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墳講故事:隱士張昉

花墳講故事:隱士張昉

隱士張昉

作者:花墳

花墳:河南歸德府人士,安徽省作協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南湖詩社社員。著有詩集《暗夜有狐》。

大隅首西有條衛衚衕,乃明朝歸德衛所在,遂得名衛衚衕,後人不知其故,傳至當今,以胃兒衚衕稱之,實為謬傳。

張府就坐落於衛衚衕,張員外膝下育有二子,長子張昉,次子張翮皆為歸德諸生,文采出眾,崇禎丙子年鄉試中舉。一日,張昉前去拜訪侯方岳,路經府衙,見幾個衙役正在牆外伐樹。樹為古柏,枝繁葉茂,雄偉蒼勁,心中不解,駐足觀看。樹倒後,見根部有一洞穴,深不見底。周圍散落幾塊骸骨。衙役們用磚瓦石塊將洞口堵住,覆蓋上泥土,移栽上花木後離去。

張昉與侯方岳談及此事,侯方岳臉色黯然,哭道:「大明亡矣,大明亡矣」。張昉問其故,侯方岳道:「閹黨作亂,敗壞朝綱。天下大亂,卻加罪責於文士。輕則削職查辦,重則凌遲處死。朝廷粉飾太平,文士噤若寒蟬。好比大樹,有根株於下,有榮葉於上,如今根都壞了」。張昉酒後折返,已是黃昏,又路經府衙,見白日填堵的洞穴,塌陷進去,一女子坐在洞旁,一邊撿拾骸骨,一邊哀嚎。過歸德衛,門前無哨兵把守,院中歌舞昇平。

行至衚衕口,迎面碰見家中老奴老孫頭,身邊還有一女子。老孫頭讓女子拜見大公子,張昉說免了。再問老孫頭:「為何現在出門」,老孫頭道:「老奴年事已高,近日起居多有不便,稟告了老爺還鄉,家中小女來接我回去」。張昉從懷裡掏出幾兩銀子,交給老孫頭,老孫頭連聲道謝。望著老孫頭父女二人遠去的身影,張昉心中又平添了幾分感傷。這時幾聲鴉啼,劃破黃昏的天空,張昉忍不住罵了句:「破鳥」。

崇禎十四年,闖賊攻破歸德城,殺人十萬有餘,雪苑六子中賈開宗、侯方域外出避禍,其餘四人皆命喪於此。崇禎十七年,三月,清軍攻佔歸德,分兵進攻徐州、亳州,兵鋒直指兩淮。明督師史可法於揚州指揮軍民拚死抵抗,城破被殺。此後,清軍幾乎未遇抵抗。五月,清軍渡過長江,佔領南京,俘獲朱由崧,大明亡國。

張昉遊學歸來,歸德城內滿目瘡痍。回到張府,聞哀樂齊鳴,黃紙漫天,哭泣聲哀哀。一干人等均著白衣麻布,門前家奴看見張昉,快步迎了上來。張昉步入院內,見靈堂上擺放的正是張員外的靈位,俯身倒地,放聲大哭。料理完父親喪事,張昉閉門不出。

順治二年春正月末,天降血雨數日。雨後,歸德府執事前去拜會張昉:「天下初定,朝廷正需棟樑之才,凡是前朝有功名之士,皆按舊制,可入朝做官」。張昉婉拒:「父母生我清凈之身,天地予我靈明之心,當以清凈之身還之父母,靈明之心還之天地。我已絕意仕途」。隨後讓家奴送客。因舉薦者甚多,張昉不堪其擾。辭別弟弟,攜妻兒隱居在馬腸河畔,與家中老奴老孫頭為鄰。蓋茅屋數間,不蔽風雨。混跡于田野阡陌,無人能識。

順治四年,朝廷再次頒布圈地令,殃及歸德府。旗人攜繩騎馬,圈量占奪漢人土地,地方官府也藉機侵佔農人田地,再高價轉賣。農人流離失所,饑寒迫身。一日,官府一行人來到馬腸河畔,強令張昉以及鄰人老孫頭遷出,老孫頭道:「我孫家居住此地,已有百年之久,怎麼說是無主荒地」。差人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皇上的」。老孫頭還要上前爭論,被差人拿下。孫老頭的女兒,救父心切,和差人撕扯起來。差人失手將孫老頭的女兒打死。官府一行人見鬧出人命,慌了手腳。

