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助力文創企業渡過「三年生死關」

助力文創企業渡過「三年生死關」

2017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海主會場展覽中的喜馬拉雅FM展區。張韜攝/光明圖片

近日,2017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文化部推出了35家文化產業領域的眾創空間、雙創服務平台,吸引了廣大創業者的眼光。

與工業、農業、科技等方面的雙創工作有所不同,文化領域的這些空間和平台具有鮮明的文化行業特點,幫助初創期的文創企業渡過「三年生死關」,成為一個焦點。

讓創業企業專註內容創新

山西小伙郭俊傑2009年南下廣東珠海,當了一名電子工程師;一年後,他又到北京開了一家有機食品超市,由於缺乏團隊支持,只得遺憾關門。2013年他和朋友在上海創業,瞄準閱讀領域的「痛點」,成立了上海黃豆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幫助大家用碎片時間「聽書」。郭俊傑這次創業獲得了音頻創業服務平台喜馬拉雅FM的支持,已順利站穩腳跟。如今,該企業會員已突破100萬,預計2017年實現1億元凈利潤。

像郭俊傑一樣幸運的創業者,在喜馬拉雅FM平台上還有10萬多個。依託大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喜馬拉雅FM選取優質文化內容節目製作企業、團隊或個人,提供前期的資金、專業化引導和管理,幫助創業者成功實現夢想。這也讓喜馬拉雅FM自身壯大成為中國最大的音頻平台,目前已擁有超過3.7億手機用戶,3000萬車載、穿戴、音響智能設備用戶,每日人均收聽時長超128分鐘。

創業初期勢單力薄,要面臨企業運營管理方方面面的難題,猶如汪洋中的獨木舟,稍遇風浪,便「全軍覆沒」。喜馬拉雅FM副總裁張韜分析,有了孵化器和服務平台的專業服務後,可以讓創業企業專註於做自己擅長的內容創新,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文化企業是雙創的活躍領域,根據國家工商總局數據,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新設企業71.87萬戶,同比增長21.3%;註冊資本4.13萬億元,同比增長60.4%,比全國新設企業註冊資本44.6%的平均增速高出15.8個百分點。但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如果初創企業不能在前三年打下生存的基礎,就只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淘汰出局。

看「出生率」,更要看「成活率」

不需要豪華的裝修,集裝箱就是辦公室;不需要煩瑣的註冊,帶著創意就可參加討論。深圳大學城創意園眾創空間為高校大學生文化創意創新創業群體搭建服務平台,建設夢想集裝箱和創客工作室,累計吸引海內外1050名學生和文化企業精英前來創業,孵化培育200多個文化創意企業和項目,促進了高校文化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創業就業。

「從單打獨鬥到依託平台創業,成為文創企業發展的一個新模式。」中央文化幹部管理學院院長周慶富認為,互聯網的個性化定製、精準化營銷、協作化創新、網路化共享等新型文化生產經營方式,改變了文化的生產、傳播、消費方式,喜馬拉雅FM、新浪微博、重慶豬八戒網等互聯網平台企業,對零散的內容創作者進行專業化的服務和管理,使內容創作者專註於優質文化內容的生產創作,促進了文化企業生產組織方式變革,增強了企業創新能力和創造活力。

文化部的35個眾創空間和雙創服務平台,既有文化產業的新業態,又有文化扶貧的新模式,還有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融合發展的新途徑,凸顯了雙創文化篇章的魅力。

「雙創已經成為文化領域新動能的重要加速器,而眾創空間和創新創業服務平台是文化產業雙創的重要載體。」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指出,文創企業不僅要看「註冊量」,更要看「成長量」;不僅要看「出生率」,還要看「成活率」,文化部對眾創空間和創新創業服務平台進行扶持,抓住了文化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以點帶面,通過平台企業孵化更多的文創企業,撬動文化產業更大的發展。

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當員工一個個走掉,原來擁擠狹小的辦公室竟顯得空蕩蕩,心頭立即湧上對未來的焦慮。」一位創業失敗的年輕人向記者講起沒有闖過「三年生死關」的遺憾和悲壯。

「創業是個人成長的體驗,更關乎一個社會的環境。讓創新創業者享有更好的創業服務和創業環境,這對文化產業公共服務提出新要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齊勇峰建議,要進一步完善對文化類眾創空間和創新創業服務平台的扶持,幫助創新創業者掌握創業技巧和經營管理知識,提高創業成功率,在全社會形成創新創業的氛圍,以創業帶動就業,助力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據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負責人介紹,文化部將繼續加強對文化領域雙創工作的扶持和引導,突出文化內涵,發揮示範效應,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激發創新活力,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營造良好的文化產業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張玉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早報 的精彩文章:

音樂會《低洼之地》上演 立陶宛之音回蕩古城
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 開啟區域發展新動能
支教隨筆:初為人師情不知所起仍一往而深
走訪紀實:美麗的大山裡有顆溫暖的愛心
第四屆天津直博會圓滿落幕 現場簽訂和意向售機153架

TAG:新聞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