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史有幸-幸有《平復帖》——淺析陸機《平復帖》及其穿越時空的藝術魅力

書史有幸-幸有《平復帖》——淺析陸機《平復帖》及其穿越時空的藝術魅力

《平復帖》,晉,陸機書,紙本,手卷,縱23.8cm,橫20.5cm 。

草隸書9行84字(一說82字),藏故宮博物院。

《平復帖》是我國現存的歷史上最早最古老最真實可靠且保存完好流傳有序的第一件古代名家紙本墨書真跡(非出土文物),這是一件用禿筆寫的草書字,然篆隸意味猶存,是漢代章草向晉代今草過渡的代表性書作,它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故有「法帖之祖」、「鎮國之寶」的美譽,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編列為國寶1號,它的作者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文學理論家陸機。《平復帖》是一件為祝福好友病情康復而草就的手札,字法簡潔凝練,筆墨蒼勁奇古,氣息平實散淡,有很多字跡墨痕斑駁脫落,比較漫漶,很難識讀。但深具古典魅力的《平復帖》依然令歷代文人墨客沉醉迷戀,津津樂道,甚至為解其一字而上下求索、嘔心瀝血,遂使釋者紛紜,爭議不絕。據史料記載,至明代張丑僅僅釋出14個字。現在該帖釋讀仍有不少分歧,有的字目前還沒有統一認知。20世紀60年代啟功先生為此帖做的釋文專家雖有不同看法但流傳最為廣泛也最有權威,現移錄如下: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執(勢)所恆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陸機,字士衡,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生於魏元帝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卒於西晉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終年四十三歲。史稱陸機少有異才,文章冠世,著述甚多,傳有《陸士衡文集》,善書能章草,然為文名所掩。陸機的文章以他20歲所寫的名垂千古的《文賦》最為著名,這是一篇系統的中國古代文論,是中國文學理論史上的重要文獻,其總結的創作規律和寫作經驗對當時及其後我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至今仍被學術界研究、重視。西晉時期文化繁榮,文人墨客競相風流,一時名家眾多。著名書家有衛瓘、索靖、陸機等,因年代久遠,其作品大都散失無存,惟陸機《平復帖》流傳至今,可謂罕見,被後世稱作曠代之奇珍,墨林之瑰寶,以「皇帖」、「墨皇」冠之。《平復帖》因帖中第一行有「恐難平復」之句,故以「平復」為帖名。該帖是陸機公元三世紀後期晉武帝初年所書,比王羲之《蘭亭序》早50多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當時正值中國書法史重大變革時期,處於章草向今草過渡的藝術轉折點,《平復帖》的出現應當格外引人關注,該帖古樸老勁、精神內斂的藝術風格自然會風靡在當時文人名士之間,並逐漸會成為引領時尚甚至佔主導地位的書寫形式。作為有代表性的比較成熟的章草樣式的書法作品,《平復帖》還大量保留著簡牘書跡中初期章草鮮活古拙、蒼茫大氣的動人魅力和大朴不雕、真率自由的原生態審美特徵。《平復帖》與近世出土的樓蘭殘紙、居延漢簡、敦煌木簡還有《李柏文書》、《濟白帖》等在藝術風格頗為類似相近,其整體章法、結字特徵、行筆落墨以及蒼厚渾拙、簡率古淡的藝術格調與上述諸帖本相通相聯,結構和運筆特點也是一脈相承的。但在演化發展過程中《平復帖》的藝術境界明顯高出漢晉簡牘殘紙,透露出的含蓄樸實、高古深沉的書卷氣息也是漢晉簡牘殘紙無法相比的。《平復帖》真乃稀世珍寶!難怪歷代書家爭相寶之,以一睹真跡為榮,更有痴迷其間者,手摹心追,汲取養分,期望新的創造,因此《平復帖》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對研究文字學、書體變遷以及書法藝術風格特徵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參考價值。另外陸機是公認的魏晉時期的大文學家,那麼他的手筆被後人譽為「法帖之祖」的《平復帖》無疑首開了文人書法之先河,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看到該帖洋溢著濃郁厚重的書卷氣,整篇字跡蒼勁老練、沉著奇古,尺幅之間展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養、高超的書寫技巧還有那種老重古拙、質樸率真的遠古氣息。時至今日一千多年過去了,儘管歷朝歷代審美崇尚有別,但《平復帖》歷來為世人寶重、喜愛,以其穿越時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書法愛好者。