這時,司李付應琦帶人趕來,見了張昉俯身下拜,自稱弟子,後起身對帶頭的差人耳語了幾句,差人才悻悻而去。付應琦又命部下,速去賬房支紋銀五十兩賠償孫老頭。孫老頭連連擺手,嚎啕不止。付應琦見張昉生活清苦,欲出資替張昉建房築院,張昉婉拒。欲援助張昉的兒子讀書,張昉再拒:「公家的學堂,豈能讓司李大人做人情送我」。並告誡兒子不得入試。

圈地官差一行人回到城中,已是深夜。街上黑燈瞎火,唯府衙西側地面有光滲出,好事者上前看個究竟,見花叢中有一洞穴,洞中金銀珠寶無數,隨喚眾人,眾人將金銀珠寶取出,人得一份。第二日,分得珠寶的差人悉數被殺,脖子處皆有齒痕,黑血從孔中流出。消息傳出,城內外民眾拍手叫好。原來此等人是前朝地痞流氓,入清後,被官府收買,專做欺壓鄉里之事。不久,另一行人去城東平台集圈地,次日也悉數被殺,死狀如同前者。鄉間有傳聞說,是老孫頭的閨女冤魂所為。嚇得府縣兩級官差人心惶惶,圈地之事,再無人敢去,官府無奈,只好上報朝廷。

話說張昉隱居馬腸河,從不入城半步,唯侯方岳離世,張昉徒步入城一哭,哭完返回衛衚衕家中,看望了弟弟,取了些筆墨,再出了城西門。行至歸德驛,廢墟之上,仍遺留著數個殘垣斷壁的房屋。張昉念及前朝恩德,不由得潸然淚下。後從懷中取出一條蛇,放在瓦礫之間,那蛇尖頭青花,約二尺有餘,吐著芯子。張昉對那蛇擺了擺手說:「大仇已報,禍事已了,去吧,去吧」。那蛇好似聽懂張昉的話,鑽進瓦礫縫隙中,不見了蹤影。

原來,張昉拜訪侯方岳回來,路經府衙,見白日填堵的洞穴,塌陷進去,一女子坐在洞旁,一邊撿拾骸骨,一邊哀嚎。一小蛇從洞中爬出,渾身透明,爬到張昉腳下,似有哀求之意。張昉心生憐憫。將其放在懷裡,帶回家中。張昉常捉些昆蟲,青蛙,餵養小蛇。一日張員外發覺,告訴張昉,此蛇名叫五步蛇,劇毒,讓張昉丟了。張昉不忍,依舊放養家中,待蛇略大一些,家中再無蚊蟲鼠蟻。

張昉著有《四書正》一書,間有詩詞數首,晚號:匏客,後與其弟張翮南遊,不知所蹤。

註解:

大隅首,城之中心也,城中南北大街和東西大街交匯點,歸德府衙所在。大隅首街,指南門拱陽門到北門拱辰門的南北大街,先前並無小隅首一說。所謂大隅,指大房子,即歸德府衙,歸德府衙正處於大隅首街東邊。歸德府下轄商丘縣,商丘縣衙位於府治西南角。因此,城內有歸德學府,亦有商丘縣學,有府城隍廟,亦有縣城隍廟。現行叫法西至垤澤門為小隅首街,東至賓陽門為大隅首街,應始於民國。民國十九年,設河南省政府於商丘,才有中山大街一說。我撰寫的故事,多發生在民國之前,地名與現在有出入。

中國明代駐兵的地點。

侯恪之子,侯方域堂兄弟

官名,掌刑獄。六品,或正七品。

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

算命探險點風水,驚悚偵探降鬼怪,

最傳統中國文化,最神秘靈異傳奇。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故事!

點擊閱讀原文,看更多精彩,花墳短篇故事集《醉狐夜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人家園 的精彩文章:

TAG:詩人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