為今京杭運河的前身。然而,由於清末實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紀以來鐵路、公路交通發展,貨物轉為陸運,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50年代初,僅有少量船隻作間歇性通航。

2015年,通州被明確為京杭大運河北起點,在多位文史專家的見證下,通州於五河交匯處立下了「京杭大運河北起點」標誌碑,正式確立通州為京杭大運河北起點,同時也修建了通州運河文化廣場。

通州作為歷史上盛極一時的水路都會、皇家碼頭,與運河文化和漕運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經過眾多專家論證,確立通州京杭大運河、通惠河、溫榆河、小商河、運潮減河「五河交匯處」為千年大運河北起點。

京杭大運河北端在通州,早在清雍正四年就已形成,當年怡賢親王允祥在受命治理京東水利和京杭大運河時已經將京杭大運河分成數段,而處在大運河最北面的一段命名為北運河,其北端就在如今通州永順鎮范庄村南的溫榆河和小中河相會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史野記 的精彩文章:

米花糖——「你快來,兒子打電話來了!」
觀世音對孫悟空說:佛與妖,一念間,我也有妖身
未發跡前的劉邦和項羽,有句話如此相似
《西遊記》中的隱藏boss:他養育了唐僧18年
李晨求婚范冰冰成功,薛之謙鬆了一口氣!

TAG:尋史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