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涼山尋訪1——大山深處的黑彝部落

大涼山尋訪1——大山深處的黑彝部落

第一次看在網上看到這組照片,被裡面的人物深深吸引住,當時真想和攝影者聯繫,因為如此優秀的作品一定是對某一樣東西有深刻理解才能完成。

因為這組作品,讀過了林耀華先生《涼山夷家》,對黑彝神貌留下深刻印象,也引發了對大涼山的嚮往。

改革至今中國社會經歷了重大變遷,黑彝依然一個相對封閉的族群形象,...因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涼山腹心區的布拖縣,帶著那份嚮往尋找傳說中的貴族,探尋黑彝部落。。。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西跨橫斷山脈,東抵四川盆地,北靠大渡河,南臨金沙江,面積近63,000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布拖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部,地處大涼山腹心地帶,屬於「老涼山」地區,至今仍保留較為傳統的生活方式。布拖縣總面積1685平方公里,北靠昭覺,南接寧南,西連普格,東以西溪河、金沙江為界與金陽、雲南巧家隔江相望。。

古代中國有關黑彝的文獻以描述性記錄為主。早期漢文官史對涼山彝族一直有零星記載,但多為中央政府對涼山的統治和征伐,或者是征伐之後的簡單民族志記錄。這個族群的大部分文明史均隱秘於深山;在「正史」和漢文典籍中,人們不時找到有關他們的隻言片語,但卻難以勾勒有關彝族的族群、歷史、風俗、社會等任何方面的細貌。。

最早到涼山的外國人應是馬可波羅。他在《東方見聞》一文中記錄了他訪問建都州(今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見聞。研究涼山彝族並留下系統記載的是近代西方的一些傳教士、探險家和學者。他們帶著傳教、獵奇、為殖民政府服務等目的,深入涼山腹心「獨立倮倮」地區進行調查。他們將黑彝稱為黑倮倮,認為黑倮倮與白倮倮(白彝)人種不同。黑倮倮是征服者,擁有高貴而純正的血統。他們的論述具有明顯的種族主義色彩...受西方學術影響,中國在民國時期也有不少學者對「獨立倮倮」地區的研究

涼山彝區舊有社會等級制度已被徹底埋葬,但有些觀念,迄今卻從未在廣大彝人頭腦中消失。傳統對當地人仍深有影響。但為了適應變化,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做出改變。現實環境在改變,黑彝的慣習也會改變。儘管這種改變是緩慢而且在多數情況下是被動的。尤其老年一輩仍在努力維持傳統。

男子無論老少,已普遍穿漢族服裝。農村婦女大多數還穿著傳統服裝。但由於勞動的需要和客觀條件限制,她們平時不可能穿得很整齊。勞動的時候,她們都穿比較破舊的衣服,以褲子代替裙子,並常光著腳。如果不是衣襟較長,而且領部有方形哈帕,外人很難將她們與土女子區分開。年輕女子大多已不穿裙子,改穿長褲。

在縣城居住的

黑彝女子平時都穿漢族服裝,身上沒有一點黑彝的標記。儘管如此,當她們去參加婚喪禮儀時,無論老小,一律穿著嶄新乾淨的傳統服裝,長衫、短褂、裙子一樣不能缺。黑彝在日常生活與儀式生活上的區分,體現了他們對儀式生活的重視。同時,這也是他們適應生活方式改變的結果。他們的身份在「黑彝」和「普通百姓」間來迴轉換

黑彝的傳統文化是把雙刃劍,既能使黑彝陷入困境,也能給黑彝帶來生機。現在的黑彝仍然十分頑固,固守傳統。但為了生存,他們必須要做出改變。他們對男子和女子的矛盾態度正反映了他們在遭遇現代化時的矛盾心態:想改變,但又怕改變。

因為傳統的貴族思想,你會發現黑彝拒絕接受外人以救濟方式捐送的衣物,不知用「因不合時宜的驕傲和自尊,導致最終陷入絕境」來形容是否妥當?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珊珊三丫頭 的精彩文章:

十五載余夢,一眼遇見最初的你
阿里行,探尋神秘的古格王朝之迷
探訪,太行羅姐寨
請,珍惜喜歡你的那個人
啥是「窮養男,富養女」?原來我一直理解錯了

TAG:珊珊三丫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