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經強盛一時的十個北方游牧民族,都去哪了?有兩個曾一統華夏

曾經強盛一時的十個北方游牧民族,都去哪了?有兩個曾一統華夏

中國古代雖然輝煌,但是也一直伴隨著危險;自從華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似乎就一直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有著天生的仇恨一般,早在戰國時期,燕國、趙國等先後先後在北方修築城牆關隘以抵禦北方胡人;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將以前諸國修建的防禦工事銜接起來,就是後世的「長城」了。

曾經縱橫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很多,但是和華夏民族有過很深交集的,大概統計起來一共有十個。

TOP、1 東胡

「東胡」一名最早見於成書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書》,《逸周書·王會篇》提到「東胡黃羆 山戎戎菽」,據近人考證認為,早在商初東胡就活動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發掘的東胡人墓葬被認為是對上述說法的旁證。

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東胡從有史記載以來,和中原的燕國和趙國的接觸比較頻繁。戰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和趙國北部,這個時期東胡最為強盛,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燕國曾大敗過東胡,使東胡向後退卻一千餘里。

趙國的大將李牧在擊敗匈奴的同時,又一次戰敗東胡。秦漢之際,東胡逐漸衰落。匈奴剛剛興起時,也受東胡的敲詐勒索。後來匈奴冒頓單于趁東胡王輕敵之際,向東胡發動進攻,大破東胡。從此東胡部落聯盟瓦解,東胡各部成為匈奴的種族奴隸。

TOP、2 匈奴

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後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

公元前119年,將軍霍去病在漢軍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擁下「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率眾投降西漢。在東漢時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屍逐鞮單于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

北匈奴的叛服不定,讓東漢下決心摧毀北匈奴。漢和帝劉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南麓勒石,銘刻《封燕然山銘》紀功。但是據說有一支匈奴人後來去了東歐,由一個叫「上帝之鞭」的男人——阿拉提重新建立了一個極其強大的帝國。

TOP、3 烏桓

烏桓族原為東胡部落聯盟中的—支,公元前3世紀末,匈奴破東胡後,遷至烏桓山,遂以山名為族號,大約活動於今西拉木倫河兩岸及歸喇里河西南地區。公元49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烏桓在兩漢時先後兩次南遷,逐漸發展壯大,但受漢護烏桓校尉管轄,分成若干部落,各自為政,一直沒形成統一的部落聯盟。

後來曹操打敗袁紹後,袁紹的袁尚等去遼西投奔烏桓蹋頓,引發了後來的曹操北征烏桓;在柳城烏桓被曹操打敗,烏桓蹋頓及諸王被殺,柳城降者達二十餘萬口。曹操將幽州、并州各郡烏桓共萬餘落徙居中原,精壯隨軍作戰,這就是後來曹操軍中除虎豹騎以外的另外一支最精銳騎兵——烏桓突騎的由來了。

烏桓的運氣實在不咋的,在崛起的時候,沒想到東漢遠不是西漢那般好欺負,哪怕最虛弱的時候,也能將匈奴徹底摧毀,烏桓更不用說了;好不容易東漢諸侯爭霸,但是北方的曹操又是華夏數百年不世出的梟雄人傑,直接徹底將烏桓征服。

TOP、4 鮮卑

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鮮卑才作為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其控制。85年和87年,鮮卑兩次攻打匈奴,反抗壓迫。91年,受到東漢和南匈奴打擊的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族趁機佔據蒙古草原。

二世紀中葉,檀石槐率部統一鮮卑各部,檀石槐死後,鮮卑陷入分裂。三世紀前葉,軻比能重新統一東部和中部鮮卑,但軻比能死後,各部落又開始獨立發展。在此期間,鮮卑同中央王朝時和時戰。

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先後建立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鮮卑族共建立十個國家。另外在青海、甘肅一帶,還有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併。

鮮卑應該是對華夏文明影響最深的游牧民族之一,也是被漢民族同化最快的一個游牧民族了。

TOP、5 柔然

柔然,是公元四世紀後期至六世紀中葉,在蒙古草原上繼匈奴、鮮卑等之後崛起的部落制汗國,最高統治部落(可汗郁久閭氏本部)為鮮卑別部的一支。當時中原正經歷東晉十六國後期、南北朝紛爭對峙。四世紀後期至六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柔然與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長期的並立。

