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號禪機:一切修行,皆是走火入魔

1號禪機:一切修行,皆是走火入魔

這篇所言,大概就是我的最高認知水平所在了。

人們通常認為,修行必定是通向某種成果的,能不能覺悟看得是法門的正誤、下得工夫夠不夠,無論如何是必須通過修行的。而實際上,一切修行都是註定不能抵達覺悟的,而且從實質上說全是走火入魔。這似乎太駭人聽聞了,卻就是真相所在。而且明白這一點,對於修行反而最為重要。

人們之所以普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是因為思維上存在一個重大盲區,心理上陷在一個重大迷局。

先說思維盲區。所謂的修行,是一場次第的線性遞進過程,而這就是要害所在——線性,是違背於道的,永遠不可能抵達於道。

以認知為例。「知的半徑越大,未知的半徑就越大」,這是我的社群「大陰陽社」里有位社友前兩天提到的一句話,恰是對其中原理的解說。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知的半徑越大,未知的半徑越小」,一定是在有限之範圍內才能成立。而天地的屬性卻是無限,萬物的屬性卻是無盡,那麼作為參照物的知,它的半徑越大,自然愈加凸顯未知之大。這是放在無限的背景中考量所得出的必然結果,這就是為什麼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無所知」。

線性的求知和認知,恰是陷於其中的追逐,所以先天落在預定困局內,它有終點便必落局限,它無終點便必無結果。在這條路上狂奔有如夸父追日,註定永遠不得見道,道乃無限之內性,通達無限方見。所以莊子說:「吾生也有涯,吾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西方的思維就是基於線性邏輯,所以他們對此體會得比誰都深刻——那種對終極和本源的無能為力。所以康德最後提出了「物自體」,黑格爾最後提出了「絕對精神」,都在邏輯的盡頭一廂情願地安立了造物主一般的存在,以使他們以嚴密邏輯推演建立的龐大哲學體系得以成立,展現著一種無奈的荒謬。他們另一條解決的路,是尼采以「上帝死了」宣告虛無主義降臨,維特根斯坦鄭重在著作最後寫下:「對於不可說的,我們應保持沉默。」這背後分明又是一份無力的悲涼。

再來說心理迷局。認知的線性過程是個死局,修行所指向的覺知又何嘗不是如此。這可以從兩點去看。

一是通常人們以為越潛入心的深層,則覺悟程度越高。事實卻是,心的越深之處,心魔也越多越深,人們外在所顯現出來的不過是冰山一角,潛意識裡才最是藏污納垢處。即使心性的明覺程度的確在不斷增強,這些不斷被顯現和釋放出來的心魔,也需要你下更大的力氣、以更大的能力去應對。這就像一個人能力越強,他的創造力和毀滅力其實在同步增長;一個社會的發展水平也是如此,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科學技術,最有可能造福人類也最有可能毀滅人類。

二是所有的修行都是為治心,無論如如觀照還是制心一處,都是需要著意的,不著意無論如何也修不成,就是著意也常常會反覆。這就會產生一個問題,一來這著意的念常常是不被覺察而默認合理的,二來所著的意極易被你內心深處的執念所扭曲和偽飾,這些都會成為一種新的、更深的執念,並且很難察覺和自知。你的覺性和妄性永遠在發生交互,比如一旦受用就產生貪取此法、自以為是的念頭,這時你的心就已被常行分別、我慢不離的我執俘獲了。我個人對此是深有體會,就是步步如履薄冰也常常著道。

這兩點都是實實在在的心理現象。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一切基於正反兩面性而處在無限地進行過程中,永遠有一個你要去破的東西。這就像認知的死局,越努力就越是作繭自縛,所謂走火入魔。所以在線性的過程中,從沒有一種發展是必定向著好,從沒有一種求知是絕對向著明,從沒有一種修行是一定向著覺,而是好壞一體、明晦同步、覺妄不離。