《平復帖》,紙本草書,縱23.8厘米,橫20.5厘米,單頁9行,共84字,無款,禿筆硬毫濃墨書於粗糙吃墨性差的牙色麻紙上,卷前有唐人墨寫的白絹簽「晉平原內史吳郡陸機士衡書」,卷後有董其昌的題跋,《宣和書譜》標記為章草。該帖行筆沉厚穩健,點畫精勁內斂,布局散若群星卻顧盼呼應,渾然一體,結字半章半今、搖曳多姿,起筆藏鋒圭角暗藏,運筆中鋒如錐畫沙,起止渾融無跡氣韻包含,有濃郁的篆籀氣息,通貫全篇蒼茫古拙,大氣渾淪,始終散發著悠悠古意,蒼健、厚重、渾圓、樸拙、簡約、率意、高古、散淡,十分耐人回味。《平復帖》是陸機唯一傳世的書法作品,在古代典籍中著錄頗多,有識之士皆推崇備至,評價甚高。董其昌跋稱:「右軍以前,元常以後,唯存此數行為希代寶。」明代張丑評曰:「《平復帖》最奇古,與索幼安《出師頌》齊。惜剝蝕太甚,不入俗子眼。然筆法圓渾,正如太羹玄酒,斷非中古人所能下手。」清代顧復曾云:「古意斑駁而字奇幻不可讀,乃知懷素《千字文》《苦筍帖》,楊凝式《神仙起居法》,諸草聖咸從此得筆。」當代啟功先生詩評:「十年遍校流沙簡,《平復》無漸署墨皇。」歷代書家的評論各有側重各有見地,更加鞏固了《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法帖之祖」的重要地位,它深刻影響了我國自晉而下書法藝術演變的進程,是書法藝術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有著劃時代的創新意義。陸機用他幾十年磨鍊和積累的多方面的藝術功底、豐富的官場經驗和對人世百態的感悟自然地糅合在一起,不擇筆墨、不計工拙、一任性情、自在揮灑,無意間創造了獨特的書法格調,初視平淡自然,久之覺其山高水深,細品妙造無窮,有一種言說不盡的意境和韻趣。《平復帖》對陸機來說,只是信手任心、隨意揮灑而完成的一件普通信函,然而誰能料到它卻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真正的無意於佳乃佳的神逸之品、經典範本、不朽力作!這正應了那句俗語: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平復帖》是足色純金,真金不怕火煉,所以它能夠在大浪淘沙的歷史洪流中歷經世事滄桑、風雨磨礪而獨標風骨並以其強勁旺盛的生命力輝耀千載!

《平復帖》是筆者最喜愛的古代法帖,與其結緣,算來已近三十個年頭,但至今尚未睹其廬山真面目。最早見到《平復帖》是在周俊傑先生所著《書法美探奧》一書的封底,深為其厚重中透著靈動、蒼勁中透著瀟淡、圓渾中適著老辣、古樸中透著率真的美妙氣象所征服。40餘歲的陸機竟然能寫出如此蒼茫散淡、自然老到、天趣橫溢的筆墨,著實令人感嘆、驚奇、敬佩!筆者當即心異、心動、心折,想必一見鍾情就是這種感覺吧!從此精研不輟,甘之如飴,魂牽夢縈,從未厭倦。隨著研究的深入,筆者愈來愈感其渾厚博大、蒼茫奇崛、古雅樸拙、率意散淡。因有閑章一方:平復三味我心知;又辟書房一間,名之曰:平復軒;並自號平復知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筆者的生活已被《平復帖》包圍,特意將放大件精裱後掛在座前時時相對,如對至尊一般,愈品愈覺其滋味醇厚,愈品愈覺其深不可志、營養豐厚。一日情之所至難自抑,書興忽來,揮筆立就一件小品:啜飲平復。書畢心甚愜,雖不盡人意,然吾心真箇暢快!似覺有陶淵明「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之境,自感與《平復》化矣。《平復帖》是陳年醇酒、經年普洱,小口啜飲,慢慢品嘗,細細琢磨,方能得其真味,悟到真趣,求得真源。《平復帖》的藝術特色,以筆者本人多年的潛心研究,頗有所得,可概括成八個字:蒼、厚、渾、拙、簡、率、古、淡。據此,筆者一一分析如下:

