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淮海中路上的這些美食,竟讓作家潘向黎拚命寫稿換錢去吃

淮海中路上的這些美食,竟讓作家潘向黎拚命寫稿換錢去吃

1994年,留日兩年後,潘向黎回國。計程車從虹橋機場徑直開出,路過一條繁華街道時,潘向黎發現窗外街景新奇,遂用滬語問司機:這是哪啊?

這裡是淮海路啊!司機啞然失笑:你到底是不是上海人啊,哪有上海人不認識淮海路的?!

潘向黎心下一驚,匆匆回到位於復旦大學的家,放下行李後翌日就坐車又趕到淮海路。暫別的日子裡,原來新店如雨後春筍出現。但好在她讀研究生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弄堂還在,對面的長春食品商店沒變,門口的上海香港三聯書店如舊。她才放下心來。

23年過去,淮海路變化很多。但只要每次還能找到那三個坐標,這條路對潘向黎來說,就還一切如故。似想起昔日的朋友,雖時光流逝,但自己心中的對方,永遠是初遇時的樣子。

首次離開上海東北角

到淮海路去,「到上海去」

潘向黎生在福建,12歲隨母親移居上海與父親團聚。父親潘旭瀾是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因此一家人在滬活動半徑都以復旦大學為圓心。當時五角場區域還較偏僻而交通不便,這裡的人們管去淮海路南京路叫「到上海去」。

22歲,潘向黎考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這才首次離開上海東北角,到淮海路去,「到上海去」。

上海社科院位於淮海中路622弄7號,弄堂門口的民居為泰山公寓,1928-1930年建造,屬現代派風格。三排六幢多層公寓,前兩幢沿街,平屋頂,水泥砂漿壓花淺黃色牆面,各幢間在牆頂轉角處以橫樑相連,為第三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走到弄內深處,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帶花園院落,即今日社科院所在。如果時光倒推80年,這裡同樣有琅琅讀書聲。這座院子,是老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所在。

震旦女子文理學院1937年10月開學,1951年9月併入震旦大學,後隨新中國的院系調整而被取消。歷時14年的辦學歷程中,共有學生千餘名,畢業生395名,在中國女子高等教育史和上海教育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受五四運動影響,上海大部分大學已經開始男女同校。此時,只招收女生的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反而更受上層家庭青睞,覺得送女兒去這裡讀書更為穩妥、風氣更佳。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也以培養符合西方社交禮儀的「貴族女性」為目標。學校平常規定學生要舉止嫻雅端莊,穿著得體入時。校園的生活方式也相當西化,話劇、舞會、女子壘球、音樂會、報告會、遊藝會、演講比賽、籃球比賽等文體活動時常舉行。錢鍾書楊絳夫婦曾先後在這裡任職。

1940年,大律師楊蔭杭為躲避戰事,避居到上海法租界,為了生計,他到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詩經》。楊蔭杭的女兒楊壽康(楊絳的姐姐)原在啟明中學當教師,後於1938年9月轉入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任圖書管理員。

1941年錢鍾書來滬探親,但太平洋戰爭爆發迫使他滯留上海,為了讓女婿有工作,楊蔭杭就把自己的教職給了錢鍾書。1941年開始,錢鍾書就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英文,直到1945年6月受聘去上海暨南大學當教授。

資料顯示,錢鍾書當時住辣斐德路(今復興中路),步行一刻鐘即可到學校。之後,楊絳又接替丈夫在震旦女大講授英文。此時的楊絳在上海已相當有名,所以,震旦女大的學生,都很期待上她的課。楊絳的妹妹、翻譯家楊必後來也在此處授課。

日軍佔領上海後,曾於1943年1月至1945年8月在上海設立9個盟國僑民集中營,將英美等敵對國的在滬僑民關押起來。當時,淮海中路622弄7號作為9個集中營之一的教會人員集中營,曾關押過來自12個差會、6個國家的79位修女。不過當時日軍對這些修女的約束還較為寬鬆,學校的教學秩序也得以維持,只是規定日語是學生必修課。

