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卧底、黑社會、古惑仔,一代人的警匪片回憶

卧底、黑社會、古惑仔,一代人的警匪片回憶

最近,TVB電視劇《同盟》接近尾聲,神秘BOSS終於出場,由江美儀飾演的金天,人稱Rainman,是一個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大反派。很多人都說看不出江美儀可以把如此姦邪的角色演繹得出神入化,對比年初的《親親我好媽》,簡直判若兩人。

越是接近劇終,觀眾們對劇情的期待就越來越大。第26集,陳展鵬飾演的高子傑黑化,殺死自己的媽媽和KENT,轉眼投靠大惡人金天。

精明的觀眾們早已習慣TVB套路,都紛紛留言,陳展鵬肯定是卧底,只是為了博取Rainman的信任,鮑起靜和陳山聰肯定沒死。

果不其然,劇情盡在吃瓜群眾掌控中,「卧底」這個梗都被用得爛透了。

「卧底」在大家心裡是一個神秘的詞語。一提起卧底,大家想起的總是香港的警匪片。

那麼,警匪片的卧底文化到底有哪些精粹 ?

一般來說,為了保證卧底的安全,他們在警察局的聯繫人只有1到2個人,,一旦聯繫人失蹤,卧底的身份也就很難洗白。而卧底也成為了香港影視文化一種標籤。他們為了打擊罪犯,維護社會治安,需要承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種壓力。

《無間道》里,梁朝偉飾演的陳永仁就因為卧底身份遭受精神困擾,需要看心理醫生接受治療。他和劉德華分別混入社團和警隊,身份的迷失,使命的模糊,讓觀眾的一顆心始終替他們懸著。

《無間道》也被稱作是香港電影救市之作,每每提到香港電影,都少不得要提《無間道》。

《門徒》里,吳彥祖飾演的阿力,以卧底身份在毒梟老大身邊潛伏了8年,而邊緣化的身份卻讓他一度迷失自己。

《龍虎風雲》里,周潤髮飾演的高松,表面上是黑道浪子,其實是警隊安插在黑幫大佬身邊的卧底,周潤發將高松那種在正義和罪惡兩者之間,進退兩難心情,演繹得栩栩如生。

當年的香港金像獎,周潤發同時以《龍虎風雲》,《監獄風雲》,《秋天的童話》三部影片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終憑藉《龍虎風雲》勝出,可見發哥的演繹的確很深入人心。

《學警狙擊》里,謝天華飾演的laughing,從一個代客泊車的小古惑仔到看管一方的頭。表面凶神惡煞,帶著一股痞氣,卻是蟄伏在社團老大身邊的卧底。

《使徒行者》里,警隊高層的離奇死亡,與其聯絡的五名卧底全部失去聯繫,在灰色地帶里,他們敵友難辨。

影視劇里,卧底們的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很多人都以為,卧底只是影視劇里才有的故事。而現實生活里,卧底也有不少。

在今年8月份,香港警方就一舉擒獲了將近300人的三合會成員。而此次行動的成功,則要歸功於一位滲入幫會11個月的卧底警探。據說,該男子在卧底期間承受了極大精神壓力,不僅暴瘦了14公斤,甚至生命還受到了威脅。最終,這位卧底警員幫助警方一舉搗毀了了4個非法賭場,6個無牌酒吧及1個賣淫場所。而由於該名警員的暴瘦,使得他的同事一度認不出真人。

前陣子,海底撈的「老鼠門」事件也是因為《法制晚報》的記者在海底撈的門店卧底並暗訪近了4個月才得以曝光。

提起卧底,就不能不提起黑社會,香港很多警匪片很多都涉及到這方面的題材。在香港,黑社會統稱為三合會。為了瓦解黑勢力,維護法制,除了正面攻擊,還要從內部瓦解他們,於是就有了卧底的出現。說到底,就是一場持久的貓捉老鼠的遊戲。

提起香港黑社會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1760年,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的成立,而據說三合會是其在兩廣地區的一個分支,清末也有很多愛國人士加入,但隨著民國的成立,有部分成員迷失方向,他們打著為民國捐款的旗號,向百姓們敲詐勒索。三合會雛形開始出現。