《平復帖》最顯著的特點是:蒼。即蒼勁老辣、蒼茫老到。如第二行「初」字,第五行「復」、「來」、「儀」三字,皆呈老態,行筆澀勁蒼辣,縱而能收,非常鮮明地表現了這一特點。「復」字左畫老健,最後一筆捺畫蒼辣內斂,韻味無窮,耐品耐嚼。「來」字最後兩筆一撇一捺有飄曳紛披之勢,似老道披袍臨風,颯颯有仙氣。「儀」字左邊自然飄逸,右邊含蓄穩重,整個字搖曳多姿、和諧有變。蒼即老,老即古,古方見拙,拙則趣深情真。另外《平復帖》線條剝蝕太甚,在渾厚圓活中寓著老重生澀之感,猶如萬歲枯藤,展示出古勁蒼拙,老而彌堅的非凡生命力。再說厚,厚即醇厚凝重、意蘊深沉。如第八行「夏」、「亂」二字,墨色黑厚凝重,筆道堅實,沉穩至極,重而不滯,結字亦凝練渾成,這兩個字在帖中非常醒目提神,神氣四溢,讓人難以平復。厚則魅力持久,生命力飽滿,歷久彌新。渾即圓渾飽滿、渾融天成。如第四行「初」、「主」,第六行「也」、「思」等,這些字形圓意朴,氣象渾穆,尤見圓融渾勁之妙。第七行「邁」字上半部洒脫圓轉,下部走之包含收縮,和諧巧變,似盤絲屈鐵,當謂之剛柔並濟、綿里裹鐵,尤其是下部走之形如折釵股,有滿弓待發之勢,展露出非同一般的力量感、沉實感和遲澀感,整體視之意趣橫生,自然有致,堪稱雄勁暢達。拙即老拙蘊藉、沉實含蓄。如第四行「能」、「盡」,「邁」字的末筆,最後四字「聞問不悉」等皆凸顯老拙蒼渾之趣,「邁」字走之尤見奇崛堅勁,這些都增加了整幅作品的情趣厚度和幽古之意。拙和蒼、厚、渾密切相連,不蒼不厚不渾難成古拙。當然亦有生拙,此生拙乃熟後生也,斷非一日之功。拙和用筆有相當關聯,用筆不巧拙自生。《平復帖》的用筆任性自然,似渾渾沌沌,不見巧妙與工緻,其樸拙平實的天趣盡展在尺幅片紙之間。簡即簡約靈動、簡練概括。如第二行「慮」、第五行「臨」、第七行「宜」、第八行「聞」等字,都鮮明地表現出簡古的意味和靈動的視覺效果,形簡意豐,手法過人,令人心曠神怡,充分表現了陸機高度的概括能力、趨簡刪繁的本領以及舉重若輕的才情和功力。「聞」字最後一畫以一微曲線條輕鬆完成,簡之極,率之極,妙之極,真是下筆如有神!率即真率洒脫,靈動勁健。如第一行「恐」、「復」,第二行「屬」、「不」,第五行「舉動」,第七行「所」,第八行「際」等字,可以看到帖中率性之筆、洒脫之姿隨處可見,比比皆是。客觀地講率性自在、自由無礙的藝術感覺是有文字以來有志於藝術創造的書家著意追求或無意而至的書寫的理想境界,真正意義上的書寫是為表達書家性情感受、思想修養以及人生體驗而存在的。當書家情急之下書興勃勃,需用筆墨表達而不事雕琢、任筆揮灑時,象《平復帖》這樣率性書寫、筆隨人意的稿草不經意間就會妙手天成,書家也必定會進入忘情忘懷完全自由的忘我狀態,一件最真實最率意最自如的寫心寫性寫意寫情之作便誕生了,而且是獨一無二、不可再現神來之筆!