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太極PK崇禎:一個老謀深算崛起,一個剛愎自用亡國

皇太極PK崇禎:一個老謀深算崛起,一個剛愎自用亡國

大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離大明王朝滅亡還有兩年時間。

這一年初,大明王朝的13萬聯軍在松(山)錦(州)之戰中全線潰敗,5萬多人戰亡;二月,松山城破,大明的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皇太極下令,除了洪承疇,其他投降的3000多明軍全部處死。

留下洪承疇,皇太極,是要勸降他。

拿下:「誓死不降」洪承疇

起初,洪承疇鬧著絕食,對去勸降他的明朝故臣,他統統罵不絕口;皇太極並不心急,於是派自稱是范仲淹後人的漢臣范文程去勸降,回來後,皇太極問范文程,結果怎麼樣?

范文程也是個耐心人,說,我去了後,房樑上掉下一塊灰塵,洪尚書一邊跟我說話,一邊好幾次用手去拂拭他的衣服,對衣服都這麼愛惜,他又怎麼會不珍惜老命、要自殺呢?

皇太極眼前一亮,立馬親自趕赴洪承疇的關押之地。這是1642年的早春時節,盛京瀋陽的天氣仍然異常寒冷,見到洪承疇衣裳單薄,皇太極馬上脫下自己的貂皮大衣,「溫情脈脈」地親自給洪承疇披上,歷史沒有記載,他當時具體跟洪承疇說了什麼,但現實就是,已經鬧著絕食多日的洪承疇、洪尚書、洪總督,當場就感動得老淚縱橫,膝蓋一軟,當場跪下,給新主子磕起頭來。

不出皇太極所料,洪承疇降了。

▲洪承疇投降後,皇太極下令演戲進行慶祝。

洪承疇投降後,皇太極非常喜悅,除了賞賜給洪承疇大量的莊田、房屋、奴僕、衣物外,還下令「陳百戲」舉行盛大演出慶祝,對此滿清的貝勒、將軍們自然很是不滿,說我們拼搏廝殺,怎麼賞賜反而不如洪老頭這個敗軍之將呢?

皇太極卻說:你們出生入死,所為何來?

眾人說:那當然是奪取明朝的天下咯。

皇太極說:這就對啦,以往我們進軍行路如盲人,現在好不容易來了個領頭帶路的,怎麼能不歡欣鼓舞,多加賞賜呢?

事實將證明,在滿清入關後,洪承疇這個原大明帝國的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日後大清帝國的內院大學士兼總督軍務,將給滿人一統天下帶來何等重要的作用,而皇太極,正是這個發掘漢奸「千里馬」的滿人好「伯樂」。

對比:大明王朝殺盡忠臣良將

與如日方升、識人如炬的皇太極相比,即將把大明帝國帶入毀滅深淵的崇禎皇帝,卻好生尷尬了一回。

起初,松錦之戰慘敗的消息傳來, 崇禎皇帝以為洪承疇已經壯烈「殉國」,於是下令給洪承疇在北京城外建立祠堂,並且祭祀16天,正當他準備親自前去祭祀的時候,消息傳來,洪尚書原來沒死,而是降了,於是「滿朝嘩然」,崇禎皇帝朱由檢,好生尷尬。

說起來,大明帝國的兵部尚書和守邊大將,真是難當:

先是天啟五年(1625年),才識、戰功過人的大明的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遼東經略熊廷弼,在被魏忠賢等人陷害後,被熱衷於做木匠的天啟皇帝明熹宗下令殺害,並「傳首九邊」;

隨後,崇禎三年(1630年),接替老哥當了皇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腦子發熱,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又將先後在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中擊敗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大明「邊陲長城」、薊遼督師袁崇煥凌遲處死,引得京師百姓「憤然」圍觀,人人爭著要吃袁崇煥的人肉;

▲袁崇煥等一系列忠臣良將,先後慘死。

然後崇禎四年(1631年),曾經收復遼東失地四百多里、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威震皇太極,功勛卓著的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孫承宗,因為被大明皇帝看著不爽,再次被迫辭職下野(七年後,1638年,賦閑在家的75歲的孫承宗,在家鄉河北高陽率眾抵禦清軍,城破後,孫承宗自縊殉國,他的5個兒子、6個孫子,家族上下100多人全部殉難);

然後就是曾經的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投降了。

大明帝國的能臣武將、精銳戰士,一個個接連被斬首、被凌遲、被廢職、被俘虜,舉國上下人心離散,帶來的後果顯而易見。

1630年,19歲的少年皇帝崇禎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後,大明帝國有30多位高級將領陸續或戰死、或被俘、或投降、或失蹤;在後金汗國(後金到1636年才改國號為清)的壓迫下,良鄉、灤州、香河、固安等地,敵軍未到軍民就逃亡一空;玉田、遷安等地,則在後金還沒到達前幾日就直接投降;北京郊區的順義更搞笑,早早插上降旗,沒想到後金大軍卻不予理睬、直接擦城而過。