1925年,省港大罷工。五三慘案後,使得香港的經濟蕭條,一度癱瘓,港英政府無力維持治安,黑社會乘機大肆發展,大發國難財。

到20世紀40年代,華南地區的難民湧入香港九龍城寨,由於當時九龍城寨是一個三不管地帶,於是這裡就成為了三合會成員的聚集地,逐步演變成罪惡的溫床。據說當時九龍城寨內,色情場所、賭場、鴉片煙館等四處林立,黃賭毒這三塊,三合會都有涉獵。

九龍城寨雖然藏污納垢,但也藏龍卧虎,為後來香港文化和文學工作者提供不少的創作資料。去年TVB台慶劇《城寨英雄》,講述的就是九龍城寨的原居民如何反抗三合會的故事。

直到60年代,除了九龍城寨,香港其他地方也有三合會成員的身影,這時候,廉政公署還沒有出現,警隊貪污是公開的秘密,警匪勾結已成了當時社會的家常便飯。

戰後的香港,社會形態在混亂中逐步發展,秩序還未健全,政府管理體制的混亂,為黑幫的生存和壯大提供土壤,香港黑幫暴力事件在那個時代有如家常便飯。王晶導演的電影《金錢帝國》,就講述了當時香港社會那一段黑暗的時期。其中,有不少人物在現實都是有原型可以參考的。

像是梁家輝飾演的李樂公,其原型就是香港傳奇華籍總探長第一人——呂樂,人稱「五億探長」。

香港歷史上也有不少知名的幫派,和字頭,新義安,14K等都曾顯赫一時。

據說「和字頭」是香港最為古老的幫會組織,最早成立於1884年。

而14K 在60年代的時候,曾擁有20萬會員,成為全球華人三大幫會之一,更曾被認為是「全球最大黑幫」。

直到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香港的治安才算逐漸恢復正常。而與此同時,三合會的實力也在逐漸壯大。直到香港回歸,加上亞洲金融風暴等各方面的影響,三合會的勢頭才漸漸淡了下來。

隨著香港經濟的飛速發展,文化產業也越來越受到追捧,以各種大佬為原型的事迹也逐漸被搬上大熒幕。劉德華的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人物原型就是五億探長「呂樂」。英雄主義似乎成為一股社會風潮。

電影《古惑仔:人在江湖》里,陳浩南冒著生命危險,與靚坤決一死戰,為洪興清理門戶,從此成銅鑼灣掌門人。陳浩南的原型,就是香港黑社會頭目,綽號"灣仔之虎"的陳耀興。

80年代的香港已然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秩序重組,經濟高速崛起,治安的完善,黑幫在街頭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於是乎他們開始把目光投向各種服務行業,不再像以前那樣明目張胆,而是打著做生意的旗號做著不合法的買賣。

再加上97香港的回歸,香港法律已日臻完善。以前只要抓一個人就能結案,而現如今的香港法律,則要把全部人都捉拿歸案。

香港的警匪片,事實上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和變遷。

現如今,看警匪片 成為現代人內心的一種情感寄託和宣洩,他們心中有一種武俠情結。法治社會的今天,不能整天打打殺殺,許多人渴望見義勇為,拔刀相助,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警匪片的發展與繁榮。

90年代的香港,警匪片一度是香港電影產業的重要支撐。

19世紀開始,香港從被港英政府佔領到二戰期間被日本佔領,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各種殖民文化的影響,與此同時,也造就了香港文化產業的多樣化。香港的警匪片,有著它與生俱來的獨特味道和特殊標籤。卧底、黑社會、古惑仔,這些都是歷史造就的產物,也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近十年來,隨著香港影視產業式微,屬於香港的那個黃金年代已經逝去,越來越多的香港影視圈的導演們轉向內地發展。只剩下少部分的導演還在苦苦掙扎,例如杜琪峰,麥兆輝,也因為他們的堅持,我們還能看到有香港特色的影片上映。

刀光劍影的香港江湖,我們似乎只能在影片里看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和日麗 的精彩文章:

警惕「薛之謙型人格」:過度公關終究害人害己
《那年花開月正圓》:「變態」劇組造就劇王品相
娛樂圈裡,能共患難,共富貴的情侶究竟有多少?
這三支曝光1.8億的TFBOYS「戀愛視角」視頻,竟然只是個預告?
視帝陳展鵬暗鬥「游生」袁文傑,兩人竟已惡鬥十餘年?

TAG:風和日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