我們再看「際」字左高右低,攲斜而能穩,臨險若靜,險中求正,奇趣橫生,陸機的筆墨功底、閱歷造化、文化修養就其中了。該字的左旁堅畫明顯地呈向左背右的孤形狀,筆畫挺勁,可見鋒芒,展現給觀者的是咀嚼不盡的精神意趣和盤馬彎弓、蓄勢待發的無限張力,給人以無窮的想像空間;右旁最後一筆速度和節奏更快,率性之足如騎兵揚鞭催馬,力達鞭鞘;整個字真是獨出心裁,別具風味,令人百看不厭。「復」字左豎爽利如刀,右撇如劍出鞘,最後一捺出以頓筆,戛然而止,整個字有收有放、有藏有露、超脫不凡。古即高古深邃、古意盎然。如第三行「男」、「幸」,第六行「體」等字,筆者感其意古情深,筆老墨沉,高渾斂氣,令人作千古之想,「男」、「幸」二字純簡古勁至極,凝練無以復加,既古拙又圓活,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體」字穩如泰山,安如磐石,末筆毫不苟且,老到蒼遒,深得古拙內斂之意趣,古雅樸拙是《平復帖》非常獨特的藝術魅力。淡即散淡質樸、清淡無華。如第三行「憂」、「耳」,第五行「臨」,第七行「執」,第八行「榮」等字,虛淡純樸之味分外明顯。觀「臨」、「榮」二字其點的行跡隨心揮灑、自由不覇,散淡之境自然天成。《平復帖》作為札牘草稿作者在書寫時自是不擇筆墨,不修邊幅,無意求工,更無暇顧及細節的完美表現,行筆落墨自然老到,優遊不迫,不雕鑿,不拘泥,一任心性流淌,沒有半點的牽強與生硬、矜持與逞能,而是將簡率古淡的韻味融寄在蒼厚渾拙的線條之中,無意間流露出了淳樸自然的天趣,使整幅作品看起來生動深沉、凝重大氣,渾穆高遠,這真是天才般的創造!著實令人嘆服!憑著看起來潦潦草草、橫塗豎抹的幾行墨跡就把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質樸散淡的精神境界表露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片紙之內容括了世事人情、磅礴萬物,我們沒有理由不佩服陸機遊刃有餘的過人才力和揮灑自如的腕下功夫。或許也可想見當年陸機揮毫之際是何等的大自在!《平復帖》真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表面樸實素雅,不施粉黛,實乃圓渾老到,深沉厚重、高妙無窮,有咀嚼不盡的意味。這一特點與前述蒼厚渾拙之意蘊形成鮮明對比,但相反相成,渾融無跡,遂使整幅作品藝術效果跌宕起伏、虛實相生、收放有度、韻味悠長。

