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源智谷:舊貌換新,隱逸消融/浙大院

青源智谷:舊貌換新,隱逸消融/浙大院

青源智谷 鳥瞰。攝影:趙強

「青源智谷」,由杭州桐廬青源村青源小學舊址改造而成,包括兩棟老校舍的改造和一棟可容納近百人會議的新建築。改造後的項目,將用作「浙江大學青年教授科技創意基地」,以促進青源村與浙江大學間的產學研合作。

原小學入口處、斑駁的老牆和老瓷磚貼畫。資料圖片由浙大院提供

設計理念:留存記憶及創造新舊對話

在設計前,團隊對基地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從山下仰望,山腰處若隱若現的房子,想像不到當初會是一個小學。從山下的村民廣場到小學,沒有車道,只有一條校友多年前捐贈的半臨空的混凝土台階,聯繫上下。兩棟單層坡頂老舊校舍呈L型簡單排列,另兩側是圍牆。校舍的木構架和部分檁條已經年久失修;掛瓦條、木望板、瓦片等大部分已破敗不齊。南側圍牆外是一個水塔,塔身上依稀可見「青沅水池」的字樣。據說這裡曾經承載著全村村民的供水,現已廢棄不用。

改造前,戶外閑置平台的入口。資料圖片由浙大院提供

項目原址的老房子是破舊的,但其所在的四周卻是綿延的青山,基地兼具歷史人文和自然風景特徵,與周遭環境和諧共處著。當地大學生村官曾問,「改造時,是否能不要都拆了,給我們留一些記憶?」 由此,我們形成了改造設計的第一個理念:打磨年久失修的構件,留存記憶,儘可能地保留原有的老房子框架,通過加構當地材料的方式賦予場地新的表情和精神。

老校舍外廊舊貌。資料圖片由浙大院提供

由踏勘產生的第二個想法是,在景觀最好的地方建一幢新房子,與老房子形成對比的關係,以此寓意浙大與青源本土的對話。此外,我們希望用簡潔有效的設計語言控制建造成本,而在景觀設計上,則利用原有的自然元素——草,樹,藤,殘破的老牆。

青源智谷,遠山下的新舊相融。 攝影:趙強

設計策略1: 修舊如舊

基於上述願景,我們將老校舍依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改造,並將改造後的空間用作研討室和展示用房。

建成後的視聽室背景老牆。攝影:趙強

牆身和柱子進行適度的加法處理:室內原有兩處牆體,因粉刷脫落而裸露,呈現出富有細膩色彩和有趣肌理的石砌牆面。由此,我們將這個房間改造為一個小型視聽教室,修整後的舊牆自然地成為很好的背景。

內院里,原來東側的大部分圍牆被推翻、蓋了新房子,僅保留偏北一小段老牆,依稀可見「熱愛」兩字。牆身中部包了大半圈銹板,內外兩側添上項目「浙大青源智谷」的標識。

保留的老牆和新的項目標識

在外廊部位,拆除了老的、相對破敗的瓦片和檁條望板,並代之以新設木構架和定製的編織涼席,席子的長短可由捲軸手動操控。新柱廊的序列感和特定的灰空間讓原有建築走廊的外立面形成新的建築語言,既賦予了老建築新的表情,也不失原存的尺度和記憶。

新增的從內院延伸的戶外廊道攝影:趙強

設計策略2:新建與相融

除對基地舊址的修整外,為滿足日後舉辦小型峰會或論壇的需求,需新建一個可容納近百人的新房子。我們選擇將新建築置於基地東南側,一處可以遠眺山下村落和遠處群山的地方。

遠山背景下,自律輕盈的報告廳

新房子的結構尺寸為8.8x16x4.5米,以統一模數(2.4x4.2米)的落地玻璃門均質排列展開。可以完全打開的玻璃門,實現了一種「解放」:視覺上的無遮擋,給予新房子一種自律和輕盈感,建築消隱在環境中,傳遞寧靜,在東側外挑的曠境里與遠方風景徹底相融。

消隱在自然的村落中......攝影:趙強

新房子東側,是個低了一層的戶外平台,圍有一圈石砌的牆體。石牆內的荒蕪平台,則鋪設了一層簡單的戶外地板;靠牆側增加一個白色現代的鋼梯,借之實現與玻璃盒子的連接,以及上下之間的功能聯繫。從東側山下或遠處望來,新建的玻璃盒子嵌卧於磚石老牆的記憶上,樹木枝椏搖曳,玻璃門或開或掩,是一個新畫面的生成。

承上啟下的白色現代鋼梯攝影:趙強

石牆上有許多已不再完整的洞口,我們用矩形的現代銹板為洞口加設了一排取景框。從洞口向外望,自然與人工、現代與歷史……設計希望實現的,是一份相融與完整。

建成後面向群山和村落的主立面展示 攝影:趙強

新建築的玻璃門的尺度,與改造後呈現給內院的兩棟老房子的柱廊比例非常接近,從內院望向新舊建築,在遠處群山的映襯下,有對比卻也渾然一體。

遠處群山的映襯下,新老建築的相融共處 。攝影:趙強

內院南側原來小學的入口處,拆除了西半邊的圍牆,保留了東側帶著時代痕迹的瓷磚標示。斑駁的水塔被呈現出來,成為內院重要的風景元素。為了讓內院徹底開放並繼續融入環境,在水塔的西側,從內院,我們引坡架空、新增了一段戶外廊道。避開植物的荊棘、繞過場地西南側,可以緩緩走到老校舍的西邊。那裡也可以遠眺,坡地上還有一片果園。

戶外廊道。攝影:趙強

結語:剋制地安放好一個新房子

我們的構想是,在舊貌換新的木構架下,在消隱通透的玻璃盒子里、挑檐下、平台上,將會有著留存了記憶的斑駁牆面,遠處的群山,和溫暖的太陽。保留淳樸和本真,剋制地處理好與歷史的關係,和諧地安放好一個新房子,是我們想要表達的一種態度。新老之間、內外之間、上下之間、遠近之間,我們希望寧靜地過渡——似乎原本就是如此,只是重新激活了某些情境。

在種種相對之間,回到本原。攝影:趙強

總平面圖

總體剖立面圖

保留建築局部改造詳圖

新建建築局部詳圖

新建建築解構圖

內院層平面圖

建築設計: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點: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江南鎮青源村

建築面積:620.11平方米

設計時間:2015年8月—2015年10月

建造時間:2015年10月—2017年1月

主創建築師:胡慧峰、彭榮斌、蔣蘭蘭

設計團隊:

建築:李叢笑、賈中的、王路路、呂寧、鄧悅、李哲野、喻樂、呂曉峰、陳嫻

結構:金居高、闞建忠

機電設備:周欣、楊凱、孫彪、楊文征、刁岳峰

攝影:趙強

編輯| 原 源

校對| 原 源

版權聲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方空間 的精彩文章:

「詩外」空間,隱居之室
上海國際汽車城科技創新港C地塊/致正建築
莫內歐獲日本藝術協會獎,JR完成美墨邊境牆新作
鮑棟:視覺、語言與現實
淮安市體育中心:突破範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

TAG:有方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