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何會心痛?原來心臟有記憶力

為何會心痛?原來心臟有記憶力

人體的各個器官都有不同的作用,比如肝臟作為人體器官的老大,是為了促進身體內的代謝;大腦則是支配人的行為活動,能接受信息做出使人做出反應。

心臟就可以推動人體血液的流動以及倒流。不過,既然都有合理的分工,那麼怎麼還會出現成語「心靈感應」而不是「腦動感應」?

細數我們所熟知的成語,和感受有關的詞語都和「心」有關,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對於心臟的認識還是過於膚淺呢?

經過美國的科學家的調查研究發現,每十例換心手術中,就會有一人發生性格改變,而且其手術後的習慣或是性格會和心臟捐贈者極為相似。

曾有報道,一位貨車司機的文筆很差,更別說能給愛人寫出優美感人的情書了,但是當他進行過一次心臟移植手術後,竟然變得文采飛揚,經常寫情書給妻子。而捐贈給他心臟那個人恰好全家都喜歡寫詩。

類似的還有,一名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在身體完全康復後竟然和捐贈者的遺孀在一起了,不過在十二年之後卻死亡了,而死亡方式竟與其心臟捐贈者一樣。

我們一直相信大腦才是記憶的存儲庫,但是經過這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不得不讓我們進行反思,是否我們對於心臟的認識和了解都過於膚淺,是否應該改變那些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

這些事例告訴我們,心臟細胞具有記憶功能,當一個人的心臟被移植到另一個人身上時,存儲在心臟中的某些記憶或者是感情,也會轉移到那個人的身上。

想想在生活中,每當遇到陰雨天心情都會很煩悶;每當失戀之時,是不是都會感覺到「心痛」?

就連古人都用「心花怒放」來形容一個人高興的心情,用「錐心泣血」來形容內心的悲痛,可見,心臟細胞有記憶功能也並不是胡編亂造。

所以,人體器官的功能我們並未全部了解,心臟作為支撐人生命的重要器官,具有記憶功能也不足為奇。

當然,不能被忽視的還有病人的心理狀態。像心臟移植這樣的大手術對病人而言是個絕對強烈的刺激。

而每個人的應激反應是不同的,有的人反應劇烈,不但手術恢復慢,還會出現所謂的應激綜合征,比如性情大變這類不太典型的癥狀。

如今,學界已經意識到,心臟的反應機制遠比收縮性「水泵」裝置要複雜得多,它不僅與心肌受神經支配的方式有關,同時,也與心臟對這些荷爾蒙的敏感程度有關,所以,情感與心臟疾病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奧秘 的精彩文章:

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為史前文明傑作?
在喜峰口水長城上拍攝星空是怎樣的體驗?
科學家發現鋪滿鑽石的星球,隨便撿一麻袋就成億萬富翁,卻讓人望而卻步
畢宿五伴月,現在正在上演!

TAG:宇宙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