以上筆者對《平復帖》的藝術特徵用其具體字例分開作了簡明扼要的重點分析。在此特別說明一點,「蒼厚渾拙、簡率古淡」這些藝術特徵實際貫穿在《平復帖》整幅作品中,甚至帖中的每一個字都綜合體現了上述特點,這些藝術特徵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是這件只有區區84個字的信札手稿的整體藝術風格,筆者只是為了論述時有所側重列舉了帖中特別明顯的字例針對主要筆畫的特點或單字神采韻味作了剖析。儘管也順帶點到了用筆、結字、墨法、布局等,但不夠深入全面,下面筆者接著對這幾個方面進一步分析研究,以期對陸機《平復帖》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深刻的認識和分析。

1、結字。《平復帖》總的結字特徵是以縱勢為主,字型豎長趨方,左高右低,右半部下沉,左右結構的合體字尤其如此。該帖打破了純正章草的重心協調、平正穩定、端莊和諧的結構特點,作者因勢造型,雖險猶穩,斜中求正,靜中有動,營造了一種輕鬆、靈活、自然的別樣情趣。如第三行的「復」字,左邊筆畫自然率意,一拓直下;右邊收筆撇捺交匯,角度超常,撇幾成直角,捺幾成橫線,筆跡亦蒼澀老拙,令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此乃造險高手所為!又如「觀」字非常值得琢磨,整體率意洒脫,平中寓奇,最後一撇一捺反向而行,呈奔跑狀,動感十足,整個字生動奇崛,富有韌勁和彈性。另外《平復帖》作為成熟的章草書法作品,淡化了傳統章草帶有隸意的波磔,字形介於章草和今草之間,筆畫連貫性,字間呼應感加強了,基本是今草的體勢,但尚未完全脫離章草的樊籬,筆勢和造型包含收束,圓融凝聚,線條不過分伸展放縱,給人以欲縱又斂的感覺,精蘊內含。

