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灸穴養氣補充疲勞值

灸穴養氣補充疲勞值

灸穴養氣補充疲勞值

不少中老年朋友經常會感覺身體疲勞,做什麼事情都有點力不從心,這是身體疲勞值消耗過多,需要及時補充以恢復精力和體力的信號。專家提醒,人體的疲勞值同元氣一樣,處於不斷的消耗過程中,如不能及時補充恢復,久之會導致情緒、血壓、血糖的波動,甚至誘發無癥狀心梗、中風等急症。

記者近日採訪天津中醫藥大學程素利博士時了解到,人體都有一個疲勞值, 相當於人體的一個健康指數,如果只是不斷地消耗而沒有補充,當疲勞值不足一半,也就是降低到50點時,人體就會開始產生疲勞的感覺,數值越低表示身體越疲勞。人體之所以會出現疲勞感,有其生理基礎,主要是由於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地釋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廢物所造成。正常情況下,人體會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機能不斷地把這些物質轉化或輸出體外,而當這種轉化、輸出的能力降低時,代謝產物會在體內積累,導致疲勞值降低,機體就會產生疲勞感。中醫認為,疲勞感的出現與元氣虛弱有關,元氣稟賦於先天而滋養於後天,是人體能量的源泉,與不同的臟器結合就產生不同的功用,主要以心、肝、脾、腎為主。疲勞程度較輕者,一般只表現出其中一臟或兩髒的相應癥狀,程度較重者,則會出現兩臟、三臟,甚至四髒的相應癥狀,所表現癥狀涉及的臟越多,其程度越重。

程博士指出,中老年朋友如果平時身體較好,只是短時間內出現疲勞感加重,需要排除是否為疾病所致,如一些慢性感染、疾病等。對於排除疾病者,補充疲勞值時除了休息、 適當運動、 保證睡眠之外,可根據自身情況採用艾灸的方法,有助於調理氣機、恢復元氣、增強體力。在用艾灸調養心、肝、脾、腎四臟之氣時,中醫常採用背腧穴。背腧穴位於腰背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即後正中線旁開1.5寸處,為五臟經脈之氣輸注、聚集的部位,也是內臟疾患的病理反應點,這些穴位的特點主要是扶正補虛固元、調節臟腑機能、滋養機體,尤其善於調理相應髒的慢性虛弱性病症。艾灸時,手持艾條一端,點燃另一端,將點燃的一端置於穴位上端 3厘米左右的地方,保持不動,或者在穴區上方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或者對準穴區一起一落地進行施灸。一般每穴灸 10 分鐘左右,或灸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產生灼痛和燒傷皮膚為宜。疲勞癥狀較輕者,每周2~3 次; 疲勞癥狀較重者, 每日1~2 次, 10 次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後, 可休息 5 天, 然後再接著進行艾灸。

灸心腧養心氣 心臟是人體的「生命之本」,其功能與人體周身血液、神志(心臟是大腦正常工作的原動力)、汗液等密切相關。當心氣不足,鼓動無力時,會擾亂心神,出現做事時老開小差、注意力難以集中、做事差錯連連、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易忘掉)、不易入睡或早醒、多夢,甚則心悸、胸悶、反覆頭痛、易氣短自汗等癥狀。多因謀慮過度、工作壓力大、緊張等所致。宜養心寧心,祛疲益神。穴取背部第 5 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 寸處的心腧。取穴時,以肩胛骨下角水平連線和脊柱相交椎體處往上推2個椎體,下緣旁開2個橫指的地方即是。

灸肝腧養肝氣 肝臟功能與人體周身血液、肢體運動、 情志、眼睛等密切相關。此外,肝還能藏魂,魂與神密切相關,可影響人的心理活動。當肝氣不足時,會傷及肝陰,出現情緒低落、眼睛睜不開、眼睛發紅、結膜充血、煩躁不安、易怒、不想吃油膩的食物、不耐疲勞、肢軟少動、運動減少等現象。多因酒食應酬過多、工作壓力大、喜怒不節、謀慮過度、疲勞過度、情緒心理的改變超過肝的調節能力所致。宜養陰柔肝,祛疲醒神。穴取背部第9 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 1.5寸處的肝腧。取穴時以肩胛骨下角水平連線和脊柱相交椎體處往下推 2 個椎體,下緣旁開 2個橫指的地方即是。

灸脾腧養脾氣 脾臟功能與人體口唇、四肢關節、肌肉等密切相關。當脾氣不足時,會導致中氣虧虛,出現食慾不佳、不思茶飯、怠惰嗜卧、四肢乏力僵硬、 兩腿沉重、懶得爬樓、懶於言語,甚則四肢關節及肌肉腫脹疼痛,經常腹脹、腹瀉或便秘等。多因饑飽失常,酒食過度,或憂愁思慮過多,用腦過度,思慮傷脾, 或工作繁重雜亂,應酬頻繁, 形體勞役所致。宜益氣健脾,祛疲養神。穴取背部第 11 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 寸的脾腧。取穴時,以肚臍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往上推3個椎體,上緣旁開2個橫指的地方即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養生保健報 的精彩文章:

薏苡仁可抗腫瘤
胃鏡多久複查一次
無誘因「嗓子啞」要警惕
過度曬太陽傷眼睛
痛風日常保健 3 要點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