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混談「胃」病,了解胃緩才能預防得當!

不要混談「胃」病,了解胃緩才能預防得當!

「我們只做真實的案例,供大家參照」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早已脫離了為一日三餐填飽肚子所愁的生活狀態了,但很多人因為工作壓力與應酬,或者其他原因或多或少的不去關注自己的飲食、情緒方面是否健康,總是認為自己身體底子好,吃老本,直到最後胃以及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才追悔莫及。

家住南京市玄武區的患者陳先生就是以上這個情況,患病時59歲,已經年過半百了,卻不想遭此大劫。開始時患者面色紅,唇紅而燥,而後又出現口苦口臭,煩渴喜飲,噯氣頻繁,噁心嘔吐,食後脘腹脹滿,煩問不舒,大便乾結。長時間持續的癥狀,導致患者苦不堪言,後到當地三級甲等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患有胃下垂、萎縮性胃炎,先用口服藥治療,如果後期觀察效果不佳再選擇其他的治療方案。治療一段時間後,患者不見好轉,反而覺得身體更加虛弱,心想這樣折騰下去也不是一個事,其他的治療方案還會靠譜嗎?於是想尋求新的治療方法,在妻子的提醒下想到看中醫吧。於是四處打聽後,找到一位口碑較好、醫術高明的老中醫,接受中醫治療。

當老中醫仔細詢問了患者的病情後,在觀其舌紅津少,又診其脈細數。綜合認為是胃陰不足所致的病症,中醫認為的胃緩。方需運用中醫滋養胃陰之法即可,患者覺得這位老中醫問診時很和藹,就診過程沒有多餘的話,但病理或者癥狀分析的很清楚,心裡踏實了許多。回家後患者認真聽從醫囑並按時喝水葯,在喝完中藥水劑一療程後,折磨了患者數年的病症消失了,而且精神恢復的特別好。陳先生做夢也沒想到短短一個月自己會變好,身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現在陳先生雖年已花甲,但生活仍然充滿活力,誰也想不到他是曾經那個被胃緩痛折磨得精神頹廢的人。其實,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和陳先生一樣,因為自己年輕時深感勞累又生活習慣不當患了疾病,但可能不是都像他那樣「幸運」能走很少的彎路把病治好,所以選擇好的治療方法對於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胃緩:系指由於長期飲食失節,或七情內傷,或勞倦過度,導致中氣下陷,升降失常,從而出現脘腹痞滿、噯氣不舒、胃脘疼痛、漉漉有聲等以脾胃虛弱為特點的病症。胃緩的病機可概括為脾胃失和。引起脾胃失和的原因則有飲食失節、內傷七情、勞累過度等。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主升,胃主降,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肝腑功能失調即表現在脾胃這一對矛盾的功能紊亂,或為脾濕,或為胃燥,或為脾氣下陷,或為胃不受納。胃緩,兩種類型常常可以互相轉化,如脾虛氣焰用燥濕葯過久,可因耗傷胃陰,轉變為氣陰兩虛,甚則轉變為胃陰不足。

胃緩的臨床表現

1.腹脹及上腹不適

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或出現持續性隱痛、噁心、嘔吐。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不適感愈強烈。同時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不適感加重。

2.便秘

便秘多為頑固性,可能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通過緩慢。

3.神經精神癥狀

由於胃緩的多種癥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頭昏、心悸、抑鬱等神經精神癥狀,還可能出現低血壓以及站立性昏厥等。

日常生活如何預防胃緩?

1.少食多餐

由於胃緩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宜。

2.細嚼慢咽

胃緩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3.食物細軟

選擇食物要富有營養、易消化、體積小、動物蛋白及脂肪的含量要多一些,蔬菜、米、面類食物可以少一些;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

4.營養均衡

胃緩患者大多體力和肌力比較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故易感到疲勞和精神不振。因此,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膳食營養均衡。

5.減少刺激

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姜、過量酒精、咖啡、濃茶等,可使患者的反酸、燒心癥狀加重,故而這些食物的攝入應有所限制。

6.預防便秘

日常飲食中多吃點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蔬菜和五穀雜糧,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

7.動靜相宜

患者積极參加體育鍛煉有助於增強體力和肌力,從而增強胃張力,改善胃緩癥狀。但要注意,運動要在飯後2小時後進行。

總之,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營養均衡;積极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還要保持樂觀情緒。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應積極及時治療,防止疾病進一步加重。

中醫藥膳食療方

中醫治療以補中益氣藥物為主,並辨證加減用藥。通過葯膳調理雖不如藥物那樣直接起效,但對改善胃緩癥狀十分有益。下面為您介紹四款葯膳方,幫您遠離胃緩!

1、豬肚黃芪湯

做法:豬肚1隻,黃芪30克,党參15克,陳皮10克。將豬肚洗凈,黃芪、陳皮、党參用紗布包好放入豬肚中,加水文火燉至豬肚熟爛,酌加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可補中氣,健脾胃,行氣滯,止疼痛,對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之胃緩,頗有效驗。

2、豬脾棗米粥

做法:豬脾1個,大棗5顆,粳米100克,生薑5片。將豬脾洗凈切片,鍋中微炒,加入大棗、粳米、生薑和水,煮成粥。

功效:可健脾和胃,益氣安中,適用於胃緩引起的形體消瘦、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3、豬肚山藥粥

做法:豬肚1個,蓮子肉、山藥各50克,糯米100克,胡椒粉、食鹽適量。豬肚洗凈、切碎,和蓮子肉、山藥、糯米共同入鍋,煮成粥,加胡椒粉和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可補中益氣、止渴消積、益脾胃、止泄,用於虛勞瘦弱、消渴、小兒疳積、胃緩等症。

4、芪豆羊肝湯

做法:黃芪15克、黑豆50克、羊肝1個。黃芪用布紗包好,黑豆、羊肝洗凈,共燉至羊肝熟爛,羊肝取出切片後再入湯中,酌加食鹽略煮即可。

功效:可溫中散寒、益氣昇陽。用於脾胃虛寒、胃緩。

名中醫告訴大家

胃緩多見於體型比較瘦弱,腹壁鬆弛,肌肉不堅者,因此要適當進行鍛煉,增強肌力。要注意飲食營養,選擇食物要富有營養、易消化、體積小、動物蛋白及脂肪的含量要多一些,蔬菜、米、面類食物可以少一些,少吃多餐,禁止暴飲暴食,進餐後要平卧一段時間,均有助於胃緩的恢復。

分享中醫知識,轉給需要幫助的朋友

用大拇指為我們點贊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湯郁畢 的精彩文章:

好涼一個秋,白露養生到!

TAG:湯郁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