2、用筆。《平復帖》的筆勢內斂圓轉,韻味渾厚雅健,既有章草的古意婉轉,又有今草的連綿流貫。米芾評曰:「火箸畫灰,連屬無端。」明代詹景鳳評語:「陸士衡《平復帖》以禿筆作稿草,筆精而法古雅。真跡也。」清代楊守敬評論道:「系禿穎勁毫所書,無一筆姿媚氣,亦無一筆粗獷氣,所以為高。」從歷代名家的評述來看,《平復帖》用禿筆枯毫所書是沒有疑義的,由於這個原因可以推知此種情況下高質量的長線條筆畫陸機是很難完成的。所以我們看到該帖中每個字的筆畫都比較短促凝重,給人的感覺是線條尚未揮寫到位,就已經斂筆收起了,但作者的情愫卻表達出來了,只是欲露還隱,不易察覺,沒有相當的眼光、悟性和藝術想像力是看不出來的,所以有學者這樣比喻《平復帖》的線條: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或如孵雛破殼欲出,勁力內含,蓄勢欲發。這種線條雖沒有明顯的粗細變化,但筆短意長,含蓄蘊藉,神氣充盈,猶如利劍插在鞘中,精銳深藏,不露於外,內里卻隱含著滂沛洪荒之力,別有一番滋味和情趣。明顯字例如「此」、「也」、「邁」、「夏」、「亂」五字的最後一筆都是短線條且用穩妥紮實的筆觸慢慢地理性地收住,給人以謹慎收斂的感覺。該帖用筆以實按為多,持重凝緩;出鋒以輕提為主,率意自然;且多施以篆籀筆法,沒有那種瀟洒狂放的自由揮運和逞才使氣的超長線條,故筆道圓渾樸拙、沉著厚重,一般草書作品中飛動飄逸的韻趣在《平復帖》里難得一見。細察此帖每字的起筆都是圓筆藏鋒,鋒芒圭角暗藏,不外露張揚,不故作高深,也不見複雜的運筆動作,很是老到含蓄,平淡本真。落筆順勢率意,運筆中鋒貫氣直下,信筆紛披而行,筆隨勢轉,無拘無束,老練自如,自然而然出現了渾厚沉古、流暢勁健的藝術效果。我們以第八行「夏」字為例來分析該帖藏鋒特徵,這是84字中藏鋒用得最專業最標準最徹底的一個字,整個字每一筆畫起收俱是藏鋒且絲毫不苟,嚴格到位,所以整個字看起來敦實飽滿、厚重內含、凝練高古,非常有分量,品之如飲窖藏老酒,十分耐人回味。該帖最後兩個字「不悉」,筆者感覺整體氣象是:圓健老到、簡率渾古、形聚神斂、深藏不露。「不」字尤見圓活洒脫,自由靈動。實踐證明從容自如地運用好中鋒、藏鋒必然會出現這樣的審美效果。與「夏」字相比其筆墨顯得枯澀洗鍊,但枯而不幹、神氣潤透,自是技高一籌。筆者還發現《平復帖》中橫畫普遍較短且都不是水平的,向上翹有俯仰之勢,帖中例子很多,一看便知。豎畫略長,無一筆直線,多呈向左背右的弓形,筆勢圓健,富有彈性,尤顯遒勁,給人感覺是隱而不發,含而不露,精氣收斂,使欣賞者感受到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前面已分析過「際」左豎,現在我們來看第三行「幸」字,該字中豎微微彎曲,墨道乾澀,筆力蒼健,風采如一位練達洞明的深山至人,精警圓渾,不露痕迹,亦不可測度,實則機關內藏,富含能量,難窺全豹。《平復帖》的捺筆都是穩穩收住,不拋不露,不急不火,鋒芒盡藏,表現出沉澀老練、含蓄蘊藉的精神意趣。撇筆皆隨意洒脫,輕鬆自如,信手拈來,真率不雕,有自然野逸之韻味。(撇、捺前面已有分析,此省)。《平復帖》點的形態以圓為主,也有偏長些的點,所有點運筆動作都非常簡單,但韻味樸實,意趣幽長,簡單的點畫里含蘊著陸機的儒雅睿智、閱歷修養以及對宇宙間萬事萬物的考量。尤其是圓點,有珠圓玉潤之感。筆者研究發現,「止」字的最後一點有一種特別的形狀和韻致,仔細觀察可以看到該點末端挑出一個小墨尖,似有銳利鋒芒,分外精神有銳氣。更有甚者如「平」字第一筆橫畫簡化為點,行筆時空中回鋒,順勢實按右行,率意出鋒,頗具跳躍感,活脫至極。有的點還能起到穩定重心、協調整體的作用,如「彥」字、「榮」字、第三行「來」字的最末一點,都收到了矯正糾偏的效果,這裡我們不得不欽佩陸機排兵布陣、統攬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3、用墨。《平復帖》用墨上的顯著特點是枯墨的大量應用和墨色的巧妙變化,這是在直率的自然書寫中無意間出現的。該帖雖只有84個字,但大多數字都是枯墨渴筆,有「飛白」的墨色效果,給人感覺是惜墨如金,有一種蒼茫老辣的藝術感受。非常典型的字如「幸」、「能」、「體」、「邁」等,特別是「能」字最後的豎折,拗搓奇崛的筆墨形象示人以非常果斷、老到、有力的感覺,留給觀者的是過目不忘的深刻印象。前面已談到《平復帖》的用筆以實按為多,出鋒以輕提為主,沉著連貫,揮運自如,但毛筆在行進中並不是輕巧地滑過紙面,實按之筆猶似老牛爬山,力大氣足,老健穩實。那麼雖是枯墨渴筆,毛筆在有意無意的按壓之下寫出來的筆畫必定是厚重深沉、蒼勁老健,枯得澀辣,枯得樸拙,枯得夠味。枯筆是《平復帖》最主要最鮮明最有特色的筆墨語言表現形式,帖中看不到大量用墨的跡象,更別說潑墨如潮,或吳昌碩式的用墨如潑了。當然帖中也有實筆濃墨寫就的黑厚凝重的字跡,字數很少(前面已列舉過),但扎眼醒目,奪人眼球,高妙老成,點鐵成金,顯得格外墨重氣濃,確有入木三分 、力透紙背的驚人力量。

