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提升住院醫師臨床技能需進階式培養

提升住院醫師臨床技能需進階式培養

本報訊(見習記者 王家源)「目前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偏重臨床理論傳授,缺乏遞進式培訓,教學評估和反饋不足,並且缺少個性化教學。」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北京協和醫院住院醫師培訓國際論壇上,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首次公開解讀了中國住院醫師培訓精英教學醫院聯盟「自我評估」報告,提出了精英醫院聯盟對住院醫師培訓的共性問題。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醫生的培養只是在學校,對畢業後醫學教育的認識並不普及。」國家衛計委科教司巡視員金生國說,從醫學院畢業到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中間的實踐環節是必經之路。

為提升畢業後醫學教育質量,我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於2014年在全國正式推行,要求培養標準化、同質化人才。而住院醫師生源不同、能力水平參差不齊,「5+3」學制畢業的住院醫師臨床經驗則相對豐富,而有些本科畢業生連病歷也不會寫。協和醫院內科主任李航介紹,目前,科室輪轉體系是扁平化的,每輪轉到一個科室,主治醫師會把所有住院醫師都當成初學者對待,能力強的住院醫師能動性容易被壓制,出現「壓苗不長」的弊端。他認為,進階式培養顯得十分必要。

「進階式能力的培養是把不同能力的住院醫師都帶動起來。」李航說,在協和醫院內科,進階式培養以「病房小組」的形式開展,一名高年住院醫師配備兩名低年住院醫師和一名實習醫生。高年住院醫師不僅要把握團隊整體情況,還要獨立形成診療思路,同時還要把時間放在教學上,包括給低年住院醫師批改病歷。主治醫師則更多參與以組長為主的教學,並騰出更多精力給予住院醫師臨床方面的反饋。

對不同年級的住院醫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設置了不同的目標:第一年完善臨床知識結構;第二年專科深入,同時增加整體性思維培訓;第三年強化「第一住院醫師」角色,加強團隊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培養。「就像建房子,第一年打地基,第二年毛坯房豎起來了,第三年有很好的格局、裝修。」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教學部主任蔣國平打了個比方。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說,如何在不同質的條件下實現醫生的標準化培養,進一步落實和保障住院醫師培訓期間的待遇,理順住院醫師培訓與研究生教育的關係,更好地為基層培養更多合格的全科醫生等緊缺人才,我國住院醫師培訓還面臨諸多挑戰。

中國的住院醫師培訓應創建什麼樣的模式,是住院醫師培訓的關鍵環節。中國住院醫師培訓精英教學醫院聯盟於2015年成立,旨在做住院醫師培訓制度的孵化器。首批成員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7家醫院。今年9月16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正式加入該聯盟。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0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學需要「糖衣炮彈」
「回頭看,是為了更好向前看」
教育部在京老同志舉辦文藝匯演
「心」「行」合一 培優教師
儒雅校園 心之家園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