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蒙氏原著《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5

蒙氏原著《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5

蒙台梭利

《有吸收力的心靈》

讀書筆記【5

包林運:這是我10年前懷大雪時做的讀書筆記,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敲到電腦里的。把它放上來,想對於既想了解蒙氏思想、又沒那麼多時間讀書的媽媽來說,可能會有幫助吧,自己也藉機溫習一下。筆記共5期,這是最後一期。

作者簡介: 瑪利亞?蒙台梭利,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於羅馬大學畢業後,在本校附屬精神病院作臨床助手,致力於弱智兒童教育的研究,後成為弱智兒童學校的主任教師。沒過多久,蒙台梭利又進入羅馬大學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哲學,並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她在實驗、觀察和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對世界教育帶來革命性變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贏得了各國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評價。本書是根據二戰期間,蒙台梭利在印度艾哈邁德巴德授課時的義大利語講稿而完成的。

《有吸收力的心靈》讀書筆記往期鏈接

19

讓兒童正常發展

兒童做事沒有規律是因為以前曾經有人隨意地強制他們有規律地做事;兒童懶惰是因為他們曾經被強制進行工作;兒童們不聽話是因為以前他們曾經被強制聽話。

通過給予自由來培養紀律性解決了一個以前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

如果由於外界的原因,和諧工作的狀態沒有出現,人體內的某種力量仍然會促使體內的其他部分單獨成長。結果就會導致各個器官的不平衡發展,最終無法協調完成任務。

這樣人的手就會無目的地運動,大腦就會想像一些遠離現實的問題,語言成了自娛自樂的東西,身體也變得懶散。所有這些部分都獨立發展,無法滿足自身的需要,導致個體不正常的成長,最終成為衝突和絕望的根源。

工作和自由是兒童正常發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

我們的觀點與紀伯倫的話有些相通之處,「工作是愛的外在表現。」

20

性格形成靠兒童自己

兒童的性格不是成年人教授出來的,成年人所能做的就是科學地進行教育,讓兒童能夠不受打擾和阻礙,並有效地完成這一過程。

人們總是這樣說:「對年輕人要耐心一點。我們要通過我們個人的意願對他們施加影響,要給他們樹立好的榜樣。」我們希望時間和我們的耐心會有所收穫。實際上,我們沒有收穫任何東西。直到我們變老還是一無所獲。僅有時間和耐心是不會取得任何結果的。因此我們必須利用好那個具有創造性的時期。

人的性格是在那個創造性的階段里形成的。如果性格在那一階段里沒有形成,那它就永遠不會形成了。任何說教都不會促使它形成。

21

兒童的佔有心理及其變化

我們不能通過說教來防止孩子弄壞東西。如果一個孩子要得到一件東西只是為了不讓別人得到,我們會對他進行說教。但我們說教的有效性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不久之後他還會重新再來。

對於成人來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我們就會說這個人沒有意志力。相反,如果一個人明確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我們就會說這個人有很強的意志力,很有能力。

22

兒童與社會發展

把人根據年齡分隔開來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對於兒童也是一樣。這樣也就會打斷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繫,使人與人之間無法互相學習。絕大多數學校根據年齡分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而且是很多罪惡的根源。

我們學校的老師建議在一個班級中安排同樣年齡的孩子,但實踐證明這存在很大的問題。這與兒童們在家裡一樣。一個6個孩子的母親會發現6個孩子比較容易應付。但如果這個母親有一對雙胞胎,那問題可就困難了。想一想,兩個孩子總是要同樣的東西該令母親多麼煩惱呀。6個不同年齡孩子的母親也比一個孩子的母親輕鬆一些。一個孩子比較難以應付不是因為他們煩人,而是因為他們缺少夥伴。

在老式學校中,升級的唯一辦法就是競爭,但這卻常常會引起嫉妒、怨恨和羞愧等感覺。這樣孩子們就會變得自以為是,並且喜歡控制別人。相反,在我們的學校里,年齡大的孩子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應當向年齡小的孩子提供保護。這種大保護小、小崇敬大的氣氛在我們學校相當濃厚。這個班集體也變得非常牢固。最後孩子們之間對互相的性格都有了了解,並且能夠互相提供幫助。老式學校的孩子們經常說,「某某得了第一」或「某某最差」等等。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感情不會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年齡是兒童在環境中形成各種不同性格的重要因素。

23

社會的凝聚力

團體意識不是通過灌輸的方法得來的。它也不依賴於任何形式的競爭,而是自然的產物。這是兒童通過自身努力所取得的結果。兒童只有通過他們的行為才能在自然發展過程中向我們展示社會生活所必須經歷的階段。

人們僅僅注重個人目標,不顧他人是不會形成一個社會的。社會的最終形式是以組織為基礎的。

人類真正的痛處所在不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個性的缺失和潛能的浪費。

24

錯誤及改正方法

如果我們必須對兒童進行誇獎和懲罰,他已經沒有了自我約束的能力,約束的方法必須由老師來提供。但假設他們正在進行工作,我們不停地給他們獎賞或懲罰,這樣會嚴重影響兒童精神上的自由。

如果你告訴一個孩子他多麼淘氣、愚蠢,這隻會傷害他,不會使他有任何提高。這不是糾正,這只是對事實的一種陳述。發展和改正只能通過兒童長時間的主動練習才能獲得。

如果說什麼東西對我們的性格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的話,那就是能夠自我改正錯誤的能力。如果我們沒有這種能力,就會變得自卑或缺乏自信。

成年人所犯的錯誤會引起兒童的一定興趣,兒童可能會對成年人有點同情,但這種同情是一種超然的同情。這樣對兒童來說,犯錯誤就成了一種很自然的現象。人人都可能犯錯誤這一現象對兒童可能產生很大的影響。

同時,這也會拉近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錯誤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使我們成為了好朋友。犯錯誤比完美更容易促成良好關係的形成。我們無法改變一個「完美的人」。

如果兩個「完美的人」走到一起,他們肯定會吵個不停,因為他們既不能理解對方,也不能忍受對方。

這種審慎、自信的性格和我們所獲得的經驗將使我們終身受用。這種自豪感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很容易得來,把兒童引上逐步完善的道路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們僅僅告訴一個人他是靈活還是懶惰、是聰明還是愚笨、是好還是壞只能適得其反。

兒童並不會因為在成年人身上發現了錯誤而對成年人不尊敬,成年人也不會因此而失去尊嚴。錯誤不僅是一個私人問題,每個人都有責任改正錯誤。小事情正是以這種方式變得偉大起來的。

關注育兒先育心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先育心 的精彩文章:

知情權幫孩子輕鬆看病,吃藥打針看醫生不發愁
如何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TAG:育兒先育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