柔然主要游牧範圍大體為今蒙古國全境、俄羅斯聯邦貝加爾湖地區,西面可達阿爾泰山西麓,東面至額爾古納河西岸地區,核心區在今蒙古國,有時汗國向西勢力可達古代西域即今中亞和中國新疆,向南勢力可達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北部一帶。

柔然是一個命運多舛的游牧民族,但是運氣比烏桓稍微好一點,雖然差點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所滅,但是僥倖躲過一劫,之後雖有幾次崛起,但是仍躲不過命運的安排,後來被突厥所替代。

TOP、6 突厥

突厥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於中國史冊。

745年,唐朝與回鶻攻滅後突厥汗國,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爭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鶻,或者融入唐朝。唐朝滅西突厥以後,原西突厥汗國所屬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也活躍於中亞地區。突騎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擴張起了重大作用,葛邏祿則在唐末以後的中亞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與回鶻建立喀拉汗王朝。

突厥原本是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但是突厥人運氣實在悲催,碰到了比他們更狼性,更具侵略性的唐朝,整個唐朝的對外歷史,就是不斷的征服,突厥直接被唐朝強大的實力打懵了,不帶這樣玩的。

TOP、7 回鶻

回鶻即回紇,由回紇改名而來,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回鶻之名來源於部落韋紇、烏護。788年,回紇改名回鶻,取義為「迴旋輕捷如鶻」。回紇是鐵勒諸部的一支,韋紇居住在土剌河北,烏護居住在天山一帶。回鶻一度作為突厥汗國的臣屬。突厥汗國強盛時,回紇部落臣服突厥。

743年,回紇汗國滅突厥,統一鐵勒諸部,回紇逐漸成為鐵勒諸部的統稱。840年,回鶻汗國瓦解,居住在漠北的回鶻部落大部分南下華北,其餘部分分三支西遷,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帶的回鶻結合,還有部分回鶻部落依附黠戛斯。

回鶻比突厥運氣稍微好點,可能是見到突厥人的悲慘下場,回鶻人對唐朝那是畢恭畢敬,還曾出兵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和唐王朝保持著緊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往來。

TOP、8 契丹

契丹源於東胡鮮卑,五代時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乘中原內亂統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後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並且握有蒙古地區的產鹽區,在軍事與經濟方面都十分強盛。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即遼太祖。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為了保持民族性將游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

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後被崛起的女真人所滅,但有旁支建立了西遼,繼續延續。

TPO、9 蒙古

蒙古族存在的時間很悠久,但是一直處於內亂中,先後被契丹、女真等北方霸主所奴役;後來蒙古出現了一個千年一遇的不世雄主——鐵木真,鐵木真以鐵血手腕迅速完成了蒙古族內部的統一,因而鐵木真也被蒙古人稱之為「成吉思汗」。

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先是滅了金國,而後蒙古族又進行了三次西征,先後建立橫跨歐亞的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四大汗國。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歷經70餘年征戰,統一了中國,建立元朝。

其疆域北至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南至中國的南海,東北至今黑龍江下游、跨外興安嶺、烏蘇里江以東,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南包括雲南、今緬甸北部、中部、東部;泰國北部、寮國、越南西北部,都納入元朝國家的行省建置。

TOP、10 女真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女直」。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女真」一名最早見於唐初。

11世紀向契丹稱臣。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並驅逐契丹的統治,建立金朝。1234年,蒙古人摧毀了金朝。女真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

1615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稱為「大金」,史稱後金。1635年皇太極改為滿州族。1644年,滿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統一的王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老公是皇帝,老爸也是皇帝,為何她最後卻要投入火海自焚?
東北軍裝備如此精良,九一八事變,為什麼還是不戰而降?
蘇聯大軍兵臨城下,德國人竟一夜增兵百萬,高超的戰術讓朱可夫驚嘆
作為敗仗,「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何會被稱讚?
為什麼韓國人總覺得有些中國領土都是他們的?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