在農民軍和滿人的攻擊下,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明帝國,正在逐漸分崩離析。

砍樹:削盡大明的手足

眼看著這一切,皇太極暗心歡喜,從他的父親努爾哈赤於大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以「十三副遺甲」起兵以來,他和努爾哈赤父子兩代人接力,無時不刻不在想著進軍中原、消滅大明。

對於如何消滅大明帝國,皇太極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在他看來,消滅大明帝國就好比砍伐一棵大樹,大樹一時難以遽然倒塌,便先砍伐它的枝幹,削清它的藩籬,然後再給予致命一擊:

對此,他從1629年至1642年、五次繞過長城進攻中原內地,搶奪人口、財富資源;又施反間計除掉大明帝國的猛將袁崇煥;三次征伐、平定與大明結盟的漠南蒙古;兩征朝鮮,迫使朝鮮稱臣,砍掉明朝的左膀右臂;再北平索倫部,解除南征大明的後顧之憂——

經過十多年的用兵,到皇太極時期,滿人已經建立起一個起自貝加爾湖東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的龐大帝國,並虎視眈眈直逼大明。

▲皇太極謀略深遠,步步緊逼大明帝國。

從1628到1644年,崇禎一共做了17年皇帝;而從1626至1643年,皇太極同樣做了17年皇帝——只是,一個是如日中天、運籌帷幄;一個卻是步步失策、自毀長城。

起碼在心計上,在最愛君看來,崇禎皇帝(1611-1644年),就玩不過比他年長19歲的皇太極(1592—1643年),兩相PK,崇禎確實是太嫩、太幼稚了。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定國號為大金(史稱後金);但到了1635年,皇太極卻將族名,從「女真」改為「滿洲族」,簡稱「滿族」;1636年,他又將國號從「大金」改為「大清」——儘管歷史有努爾哈赤騎「大青馬」,因此皇太極定國號為「清」等傳說,但實際上,這裡面的真正的奧秘是:女真族和金朝,都曾奴役漢人;而皇太極要入主中原,首先就要取一個能化解歷史積怨的族名和國號,這此中的門道,在清史專家閻崇年看來,確實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謀略:提倡文化、招撫收買

在最愛君看來,作為一個剛剛從漁牧部落轉向開化的民族,要走向文明,僅僅依靠武力是難以持久的,在這方面,皇太極眼光確實深邃。

皇太極天聰四年(1630年),後金將領阿敏等人在奪取遼東永平等四城後,由於抵擋不住明軍的強勢反攻,惱怒之下,將四座城池的明朝軍民全部屠殺後、棄城而逃。

對此皇太極極為惱怒,但他卻明智地分析說:

「我方軍隊放棄永平四城,這全是貝勒們不學無術造成的。起先(1631年)我們圍攻大凌河城,城裡的明軍都沒有糧食,人吃人了,明軍卻仍然死守不降,後來祖大壽連人都沒得吃了才投降,但錦州、松山、杏山城卻始終不投降,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明朝的人都讀書、明事理,知道要盡忠報國。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女真人的子弟,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全部要強令讀書!」

在某些方面,他也擁有比較寬廣的胸懷。

唐朝初期,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心裡不安,於是堅持要查看當朝國史,對此還進行了資料篡改;儘管自己也殺兄弟鞏固皇位,但皇太極在這方面,卻敢於面對。

有一次,皇太極去滿清的文館巡視,便問裡面的文人說,你們在修什麼書?當聽說是在修君王的起居注以後,與李世民聽說後要索看修改史書不同,皇太極卻說:「原來是這樣,那我不應該看啊。」

在緩和民族矛盾、利用漢人賣命方面,他也有所謀略。

努爾哈赤統治晚期,大肆屠殺漢人、強佔民田、擄人為奴,由此激起了遼東漢人的強烈反抗;對此在1626年繼位後,皇太極改為將漢人進行編戶,改變過去俘虜漢人為奴的的政策,並限制滿洲貴族的特權,局部緩解了滿漢之間的尖銳矛盾。

▲努爾哈赤晚期統治殘暴,皇太極試圖多方矯正。

對於已經投降的漢官,努爾哈赤時期,滿人對漢官可以隨意驅使,一旦漢官病故,他們的妻子兒女還會被罰沒為奴。當時,從普通漢人到漢官,普遍處於努爾哈赤及滿人的殘酷統治之下,即使漢官也是窮困潦倒、難以度日,因此許多漢人紛紛向明朝通報後金的軍情,日夜盼望明軍的反攻。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皇太極改而賜予漢官們田地和馬匹,並對有功的漢官進行賞賜和任用,而日後為滿清入關出謀獻策頗多的范文程,以及作為滿清入關急先鋒和得力爪牙的漢奸「三順王」——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就是在皇太極時期,被成功招撫使用,日後,他們都成為了滿清的得力幹將。

