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開展大數據應用

開展大數據應用

教育質量提高的本質是要更加豐富地滿足人們多層次、個性化和持續變化的教育需求。這些教育需求並不是抽象的,也不是一些不可捉摸的概念,而是日益清晰地表現為可以數據化的教育偏好、教育選擇、教育行為及其調查結果。在互聯網時代,正在大量湧現的與學校教育質量相關的素材,經過處理後加總起來就表現為有關教育質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海量化加之以恰當的處理方式,使之具有更強的洞察發現力、流程優化力和決策力,就成為了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可資利用的大數據。因而,要實現教育質量提高,從根本上就是要獲取儘可能多的反映人們教育需求的大數據。擁有的實時或長時的大數據越多,就越能夠在學校教育質量效能上快速地、準確地和多樣化地滿足受教育者需求。

教育過程的複雜性、教育質量的滯後性等特徵的存在,使教育質量提高的主體責任劃分不明確。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學校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及時收集分析數據,進行記錄和監測。如2012年10月美國教育部在其發布的《通過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報告中提出,「目前教育領域中大數據的應用主要有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兩大方向」。也就是說,依據大數據技術能在學生的學習與需求、教學決策與教育管理等方面發揮預測作用,教師、校長等在其間的作為既有了依據也有了責任,使教育質量提高有了大數據基礎。

在互聯網時代,數據成為了我們學校教育的核心資源,當學生及其家長、師資隊伍、課程與教學、學校領導和教育管理這些傳統要素,需要依託數據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時,大數據技術將成為決定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性因素。教育質量提高離不開課程與教學的改進,只有它們的不斷升級和內容更新才能帶來教育質量的突破。隨著智能化和個性化的增長,教育質量提高也離不開學校領導者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管理的創新,因為它不僅帶來方向的正確和效率的提高,也能促成教育質量所需要的各項標準規範。但是,課程與教學的改進、學校領導者水平的提高和管理創新,並不能自動帶來教育質量提高對人們教育需求的滿足,只有當這些資源配置真正能促進學生髮展,並且能夠促進學生及其家長滿意度提高的時候,才能支撐教育質量的提高。而這些資源配置與使用能否真正轉化為需求滿足,就取決於大數據的應用。

事關教育質量提高的要素涉及多方主體,包括學生及其家長、教師、學校、主管部門和社區。

大數據的出現,讓各方通過互聯網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學校教育質量狀態,特別是了解教育質量評價信息,從而極大地減少因為信息誤導而導致的質量損失。同時,我們還不得不說,作為教育質量的供給方,學校或其主管部門對教育質量的控制與監測,實際上是教育服務生產者在主觀上的自我評價。只有將學校教育服務轉化為受教育者及其家長真實的選擇,才是在客觀上對教育質量的真實評價。因而,教育質量提高關注的焦點,就是受教育者及其家長是否產生了教育選擇行為。特別重要的是,教育質量提高不僅關注受教育者通過教育選擇行為而表現出來的質量評價,而且更為關注的是受教育者在之後的滿意度評價。因此,在制度性地限制人們教育選擇行為時,依託大數據技術,儘可能地實現學校教育質量信息共享與公開,並保證數據準確及時,才能夠支撐教育質量提高的可持續性。

認識到大數據技術對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性,認識到質量大數據是實現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資源,應該說還只是第一步。數據採集、數據共享、數據挖掘、數據利用、數據安全等問題,有些已經在我們教育質量提高行動中取得了成就,有些還有待加強與完善,有些可能還剛剛起步。在數據採集方面,我們面臨教育質量數據資源積累不足與大數據碎片化、割據化共存現象,這需要鼓勵各學校、主管部門和社會第三方對質量數據資源的廣泛採集和處理整合,明確不同種類數據的收集對象、收集方法等。在數據共享方面,應制定教育質量大數據的技術、產權、使用等標準和規範,最大程度地開放各類不同機構所擁有的教育質量數據,共同構建基於信用、安全為基礎的「教育質量大數據」,突破「信息孤島」藩籬。在數據挖掘使用方面,學校通過教育質量大數據識別受教育者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受教育者及其家長利用學校教育質量大數據識別學校真實質量狀況,政府利用教育質量大數據實施更有效的教育質量政策。在數據安全方面,由於教育質量大數據包含有大量的個人隱私,甚至涉及國家安全的信息,因此需要釐清隱私數據和開放數據的界限,用法規制度的形式對教育質量大數據進行規範管理。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0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追求校長、教師個性化發展
教學需要「糖衣炮彈」
「回頭看,是為了更好向前看」
提升住院醫師臨床技能需進階式培養
教育部在京老同志舉辦文藝匯演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