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號店「關門」傳聞背後:市場份額跌至不足1%,京東入主後為何仍無法盤活?

1號店「關門」傳聞背後:市場份額跌至不足1%,京東入主後為何仍無法盤活?

作為國內第一家網上超市,1號店曾經年銷售過百億,但如今行業滲透率僅剩0.58%,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京東大手筆收購,巨資投入,為何未能將1號店帶離逐步衰落的境地?

1號店剛邁進第10個年頭,突然就走到命運的分岔路口。

9月12日,1號店「關門」的消息不脛而走。原因是1號店商家曝出平台站內信稱,1號店將進一步與京東商城實現戰略協同,實現聯合採購,共享包括採購、營銷、物流、服務在內的全供應鏈體系,商家與平台的服務協議將於10月8日終止,屆時原有1號店第三方商家可同步入駐京東商城POP平台,而自營商家也將面臨簽約新公司或至合同期滿離場的抉擇。

此後,京東方面迅速回應稱此舉並非合併,1號店將繼續進行獨立的差異化運營,聚焦都市女性消費主體。1號店方面也解釋稱,與商家終止協議並不等同於1號店「關店」。儘管如此,供應鏈合併後的1號店,難免更為被動。

京東曾以價值近百億人民幣的股權從沃爾瑪手中將1號店置換得來後,投入10億元扶持以對標天貓超市,1號店的行業滲透率卻一路跌至0.58%。為何京東砸錢都未能盤活1號店,以至於如今進一步整合,將其全面接入?從2008年上線、開創國內「網上超市」先河的業界前輩地位,到逐步丟失份額、創始人離場,1號店這10年間經歷了什麼?

京東「輸血」無果

京東曾嘗試為1號店奮力輸血,卻無功而返。

2016年6月,京東在與沃爾瑪的戰略合作中,以5%的股權換得1號店品牌、網站、APP等主要資產。按京東當時288億美元的市值計算,這筆交易中京東花了市值14.4億美元(約為95億元人民幣)的股權。

實際上,在此次交易中,京東看中的是沃爾瑪的全球採購能力。而1號店作為與其業務重合度較高的電商平台,於京東而言更多的價值是在於網上超市的探索,以及對抗天貓超市的「馬前卒」。

收購1號店後,京東宣佈於3個月內向1號店投入10億元,在八大商超品類上全面對標天貓超市,開啟價格戰。當時1號店采銷部高級副總裁宋春蕾對媒體表示,當年1號店的目標就是在上述市場快速甩開天貓超市,實現銷售目標達到天貓超市的2倍。

在京東和1號店喊出10億元甩開天貓超市的口號前,天貓超市2015年的銷售額就已超過100億元,且以每年4倍的速度快速增長。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1號店僅以1.5%的市場份額位列B2C網路零售市場第七位,排在天貓(53.2%)、京東(24.8%)、唯品會(3.8%)、蘇寧易購(3.3%)、國美在線(2.2%)、亞馬遜中國(1.6%)之後。

今年上半年B2C零售網路市場佔比,來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對此,業內分析稱,1號店欲通過10億元的短期促銷來打敗天貓並不現實。結果顯而易見,價格戰中1號店確實優惠不少,但「戰果」並未對外公布。而10億元燒完後,1號店又回歸了平靜,京東也不再吭聲。

直至9月12日,1號店給商家發出公開信,稱其將於京東實現聯合採購,全供應鏈體系共享,與商家服務協議將於10月8日終止,商家可同步入駐京東商城POP平台。在被視為京東為1號店拚命一搏提供的10億元最後彈藥耗盡後,1號店對於京東而言的剩餘價值並不多了,作為併購後資源整合的環節,1號店供應鏈全面接入京東也理所當然。

巨頭攪局,「前輩」掉隊

1號店如今的落幕,並非因為最後這10億元的仗沒打好,而是內憂外患的歷史原因纏身,逐步力不從心而掉隊。

論資歷,在網上超市領域,淘寶和京東都不得不稱1號店一聲「前輩」。

1號店仍在照常運營。

1號店上線於2008年7月11日,創始人是戴爾的兩位前高管於剛和劉峻岭。前者曾擔任過戴爾的全球採購副總裁和亞馬遜的全球供應鏈副總裁,後者曾擔任過戴爾中國和香港區總裁和亞美亞的中國區總裁。雙劍合璧下,1號店以「網上超市」的形式面世,主營日化、食品、快銷等品類,掀開國內電商B2C行業的新時代,二人的優勢也集成到1號店的運營中。