當時,滿清的士兵習慣將明軍陣亡的將士,用繩子綁著,拖在馬後到處跑進行侮辱泄憤,對此皇太極予以譴責說:「你們這樣子,還想讓明人賣命死力?我們要體恤士卒,讓三軍將士樂為致死。」

儘管骨子裡仍然有深刻的民族歧視,但皇太極起碼仍然保持著,對於英勇戰士的敬意,這與早期滿人的殘暴施虐相比,無疑進步了一點點,而皇太極的目的更是,要給漢人甜頭,讓他們「賣命死力、效忠大清」,而非在殘酷壓迫下的鎮壓臣服。

攻心:耗時十年、誘降祖大壽

在這方面,皇太極的攻心計和耐心,也異乎尋常。

1628年,崇禎皇帝登基,開始啟用被迫辭官的袁崇煥,但僅僅一年半後,多疑神經質的崇禎就下令將袁崇煥逮捕下獄,並於1630年下令將袁崇煥凌遲處死,且下令將袁崇煥十六歲以上的家人全部處死,十五歲以下的則發配為奴——從重用、信任,到處死袁崇煥,崇禎從笑臉到變臉、痛下殺手,前後只用了兩年時間。

與之相反,對於明朝的猛將祖大壽,皇太極卻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進行誘降。

▲祖大壽為明朝忠勇守邊,最終卻晚節不保。

祖大壽是袁崇煥手下的猛將,前後六代人為明朝守衛遼東,整個家族在明朝遼東軍隊中傳承遍布,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袁崇煥被殺後,祖大壽一度擔心被殺出走,但此後繼續為明朝英勇守邊。

1631年,皇太極率軍猛攻祖大壽死守的大凌河城,圍攻三個月之後,大凌河城內到了人吃人的境地,祖大壽卻仍然堅持不降,最終祖大壽詐降逃奔錦州,此後繼續為大明朝守邊抗擊滿人。

對此皇太極在得城、得兵、得將的「三得」中,選擇了「得將」招降人心的做法。

祖大壽詐降逃奔後,皇太極沒有殺害被俘虜的祖大壽的兒子祖澤洪、祖澤潤,相反卻封他們兩兄弟為官留用,繼續對祖大壽進行攻心計;面對「塞上之兵,莫勁於祖大壽之兵」的形勢,皇太極採取「坐而降之,其功大於動兵革也」的策略,不依不撓地誘降祖大壽。

一直到1642年松錦之戰獲勝後,皇太極又縱使祖大壽的堂兄弟祖大名、祖大成等人進入錦州城,勸降祖大壽,最終在明軍主力損失殆盡、糧盡援絕之後,祖大壽終於投降。此後,祖大壽替皇太極寫信誘降他的親外甥、也就是明軍駐守遼東最後的驍勇精銳:吳三桂。

而日後吳三桂的投降滿清,除了李自成殘酷拷打他的父親吳襄,和大順軍掠奪他的愛妾、財產,逼迫他造反外,也與他的舅父祖大壽的勸降,有著一定的關係。此後,祖大壽家族的祖家軍,也成為了清軍入關的前驅爪牙。

這種對明軍的攻心計,也與崇禎皇帝和明朝的錯誤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

▲剛愎自用又多疑的崇禎皇帝,最終葬送了大明江山。

1642年,就在降服洪承疇後,皇太極有一次問洪承疇:「聽說明朝將領力戰被俘,或者力不能支投降後,他們在後方的妻子兒女,都會被皇帝下令殺死,或者罰沒為奴,這是過去的制度,還是新立的規矩?」

對此洪承疇說,以前並沒有這種例子,只是近年來因為文臣胡亂上奏,才會這樣子。

對此皇太極說:「君暗臣蔽,枉殺至此。」「將士們力戰被俘,應該盡量重金贖他們回去啊,幹嘛要殺他們的妻兒呢!」

對此洪承疇淚流滿面,也不知道是真心、還是痛苦的說:「皇上真仁主也。」

松錦之戰後第二年,1643年9月21日,白天還在處理政務的皇太極,當天晚上突然駕崩,據他的病史,皇太極很可能是死於突然中風,此後,他6歲的兒子福臨登基,是為順治帝。

7個月後,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帝在李自成大順軍的進逼下,在北京上吊自殺;隨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並從瀋陽遷都北京。

一個新的王朝崛起;一個舊的王朝,最終轟然倒塌。

關注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瀏覽更多精彩內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史》在抹黑明朝?真相打了無數人的臉!
青州旅遊十景,起源於明朝,沒看過5個的怎麼好意思說來過青州
明朝最幸運的狀元,因為名字太仁義,就被朱棣點為狀元!
明朝最幸运的状元,因为名字太仁义,就被朱棣点为状元!
明朝為何滅亡?因為有這個不交稅的階層!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