4、布局。也即章法。《平復帖》是草書演變過程中的經典書作,具有「稿草」的特徵,但點畫、結字、章法和諧統一,拿捏到位,渾然圓滿,決非等閑平庸之輩所為。整幅作品看上去格調高古沉厚,神采渾勁清朗,章法蕭疏通透,圓融渾穆,當屬於魏晉時期文人雅士率性揮灑、任心塗抹的一種真實自然的書寫狀態和書寫形式。該帖在布局上字字獨立,不相連屬,行距略大於字距,顯得疏朗分明,古雅大方;通篇視之洋洋洒洒,筆斷意連,上下呼應,氣勢流貫。又字形大小不一,參差傾側,散若星辰,流連顧盼,血脈通暢。字裡行間,甚有古意古風,又有靈動率意之筆。從頭至尾書風高度一致,渾然一體,形散神聚,意趣無窮,令人賞心悅目,展露出書家高邁的學識才情和駕馭筆墨的不凡功底。所以有專家指出《平復帖》是儒、釋、道交融的產物,是中庸自然之道在筆墨上的形象反映,也是有道理和思路的。

綜上所述,《平復帖》在結字、用筆、用墨、布局等方面獨具特色,其中蘊藏著挖掘不盡的豐富的文化資源,值得廣大書法工作者終生學習、深入研究,其穿越時空的藝術魅力,必定會引起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青睞和重視。

《平復帖》內涵豐富,意蘊深沉;《平復帖》是神奇的,也是神秘的。筆者謂其神奇主要是指其蒼厚渾拙、簡率古淡的藝術特徵,1700多年前40歲出頭的陸機竟能寫出如此神奇不朽、具有永恆魅力的曠世傑作,真乃蓋世奇才!《平復帖》充分展露出了陸機如有神助、巧奪天工 的藝術創造力,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陸機的貢獻可謂大矣!吾輩當不吝點贊!其神秘主要指其書寫內容至今還沒有統一認知,其真實可靠的書寫背景尚沒有權威考證,但這動搖不了其「法帖之祖」的無上地位,反而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和開拓的學術空間。因此有學者指出:藝術常常是排斥過分真實和準確的。《平復帖》僅僅是尺幅片紙的小小信札,但內蘊深沉博大,風度從容優雅,盡展章草的古意盎然,整篇字跡很濃郁地散發著蒼茫古拙、凝重深沉的篆籀氣息,使人觸目動心,如飲醇酒,美到心醉。筆者詩讚曰:「我於《平復》最服膺,蒼厚渾拙駐心間」,「此帖有字八十四,字字如神把魂牽。」《平復帖》國寶也!大匠之作,精妙絕倫,殊為難得!真乃書史有幸,幸有《平復帖》。《平復帖》融合了章草向今草過渡時期的某些特徵,不確定性藝術信息甚多,因此可塑性很強,尚有很大的繼承和創新空間,這也正恰是《平復帖》的藝術生命力所在,它的無可爭議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對後世草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現代以來名家大師紛紛研究臨習《平復帖》,從中汲取自己需要的養分,黃賓虹、王蘧常、啟功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將《平復帖》的意蘊氣味、筆墨技巧運用到自己的書寫實踐中,開闢出了書法創作的新天地。近幾年來,研習章草的書家越來越多,一時頗為興盛。《平復帖》自然厚重、樸拙古雅的風格特點很契合當代書家的口味,以致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國家級大展中「平復」韻味的書法作品日漸增多,甚至有蔓延擴展之勢頭,形成當代書法創作的新亮點。但是《平復帖》的藝術境界大氣深沉、古拙奇崛,非朝夕之功可至,書家要想真正地自然地成熟地達到這樣的境界須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去追求,這是筆者按照書法藝術發展的一般規律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學草書者,尤其是愛好章草的書家,在具備了相當的書法基本功之後,如能於《平復帖》細加揣磨,用心體會,勤於臨習,得其神氣韻味之熏染,雜糅消化,定會形成自家風貌。可以看到,當代不少有眼光和思路的書家已經有意識地上溯秦漢魏晉意在追求古樸老到、自然野逸的書風,他們或欲獨開蹊徑,或欲去媚脫俗,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要想在草書藝術上有所創造,章草是一座任何人都繞不過的藝術寶藏,學者必須深入進去,博採眾家之長,吸納蒙養,用心參悟,方能汲古新我,突破傳統的羈絆,逐步進入書法藝術的自由王國。

