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璟、張說、源乾曜三人是何人,唐玄宗要寫「三傑詩」讚美?

宋璟、張說、源乾曜三人是何人,唐玄宗要寫「三傑詩」讚美?

歡迎關注企鵝號《閱讀閱讀》,您的足跡就是《閱讀閱讀》!

推薦:《水滸傳》中當朝一姐、風流花月魁李師師面對金人居然比皇帝有氣節

青花開在紅塵里

青花開在紅塵里

陳瑞

00:00/04:41

文/王承帝

(一組青花瓷古典圖片)

【作者簡介】王承帝,男,1986年生,內蒙古赤峰人,自由作者。出版有《鬼谷子的心理操控術》《民國風範》《FBI都在玩的偵探推理遊戲》《項羽:中國第一勇將》《終極預言》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開元十七年(729年)五月,正值初夏,和風煦日,大唐正處於極盛之中,國家殷盛,朝中賢材濟濟。

這一日,宮廷尚書省東堂里,盛大庄典的雅樂伴隨著御府珍餚佳釀的香氣,款款飄出朱櫳,大堂里正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主題是慶祝宋璟、張說、源乾曜同日分別被拜為尚書右丞相,尚書左丞相和太子少傅。玄宗皇帝意興高濃,親自賦詩《左丞相說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東堂賜詩》自寫後,賜給三位大臣。其詩曰:

赤帝收三傑,黃軒舉二臣。由來丞相重,分掌國之鈞。

我有握中璧,雙飛席上珍。子房推道要,仲子訝風神。

復輟台衡老,將為調護人。鵷鸞同拜日,車騎擁行塵。

樂聚南宮宴,觴連北斗醇。俾予成百揆,垂拱問彝倫。

因為玄宗在詩中將宋璟、張說、源乾曜比作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所以此詩又被稱作「三傑詩」。

此事後來一直被後人津津稱道,稱作開元盛世中難得的一件盛事。

可到了南宋時期,有位官拜翰林院學士、端明殿學士的副宰相卻頗感不平了,此人便是著名文學家洪邁(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他在自己的讀書筆記《容齋隨筆》中先後兩次為宋璟鳴不平。

其「漢唐八相」一條云:姚(崇)以二子及親吏受賂,其罷猶有說,宋(璟)但以嚴禁惡錢及疾負罪而妄訴不已者,玄宗用優人戲言而罷之,二公終身不復用,宋公罷相時,年才五十八,後十七年乃薨。繼之者如張嘉貞、張說、源乾曜、王睃、宇文融、裴光庭、蕭嵩、牛仙客,其才可睹矣。......釋騏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可不惜哉!

其「唐三傑」一條說的更明確:漢高祖以蕭何、張良、韓信為人傑。此三人者,真足以當之也。唐玄宗同日拜宋璟、張說、源乾曜三故相官,帝賦《三傑詩》,自寫以賜。其意蓋以比蕭、張等也。說與乾曜豈璟比哉!玄宗可謂不知臣矣。

可見,洪邁極不認可張說、源乾曜有資格與宋璟並列,源乾曜做宰相明哲保身,無所作為,自然不足與宋璟並列,而張說可是一位文武全才的賢相,宋璟則唯有文才,然為何洪邁仍以為張說沒資格與宋璟並列呢?

比較宋璟、張說之前,不妨先來說說東晉的兩位宰相王坦之和謝安。王坦之與謝安在簡文帝時期同為宰相,兩人都是王、謝家族中的領袖人物,聲名並列。當時,大將軍桓溫掌控權柄,篡位野心昭彰,順之者生,逆之者亡。

簡文帝臨終前,擔憂子孫安危,寫下詔書給桓溫,讓桓溫如周公、諸葛亮輔政,言「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還沒等詔書送出去,被王坦之看見了,王坦之大怒,當著簡文帝的面就把詔書給扯碎了,以明誓死捍衛晉室之志。

不久,簡文帝駕崩。桓溫馬上率領大軍來到京師建康城外,將行篡位之舉。桓溫派人進城召謝安和王坦之到城外軍營相見,當時流言桓溫打算就此殺掉二人。王坦之憂懼,問計於謝安,謝安但說:「晉祚存亡,在此一行。」決意去見桓溫。於是二人輕車簡從出了城,進入軍營,騰騰殺氣將二人包圍,王坦之不覺「流汗沾衣,倒執手版」(《晉書》),謝安猶從容自若。既入座,謝安豁然而問:「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桓溫在外埋伏著刀斧手,謝安故而明問之)」桓溫大為局促,尷尬笑道:「正自不能不爾耳。」一場殺身移鼎的大禍,就這樣在謝安和桓溫的談笑之間化解了。經過這件事後,天下人始知王坦之不如謝安。

