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與孩子溝通的關鍵方法

與孩子溝通的關鍵方法

與孩子溝通的關鍵方法

關鍵一、傾聽

親子溝通的關鍵是「傾聽」,許多孩子不願跟父母說心裡話,原因在於父母的主觀武斷。往往孩子剛說了個開頭,父母就急急下結論,劈頭蓋臉一頓教訓,讓孩子覺得是自討沒趣,以後自然就不願再說。

傾聽,具有「凈化心靈」的作用;傾聽,更是親子溝通成功的關鍵。所以,在希望孩子聽話之前,父母須以一顆慈愛的父母之心,耐心地先去傾聽孩子!

如果你以為「溝通」等於和孩子談話,那麼,你就錯了。溝通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而你的孩子會從你身上獲取很多的信息,這些信息來源如下:

1你所說的話

2你的語調——大聲或者小聲,嚴苛或者低吟

3你的手勢、動作

4你的面部表情

小孩需要觀察、聆聽,然後再對你的信息進行反饋。此外,寶寶還在這個過程,自己慢慢判斷,自己應該什麼時候接話。

5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其實比你所說的話更有作用。家長應該在鏡子前留意一下自己的日常表情。看看自己的情緒是怎樣「寫」在面上的。你是不是會皺眉頭、微笑還是沒有什麼表情?和寶寶說話的時候,保持微笑,能讓小朋友比較容易接受你所要表達的信息。

試驗一下:

找一個好朋友,半蹲跟他談話。你就感到,當談話的另一方有「君臨天下」的氣勢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不自在。其實,這和小朋友的感覺是一致的。所以,跟小朋友溝通的時候,應該蹲下來,盡量保持水平一致,這樣,小朋友就不會感到很大的壓力。

關鍵二、關心

小朋友能從你的動作中,了解你是否真的在意自己。而當小朋友開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和小朋友溝通。雖然每個家長都會很關心小朋友,但是,隨著小朋友慢慢長大,家長關心孩子的方式應該隨之而發生變化。

當孩子5歲的時候,他很喜歡爸媽擁抱或者是逗玩。當你拍打他們肩膀,玩他們頭髮或者為他們豎起大拇指的時候,他們都會為之感到高興。而當小朋友進學校的時候,你在後面微笑著跟他揮手告別,能讓他感到爸爸媽媽很在乎自己。

你知道嗎?

多於80%的13歲以下的小朋友會跟自己的寵物說自己的感受,而並非告知父母或朋友。

溝通的方式:

1縮小距離——談話的時候和小朋友的距離應該在一臂之內。如果距離太遠,小朋友可能不能完全接受到你的信息。

2首先叫孩子的名字——這讓才能首先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讓他清楚你要談話的對象是他。例如,如果要叫小朋友過來,應該是「湯姆,過來一下」,而不是「過來一下,湯姆」。

3指令應該用積極的表達方式。例如:當你要叫孩子收拾東西的時候,你應該說「把東西整理一下吧」而不是「不要把東西弄亂」。

4指令要清楚明白——不要把話說得太迂迴。要直接、清楚、明白。

優竹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