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揮淚斬馬謖,「論文被撤」事件塵埃落定,誰該嘆息?

揮淚斬馬謖,「論文被撤」事件塵埃落定,誰該嘆息?

8月31日,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網站,科研動態一欄一則消息,「關於我院兩篇SCI收錄論文被Springer出版社 撤稿事件的處理」,消息一出,業內驚嘆。

揮淚斬馬謖

「揮淚斬馬謖」,雖然早有預料,但終不是滋味。

處理結果:一篇經調查認定,作者向第三方購買;一篇系論文由作者完成,但由第三方代投。相關人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罰,追繳論文獎勵;取消主任醫師職稱資格,降聘專業技術崗位等級;3-5年不得晉陞職稱、職務、申報科研項目、成果獎及榮譽、參評各種學術稱號;5年內年度考核不能為優秀;進行誠信誡勉談話,記入誠信信用信息系統;責令寫出書面檢查,給予黨內警告處分,全院通報批評。即使是查實無過錯或不知情的作者也被給予了不同程度處分。對當事人來說,教訓是深刻的,影響是深遠的,既痛心又痛惜!

事出有因

事出有因,榜上有名「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這件事早有起因,是對施普林格出版社撤稿事件的回應。「4月20日,普林格出版社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涉及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裡面包括我國許多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創下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撤回的主要原因是評審造假。該消息一出,學術界一片質疑,我們的科研到底怎麼了?科學的嚴謹和誠信到底去哪兒了?是我們的學術精神生病了?還是我們的科研體系生病了?各種聲音不絕於耳。榜上有名的單位和個人,更是「怕人尋問,咽淚裝歡」,丑丟大了,無言以對,然而,其中委屈與原由,又有誰人敢說呢?

史上最嚴「追殺令」

重塑科學精神,三部委「三劍定天山」,發出史上最嚴「追殺令」。

科技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以國科辦政 (2017)50號文,發出《關於對集中撤稿論文涉事作者處理指導意見的函》;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立即轉發,形成工科函 (2017J)656號文,要求教育部辦公廳衛生計生委辦公廳、自然科學基金會辦公室,對本次事件進行徹底調查,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事件的升級超乎人們的想像,處理的細則,更是讓人折服。重塑科研的嚴謹,國家的聲音,對學術造假的零容忍,我們在行動!

然而,如此多具有一定科學素養的醫務人員、大學的教授、副教授,既治病救人,又教書育人。明知「學術不端」會引火燒身,為什麼還要「飛蛾撲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理想和豐滿,現實很骨感

「理想和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科研,你在醫院寸步難行。

無論是等級醫院評審。還是重點學科建設,都對科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等級醫院評審中,即使是二級醫院,也需要一個評審周期完成十篇核心文章。省重點專科評分總分200分,涉及科研24分,新技術10分:獲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有1項得4分,獲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有1項得1分。(非第一獲獎單位不得分),有引進或創新技術2分,開展的新技術具有先進性有1項得1分。課題8分:(1)課題4分。少1個研究方向扣1分;廳級以上課題2分;臨床應用性研究項目比例1分,不達標扣1分。(2)成果4分。臨床應用性研究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獎得4分,地市級政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得2分;其它研究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獎每項得2分,地市級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得1分。文章6分:(1)被IM、CA、BA、Medline、SCI、EI、ISTP收錄的,每篇基礎得分為2分,影響因子2.0以上的,每篇得分同其影響因子;(2)中華系列期刊和專著每篇2分,其他統計源期刊每篇0.5分。小於175分就沒有參評機會了,誰敢在科研上不努力呢?重點學科砸了,等於砸了自己的飯碗,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鋌而走險,成了事業追求中最後的「麥城」。

沒有科研,你在醫院寸步難行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在維護職業的尊重的面子上,沒有科研舉步維艱

從我們現行的人事制度,無論是職稱晉陞,還是學術地位的維護,都需要有大量的科研做支撐。幾乎在我國每一個省的職稱晉陞,都對科研、文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高級職稱的評審以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導師的聘任過程中,對學術提出的要求更高。211人才、311人才、高峰人才、創新人才,沒有科研,哪一個跟你能達邊呢?在科室建設中,學科帶頭人的教學科研水平,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近三年有省級以上,科研課題和成果,2、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中華系列期刊上發表論文大於等於3篇。3、研究生導師。沒有科研,你是不是寸步難行?哪一個要維持自己學術地位的人,不是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呢?

被學科忘記的老師

我有一個老師,他在一家省三甲醫院做肝膽科主任,手術開得一流。請他下來會診的時候,有時飯不吃就走了。我們開展腹腔鏡的時候,他來技術支持,一天可以連開十餘台,然後悄然歸去。整天他都在臨床一線,在病區裡面,在患者身邊,病人跟他的感情很好,幾乎每一個出院的病人,都會跟他培養長期而深入的感情,為此他非常驕傲。可是就在他50歲的時候,醫院找他談話,「近三年幾乎沒有看到你有什麼像樣的科研,也沒有什麼文章發表,現在的學歷不提高也不夠,是不是可以去讀一個在職的博士,補充一下自己的不足,要不然你的學術地位也保不住了,醫院會受影響,這個責任誰也擔不起。很想用你,但現實不允許,你看怎麼辦?」他說,「讓我做一個合格的醫生,可以,可是讓我去做那些虛假的論文很難。我不能昧著良心讓學生去做科研,然後把它算成我的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他主動離開了自己的位置,60歲的那一年,汶川地震,他毫不猶豫申請去了第一線。「災難來臨的時候,我發現還是技術最重要,醫生還是要做工匠式的,病人就是你的唯一。做人不能丟了底線,這是應該我們的原則。」他從第一線發來的簡訊,至今讓我振聾發聵!

然而,歲月最終將他變成了一個普通的醫生,我再也沒有能在專業委員里,找到他的名字!他被我們記住了,但被這個學科忘記了。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雒建斌說:「現在我們什麼東西都是完全跟這個論文掛鉤,在這個的引導下,使他們產生了一個動力。即使說我做不出來了,或者沒做出來,趕快想辦法達到這個指標,或去想辦法造假。所有的這些東西並不是他造假的根本,他的根本還是缺乏基本的學術素養和基本的道德規範。」或許我們能從中受益。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學術造假,不管什麼原因,什麼目的,都不能容忍,因為這是一種社會規則。

然而,當這一種現象,集中在一個行業,一段時間,我們是否要反思我們的某些制度的設計是不是需要更合理、更科學、更人性化呢?造就神話的時代也會製造更多的童話,「皇帝的新裝」不是只有一件,每個行業都有。我們應該告別殺雞取卵式的科研掠奪,更多地尊重科學規律,讓科研回歸理性的時代,更多地在循證醫學的進步中,分享科研的快樂和內涵,而不能因為體制,鼓勵「鋌而走險」!不能再發生學術不端會「做一千台手術,不如發一篇SCI論文」的滑稽了!

泰州市人民醫院 戴佳文

參與評論得10 枚海星:

1.本文底部點擊【寫留言】,暢所欲言吧!

2.位居前十名評論者將獲得10 枚海星;

3.數據統計將於2017年9月22日15:00截止;

4.註冊會員【昵稱】+【手機號】發給小捷,海星直接派發到賬戶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路捷微醫學 的精彩文章:

榆林產婦跳樓事件致「一屍兩命」,六大疑問發人深思!

TAG:金路捷微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