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山東大學教授Oncologist發文:乳腺癌與肥胖的真正關聯

山東大學教授Oncologist發文:乳腺癌與肥胖的真正關聯

山東大學教授Oncologist發文:乳腺癌與肥胖的真正關聯

本文轉載自「生物通」

來自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istinct Effects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Hip Ratio on Risk of Breast Cancer by Joint Estrogen and Progestogen Receptor Status: Results from a Case‐Control Study in Northern and Eastern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Chemoprevention 」的文章,通過上千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發現在肥胖的婦女中,脂肪主要堆積在腹部的婦女和脂肪分布在全身各處的婦女可能會發展為不同亞型的乳腺癌,這表明乳腺癌和肥胖之間的聯繫可能比以前想像的更為複雜。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The Oncologist雜誌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的余之剛教授,他表示,「與在黑人和白人婦女中發現的規律不同,在更年期之前的中國婦女中,高BMI值對乳腺癌並沒有保護作用。我認為這可能有兩個原因。首先,與西方女性相比,更年期之前的亞洲婦女,包括中國婦女,身體往往比較苗條,應此脂肪量可能會有更大的影響。 第二,亞洲肥胖婦女中以內臟脂肪堆積為多;這與西方國家的情況有很大不同,西方國家婦女更容易有皮下脂肪堆積。」

乳腺癌是中國婦女中最常見的癌症,同時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五大原因。 肥胖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風險因素,其危害性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被部分減輕,如改變生活方式和在高危女性中使用他莫昔芬等藥物。 然而,長期服用藥物會有副作用,而且他莫昔芬僅適用於乳腺癌細胞表面具有雌激素受體(ER+)的婦女。

這項最新研究發現,脂肪主要堆積在內臟附近(表現為腹部肥胖)的婦女與脂肪分布在大腿,腰部及臀部周圍(皮下)的婦女相比,可能會發展成不同亞型的乳腺癌。該研究小組還發現,在更年期之前就肥胖會增加婦女患乳腺癌的風險,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原來發現的亞裔,黑人和白人婦女之間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1316名年齡介於25至70歲之間的漢族婦女中進行研究,這些婦女來自中國北方和東部地區的21所醫院,她們新近被診斷為患有乳腺癌。 研究人員對她們進行了身體檢查並收集了有關生育和病史的數據,包括被診斷為ER+還是ER-類型乳腺癌。為這些婦女與對照組(醫院中的健康的住院病人)檢查身體以便進行比較。

余教授等人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高的婦女有皮下脂肪堆積,會更有可能患ER+類型乳腺癌,特別是在絕經前。相比之下,具有高腰臀比(WHR)的婦女有內臟脂肪堆積,會更有可能患ER-類型乳腺癌,特別是在更年期之後。另外,即使BMI不高,WHR高的婦女患ER-類型乳腺癌的風險也會更高。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皮下脂肪參與雌激素生產,這可能會促進ER+乳腺癌, 而內臟脂肪與胰島素抗性密切相關,因此更有可能促進ER-乳腺癌。」

根據這些發現,研究人員建議臨床醫生在使用他莫昔芬之前先對肥胖婦女患者的患ER+類型乳腺癌的風險進行評估。考慮到他莫昔芬並不能預防乳腺癌,因此高WHR的婦女可能並不會從中受益。而且更有趣的是,脂肪分布在內臟或是皮下的不同類型的肥胖可能(對乳腺癌的類型)有不同的作用,而這種推測為進一步研究肥胖與乳腺癌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角度」。

作者還建議對肥胖婦女中其它乳腺癌風險因素,如胰島素抗性和炎症的影響進行更多的研究,以及開發能夠預測高危女性可能發展為ER+還是ER-類型乳腺癌的工具。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第三屆遺傳諮詢中級班第三天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