作為國寶的《平復帖》在當代越來越受到眾多書家的關注,學習、研究《平復帖》已蔚然成風。筆者拜觀今人所臨《平復帖》多是率意靈動有餘,凝重古拙不足,這當是書法藝術的時代性使然。好在任何事物都在不斷完善中發展,相信假以時日,會有更完美更有分量的作品湧現。對陸機《平復帖》的學習,筆者的經驗是多讀、細品,既用腦又有心,切記不可莽然下筆,任性而為,特別要注意在篆隸上深下功夫。學書者面對此帖要能夠全身心地靜觀、靜思、靜悟,泡在其中,曠日持久地浸淫,至入神始得要路。學者通過精細讀帖,勤於磨鍊,使神與帖通,心與帖通,情與帖通,定能功到自然成。字帖的神、氣、骨、血、肉定會被書家汲取、熔化,最終意與帖會,帖我相融,互相生髮,終會脫胎換骨,別開生面。在書寫和創作實踐中,對《平復帖》亦不必完全照抄照搬,當取其神趣氣味融化到自己的精神意識和內心世界裡,有意識地把它當作味精和調味品,竭心儘力,自然而然地將其摻滲到顛張醉素、王鐸、傅山等狂放開張一路的作品中,一定會增加自己作品蒼厚渾拙的味道和情趣,作品的藝術境界也會更加豐富厚重、多姿多彩!

以上是筆者近二十多年學習、研究《平復帖》的些許收穫,今不揣淺陋,公諸於世,敬請各位方家、前輩、同仁指正、賜教。

主要參考文獻:

張濟海,《永遠的張伯駒——國寶傳奇》,2010年3月12日

一瓢,《陸機》簡介,《陸機》,2001年12月1日第1版,上海書畫出版社

吳正前,《古意幽光——陸機的質樸》,《書法導報》,2010年5月26日

啟功,《說並釋文》,《書法世界》,2004年,第2期

吳川淮,《與當代書法的審美表達》,《中國書法通訊》,2010年9月15日

同上

趙廣青《篋秘墨皇古》——品讀陸機》,《書法導報》,2010年8月11日

作者簡介

王建民

王建民,字水石、止足,號讀書人,齋名平復軒、勤拂拭居、曲堂,河北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現任中國書協會員、邯鄲市書協理事、邯山區文化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邯山區政協常委。受父母影響,自幼愛好書畫,以堅韌之志數十年揮毫不輟,於今頗有所得。其書法作品在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書協、西泠印社、中國群眾文化學會等專業機構主辦的國內外各級各類大展賽中百餘次入選、參展、獲獎,並屢奪金、銀、銅獎以及王羲之書法獎、孔子藝術獎等重要獎項,五次榮獲河北省社會文化藝術政府最高獎---------燕趙群星獎(八屆、十屆為一等獎)。作品曾赴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入編多種類書法專集、多件作品被長城博物館、敦煌美術館、王鐸書法館等藝術機構收藏。其突出的專業成績受到書界權威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後被有關部門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當代中華文化名家」、「邯鄲市優秀文藝工作(志願)者」、「邯鄲市百家青年之星」、「邯鄲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原中國書協副主席旭宇先生評其書曰:「散淡、清逸、有情致,大有前進之空間」。中國文聯特約研究員、清華大學博士後孟雲飛教授為王建民寫下數千字評論文章《厚積薄發,汲古新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河北省書協副主席韓玉臣先生題曰:「百尺竿頭,更上層樓,吾期之也」。

您的支持使我們前進的動力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名家 的精彩文章:

東晉-王獻之書法行草作品欣賞《歲盡帖》

TAG:中國藝術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