一落線性的局,與道的日遠便已是定局。

那麼是不是就不要求知和修行了?是否就沒有解脫的法子了?當然不是。不然為什麼先聖都告訴我們要修,《楞嚴經》《瑜伽師地論》等經典還明確細緻地告訴了我們修行直至抵達聖果的次第。須知以上之死局的根本不是求知和修行,而是線性,實相卻非線性而是層次的躍升性,這便是打開天牢之門的那把鑰匙。

什麼意思呢?還是以認知為例,魏晉玄學大家王弼所謂「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萬事萬物都是有著表、象、意三大根本層次的。線性的邏輯思維之所以往而不返,是因為只看到因果各自孤立的表面,和由因到果的表層聯繫,於是只能困死在表象的無盡中。實際上因果則各自是一個複雜系統,有著深層的交互聯繫。交互之中則象出,大象氤氳則意顯。象與意如同人的氣與神,是統攝萬象之本,自然不受制於表象,得此而自能出局。

如何往深層去呢?關鍵是看到這種交互,這交互則是在事物的相輔相成中實現的。既然是相輔相成,就不僅要正向地看,也要反向地看,則首尾相連、打通一片。這便是陰陽圓通之境,圓則象生,通則意成。譬如開花與結果,開花是為結果,結果也是為開花,循環往複就是其象,生生不息就是其意,那麼還會陷在花的顏色、果的形狀等萬千差異的表象辨別中嗎?總之,認知之道,一反便出,一出便進入更高的層次。老子言:反者道之動。

這反體現在修行中又是什麼呢?自然就是都知道的覺察觀照、反觀自心,一切都要覺察到,包括在覺察的這背後一念。很多人不知道的則是,這反觀並不是為了次第抵達下一階段,而也是為了躍升到更深的層次;先聖所言的次第,並非線性的次第,而是層次的次第,前次第與後次第其實並沒有直接的因果聯繫。層次所向才是覺境,次第所向只是魔境。明白這點,萬分之重要。說白了,修行中所做的一切工夫,都不是為了開出一條抵達果境的路,而是為了走到無路可走,然後可知回頭,反身而入下一層次這果是什麼,是無法期待的,能著眼的只能是當下的工夫,然後等待機緣成熟。如此,還會有對法門和果報的執著嗎?

禪宗所謂「頓超直入」的道理,就在這裡。你覺察到的心之造作是妄,由之而起的對妄的一切對治,同樣是妄。對這兩重妄都深切體察到,思維上便必定是無路可走。緊接著,你就會自然回歸到當下本然的真實。常如此反身,才是真正的修行。這就是為什麼大珠慧海禪師說「飢來則食,困來即眠」便是用功,真正是實語、道語。「當下」二字,實是最終的入道之門,然後才能體覺道之真實——萬物如如而同化一虛,一切都還在,卻浮浸在虛之無邊海中。

所以前面說到的線性修行中會面臨的無休止的困境,是無解的,這無解卻正是解脫之法,只須抵達那個量變而質變的反身臨界。山重水複疑無路,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行到水窮處,才能坐看雲起時。修還是要修,根器利便直下更深、直向本源,若不能便先破了那附帶的執、解了那自帶的毒,便能多些頓超直入的契機。

老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的真意,便在這裡。

十幾年來,我都是在認知和思辨上輾轉,有修證之心,卻一直找不到真正的下手處。當有一天忽然覺至此處,才真正感覺摸到了向上機關。所以這是從我切實體驗中得來的,必定更靠得住些,願見者有心。

所謂的合道與悖道,便是圓通還是線性。一切修行都是走火入魔,但不成魔,便不成佛。魔之背後,便是佛,要由魔始,須從佛終。

王陽明心學

|為往聖繼絕學——鑄造心學傳播第一平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依良知行 不被世人理解的苦惱
留一點好處讓別人占 留一條道路讓別人走
聖人必可學而至——心學傳習會成立了 誠邀入會
余秋雨:偽精英的架勢實在是太讓人噁心
管子:像領袖一樣思考,像商人一樣行動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