再說回宋璟和張說,其實兩人也有過類似的一場「比較」。

武則天晚年,崇信弄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張氏兄弟倚恃天威,肆行不法,朝臣側目,敢怒不敢言。御史大夫魏元忠彈劾張氏兄弟,反被張易之誣陷說魏元忠說了大逆不道之言,武則天將信將疑,張易之強拉時為鳳閣舍人(掌起草傳宣詔命)的張說幫自己作證,張易之以為張說必然因為畏懼自己的權勢而順從。張說心中非常厭惡張易之兄弟,可是不順從的話,就有殺身之禍。在去見武則天前,張說「惶惑迫懼」(《舊唐書》),這時,同為鳳閣舍人的宋璟對張說說:「名義至重,神道難欺,必不可黨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緣犯顏流貶,芬芳多矣。或至不測,吾必叩閣救子(你),將與子同死。努力,萬代瞻仰,在此舉也。」張說感於宋璟激勵,見到武則天后,力證魏元忠清白,最終魏元忠免除一死,與張說一起被貶謫出長安,而宋璟則繼續窮糾張氏兄弟罪行。

通過這一番比較,明顯可以看出,宋璟在膽決上要強於張說。

但是,做宰相主要是強調宣揚教化、諧理百官、治世進賢的才能,在這些方面,張說似乎比宋璟更具才器。從兩唐書的記載來看,張說出將入相,政治才能非常卓越,而宋璟的政績主要體現在進諫和堅守法治上,與魏徵非常像。而兩人在做地方官時,都同樣受百姓愛戴和稱頌,處理政事都秉承儒道,謀劃長遠。可有一點,張說完全比不上宋璟,宋璟居官,剛正廉潔,微瑕無染。然張說為宰相時,與同為開元時期賢相的姚崇嫌隙甚深,相互排斥,且引用下屬官吏時,做過一些不公正的安排,與其才器相比,屬於瑕不掩瑜。

在具體政治評價上,《資治通鑒》稱「(宋)璟為相,務在擇人,隨材授任,使百官各稱其積;刑賞無私,敢犯顏正諫。上甚敬憚之,雖不合意,亦曲從之」,「姚、宋相繼為相,崇善應變成務,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協心輔佐,使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百姓富遮。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進見,上輒為之起,去則臨軒送之」。《舊唐書》稱「(張說)喜延納後進,善用己長,引文儒之士,佐佑王化,當承平歲久,志在粉飾盛時。其封泰山,祠脽上,謁五陵,開集賢,修太宗之政,皆說為倡首」,《新唐書》雲「(張說)善用人之長,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澤典章,成一王法。天子尊尚經術,開館置學士,脩太宗之政,皆說倡之」。可見,張說與宋璟同樣都是以儒家王道輔佐玄宗,雖張說私德不及宋璟耿介,歷史定論上不及宋璟,而宣文敷教之能則過之,亦千載難得的良相,與宋璟並列,於宋璟無所損也。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古代評判賢相有這樣一條標準,就是下居其勞而功歸於上,也就是說,天下大治,宰臣卻幾乎無功可稱,萬民唯歌頌天子聖明。古時重臣去世後,朝廷會徵集其生前所作奏章表文,甚至是遺留下的草稿,據此成為評判其生前功績和為其做列傳的材料之一,然而有一些謙慎不伐的名臣,去世之前會悉數燒掉所做的章表奏文,不讓人知道自己的功績和良謀高策。

兩唐書中,宋璟身為一代賢相,其傳記中所記載的事迹非常簡略,遠遠不及張說傳記所記載的詳盡。據此而論,似乎是宋璟理政,歸功於天子,而張說則顯明己功,故不足與宋璟並列。客觀來說,這是站在「唯王獨尊」的立場上所做的品論,對於後世來說,史書記載前朝治亂興亡的事迹,還是詳盡一些為好,能更好的為後世所借鑒,若列傳皆「無功德可稱」,則後世不知治世何以為治,在具體事務上缺乏可參考的依據。

總結來說,宋璟為相持綱簡政,張說為相飾盛多為(但是抑制武功),更形象的說,宋璟是把玄宗輔佐成漢文、景二帝那樣的帝王,而張說則把玄宗輔佐成漢武帝那樣的君王。宋代人對漢武帝評價很低,加上上文所列張說的不足之處,可能就此共同構成了洪邁認為張說不足與宋璟並稱傑出宰相的原因。

南宋大學士洪邁因何憤憤不平於唐玄宗的「三傑詩」?

(宋璟、張說、源乾曜三人是何人,唐玄宗要寫「三傑詩」讚美?)

南宋變態皇后李鳳娘與三代帝王的恩怨情仇

《紅樓夢》里最沒錢的姑娘,幸虧遇上了寶釵

阮玲玉自殺後為何有30多萬人送葬?

重慶潼南大佛寺的前世今生:涅磐,不增不減,不生不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南宋變態皇后李鳳娘與三代帝王的恩怨情仇
《水滸傳》中當朝一姐、風流花月魁李師師面對金人居然比皇帝有氣節
《紅樓夢》里最沒錢的姑娘,幸虧遇上了寶釵
阮玲玉自殺後為何有30多萬人送葬?
杜甫是詩聖,實至名歸,但又說他是情聖,為什麼呢?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