1945年3月,日軍命令學校人員兩周之內撤出教學樓,校舍用作傷兵醫院,於是震旦女大暫借聖心營一樓上課,很多學生因此輟學,學生人數大幅減少。等到9月抗戰勝利之際,學校已經遭受重大損失,院長病逝,校舍破損厲害,學生流失嚴重。直到1958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創建後,這個弄堂深處的校園,才又煥發生機。

不愛美食的淑女不是好作家

1988年入校的潘向黎,對校園在解放前的歷史並不熟悉。她在這個院子里感受到的,是第一次徹底離開父母的自由,是第一次集體住宿的興奮,和對上海向她展示的繁華一面的無限好奇。

大約是人生第一次鬧獨立,所以儘管還在讀書沒收入,但潘向黎決定不再向父母伸手。可淮海路上的誘惑太多了,出門不論往哪個方向看一眼,隨時就會「淪陷」。學生每個月只有幾十元補助,用這個抵禦誘惑力不從心。因此,拚命給各個報刊寫稿掙稿費,成了潘向黎那幾年裡的日常。

有時同學們在宿舍里打牌叫她一起參加,她卻義正詞嚴拒絕,轉身埋頭奮筆疾書。同學不解為何她能自律到不參與娛樂,她只好抬臉苦笑:看中路上櫥窗里的一雙新款女鞋,怕下架,所以要趕緊寫稿,好及時賺到稿費,趕緊去買。過了幾周,同學們果然看到潘向黎得意揚揚提著大擺裙角款步走入宿舍,展示腳上新鞋。

「的確好看啊,」同學們說,也默認了她生財有道。只是有時稿費匯款單寄到宿舍,被同學先截留,大家就會起鬨著押著潘向黎去郵局取錢。等取出錢,大家到上海社科院對面的長春食品商店打牙祭,買牛肉乾、糖炒栗子,直到各自飽腹,才一鬨而散。

GIF/1.4M

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潘向黎在長春食品商店樓上找到一家咖啡館作為據點。久而久之,只要她進門,店裡的服務員就會彼此示意「學生來了,把背景樂關輕一點」。這是上海店家留給潘向黎的體貼。

有一次潘向黎又被敲竹杠去買紅酒。但沿路店家都已經關門,只有一家飯店還開著。同學們慫恿飯店老闆把店內的紅酒賣給他們,老闆欣然允諾。幾個男同學一路走,一路輪流把酒瓶抱在懷裡、插在兜里。三三兩兩的影子被路燈拉得很長,歌詠而歸。這是上海之夜留給潘向黎的浪漫。

倘若沒有一點酒精,上海的冬天的確很難熬。對沒有暖氣的學生族尤甚。潘向黎每每和室友,一個要好的瀋陽女孩一起燈下擁被閱讀到夜深,然後在「焐熱的被窩裡忍著肚餓睡下」,還是「冒著寒風奔出去買吃的」之間徘徊。但每一次,食慾總是戰勝睡神。兩個女孩被凍得嘴裡嘶嘶啦啦互相埋怨,一邊穿過已空無一人的街道,一直走到襄陽公園對面一家名為燕京樓的飯店。等到一客小籠吃下去,全身妥帖,這才相視一笑泯恩仇。

GIF/1.4M

潘向黎後來把這些故事寫進散文和小說里,只是現在換來的稿費,再沒有同學來敲竹杠了。

那幾年裡,每次院子里時令的花開了,潘向黎都要驚喜地跑進宿舍奔走相告:什麼什麼花開了,上海又進入什麼什麼季節了。雖然這些記憶依舊鮮明,但宿舍里已經沒有她的同學了。大家早已步入中年各奔東西,昔年研究生住的宿舍也變成了星級賓館。只有弄堂對面的長春食品商店還在,到了節令,糖炒栗子又開始飄香,提示一年中最好的時節到了。

GIF/974K

潘向黎:作家、文學博士,文匯報特聘首席編輯,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

本文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文中部分資料參考劉雪芹《震旦女大里的「楊家將」》《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簡論》)

題圖來源:上海社科院官網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沈軼倫

微信編輯:納米

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旭峰營養師 的精彩文章:

爽脆土豆絲的做法
豬肘飯滿滿的肉和皮,看著就流口水
肉鬆到底能不能吃?麵包肉鬆里的肉鬆是棉花做的?
健身的人需要吃肌酸嗎?

TAG:王旭峰營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