直通品牌、周轉率快、實時調價而保證價格優勢的做法,一度為1號店帶來快速增長。截至2013年底,1號店註冊用戶達到5700萬,在線銷售商品超過100萬種,全年銷售額達到115.4億元。而如今佔據網上超市半邊天的天貓超市,則在2014年7月才正式面世。

另一方面,雖然1號店在網上超市領域表現突出,但其移動端的發展並不如網站一般快速。

2013年,1號店客戶端才稍見起色,「掌上1號店」註冊用戶達到1500萬。同年,依託移動端起家的微信用戶量已達3.55億,全國移動用戶達到5億,並以19.5%的速度快速增長。早在2010年就上線手機客戶端的淘寶,彼時已擁有3.2億用戶,佔據無線電商的大部分市場。

而到了2014年,於剛才意識到,移動電商在未來五年將成為網購的主流,將來將是「無商不移動」,定下了2015年1號店移動端佔比超過50%的目標。

然而,還沒顧得上發力移動端,天貓超市、京東超市隨後上線,蘇寧、國美電商也發展網上超市,巨頭的衝擊讓一路領先的1號店開始自亂陣腳。此後,1號店嘗試從深耕數年的生活百貨品類向美妝、3C、服裝等領域擴張,在沃爾瑪的採購資源支持下豐富產品線,但在線上這些領域都被巨頭們強勢佔領,1號店並未搶佔到市場。

截至目前,1號店仍以「省錢省力省時間」的網上超市自居,而銷售品類已涵蓋食品、母嬰、美妝、服裝箱包、數碼家電等領域,但始終難以與巨頭抗衡。自2014年業績披露註冊用戶接近9000萬、移動註冊用戶超過3600萬以來,1號店就沒再對外公布業績。

1號店今年前幾個月活躍用戶情況,來自易觀千帆。

易觀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8月,1號店APP的月活躍用戶量為311.3萬,滲透率僅為0.58%,並呈逐月下降趨勢。而同期淘寶和京東的移動端月活躍用戶量分別為3.94億和1.53億,顯然不是一個量級的數據,1號店的掉隊早已成不爭的事實。

創始人離場,幾度易主

實際上,京東已是1號店的第三個接盤俠。在此之前的6年間,中國平安和沃爾瑪都曾入主1號店。

原是於剛和劉峻岭二人的創業項目,卻在上線後不到兩年的2010年5月,被中國平安以8000萬元的價格收購80%的股權。以此推算,1號店當時的估值約為1億元。

1號店創始人於剛(右)和劉峻岭。

平安集團的入主,為僅得到過一次2000萬元融資的1號店解決了急需的資金問題,但為了迎合投資方,網上超市出身的1號店嘗試與平安葯網和平安醫網划進行整合,開始出現定位不明的問題,最終也未能實現計劃。

2011年5月,沃爾瑪首次入股1號店,以6500萬美元收購中國平安手中17.7%股權,並於2012年10月再次增持至51%。沃爾瑪累計出資1.66億美元(合約10.44億元人民幣),讓1號店的估值兩年間翻了至少20倍,超過20億元。

對於1號店而言,估值暴漲的代價,是創始人大權旁落。沃爾瑪增持至51%後,平安集團仍持有39%股份,如此一來,1號店創始團隊占股比例不到10%,話語權空間進一步壓縮。

3年後,沃爾瑪全資收購1號店,沃爾瑪的算盤,是將1號店作為其開拓線上市場的載體。但做成「線上沃爾瑪」顯然不是1號店創始團隊的本意,沃爾瑪做實體連鎖經營的思維始終難以管控。被收購後的1號店銷售額雖然仍有增長,但與沃爾瑪當初收購時「類目打通、倉儲共用」的目標大相庭徑。

沃爾瑪與創始團隊的博弈,最終以於剛、劉峻岭於2015年7月14日離職告終。

而擁有絕對控制權的沃爾瑪,為1號店持續輸血4年後,卻沒得到預期回報。據媒體報道,當時1號店註冊用戶超過1億——這與2014年公布的9000萬差距並不大。

1號店發展歷程。

此次1號店宣布停止與商家服務協議,一度引起大眾對於1號店「關店」的唏噓,但1號店方面表示將繼續獨立運營,未來主要面向城市女性和家庭用戶,發力進口商品、高端商品的戰略方向被業內視為京東對天貓的進一步制衡。

另一方面,此舉也被解讀為1號店將名存實亡。據億邦動力網報道,有快消品商家透露,自京東1號店「合體」以來,其為1號店的供貨量已經大幅減少。資深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指出,京東的此次業務調整將大大削弱1號店的採購自主權,「採購上的自主權對於電商平台來講至關重要,有採購權,平台才有話語權,否則很難獨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冕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無冕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