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元史》修得很急。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一是修造總共只用了一年零一個月,所有官修史書中,只比《遼史》長。

二是宋濂和王禕,率領一眾「山林隱逸之士」,收集部分漢文資料就開工了,既無熟悉典章制度者,又無別種文字資料支持,不容易修得好。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既然無條件,不如找幾個見證元朝歷史的人,審校一番,或者做做口述史,不也很好?

這不禁讓我想起,朱元璋召見過的一位老人。這位老人元朝時做過萬戶,是一個將領;壽命又極長,活了106歲,出生時南宋還在,去世時,朱元璋登基已經七年了。

這位老人用自己的一生,見證了元朝的全部歷史,他就是賈銘。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但朱元璋召見他,並沒有讓他進「元朝政治制度與基層變遷——基於口述歷史視角」纂修班,而是問他:「如何像你這麼長壽?」賈銘的回答很簡單,謹慎飲食。他最為人熟知的著作,和歷史沒有關係,而是《飲食須知》,一本教別人如何吃飯才能養生的書。

我很好奇地打開了這本書,想知道朱元璋之問的答案。長壽是多麼重要,即便成不了歷史學家,也能成為歷史的見證者。

但看過才發現,學習賈銘的方法,靠飲食來養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飲食須知》並不長,分為八卷,一卷講一個專題,從水火開始,列講谷、菜、果、味、魚、禽、獸等七大類375種食材,每一類都充滿了禁忌和警告。

先說水火。賈銘極重視水火,分類甚詳,如何取水,如何用水,寫得很清楚,但不易做到。人居城中,最常吃用的水,就是井水。但賈銘認為人口稠密之地的井水不可用,嫌不幹凈,必須「煎滾澄清,候鹼穢下墜,取上面清水用之。」這是最低要求。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要求稍高,就得每天起大早,去挑井華水。所謂井華水,是每日清晨從井中汲取的第一桶水,這桶水最清亮,用來煉丹,藥效最好。要求再高一點,就得去取千里水。取來之後,不能立即用,要倒在大盆中,用瓢揚灑千萬回,「有沸珠相聚」,才可以。

這只是基本要求,賈銘還細細研究了節氣水。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管半個月,水質都有不同。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二,對賈銘來說,是占卜日。每天清晨,他都要取初汲水,來稱重量。重量大,這個月雨水就多,重量輕,這個月雨水就少,配合節氣,能看出該月水質好壞來。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不同節氣,取水的方式、時辰、方位也都不同。穀雨水,最好去長江取,端午水,應當在午時取,小滿、芒種、白露之日,不能取水,有毒。還有些取水的時機,不能錯過,錯過就要等一年,比如五月五日若是有雨,一定要上山伐竹,內里必有神水。立秋日五更時分,一定要去打井華水,不論老幼各飲一杯,卻「瘧痢百病」。

照賈銘的這套法子,光喝水一件事,就可以忙活一年。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至於火,使用得薪柴不同,性質也不相同。春天當用榆柳,夏日用桑柘,秋季用柞木,冬天用槐檀,這是由木質肌理色澤決定的,不可錯亂。若是煎藥,則另有講究,應該用桑木火。但這種火不能拿來煮豬肉和鰍魚,至於原因,不得而知。

水火的運用,已經成功地打敗了我。讓我知道養生非我等升斗小民可以涉足。富貴之家,冷香丸這樣的奇葯,也是可以製備的。工薪之家,連喝口像樣的水都難。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看下面幾卷,就全然是玩票的心情,既知做不到,就當看熱鬧,漲見識。

看看穀物,知道要經常變換主食種類,一種主食不可長期食用,也不可吃得過多。這是實際可行的意見,自當遵行。何況賈銘吃過的主食,比我吃過的鹽還多,四十多種,足夠輪換了。

看看蔬菜,七十五種,禁忌不少,韭菜不可和蜂蜜、牛肉同食(我也實在想不出它們如何同食);蔥不可與蜜、雉肉、雞肉、犬肉、雞蛋、楊梅同食;莧菜不能和王八同食,產婦食之可以滑胎;秋天不能吃茄子,影響視力;木耳,只吃桑槐榆柳樹上長得,柘樹上的勉強湊合……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但也絕非沒有希望。胡蘿蔔就很好嘛,味甘性微溫,有益無損,可以多吃。葵菜是百菜之長,應該常吃,便秘之人更得天天吃。蒲公英嫩苗也很好,可以解食毒,必備。甘菊苗生熟都可吃,清肝明目,延年益壽,上品。吃完這幾道菜,還應該泡上一杯決明子枸杞菊花茶,功效非凡,美滋滋。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蔬菜是鹿角菜和枸杞苗。不是因為它們美味,我是北方人,經常吃面,它們倆可以「解面毒」(古代養生家普遍認為面有微毒,尤其是南方的面,因為南方小麥夜間開花。山東、河北等地的面也有毒,因為正月里種下去,冷氣重。石磨磨面有毒,而石舂舂面就沒有毒)。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水果能常吃的也不多。刨去那些微毒、多吃、同吃發病的,能作為日常水果來食用的,不過幾種。棗子可以放心地吃,龍眼也可以,但要用沸水燙過。實在想吃水果,又沒有性子查該忌什麼口,可以拿藕當水果吃(賈銘把藕也歸入「果類」),加點鹽水,對牙齒好。

至於調料、茶、酒,賈銘的意見非常簡單——少。只是在「味類」中發現了魚鰾,引起了我的思考,尤其它還「不益腎」,究竟是為什麼呢?

最後是魚、禽、獸三大類。魚、肉誰不愛,賈銘關於這三大類食材的「須知」不能不引起我的興趣。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魚還好說,只要記住以下幾類不可吃就好了。一類是無鱗的,全都有毒;二是形狀可疑的,魚目有睫、目能開合、二目不同,逆腮、全腮、無腮、白、腦白連珠,腹下丹字形,皆不可食;三是放進了紫荊花的魚湯,食之可以殺人。這很容易做到,老實講,賈銘說的形狀可疑的魚,實在不容易見到。

禽類也好說,記住不吃「自死」的就可以了。鳥蛋上有八字形的不可吃,見都沒見過。至於黑鳥有白頭,白鳥有黑頭者,吃了怕是會被逮捕,也不需要考慮。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晚上不能煮食貓頭鷹,會引來鬼魅。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獸類就很讓人犯難。賈銘雖然列了三十多種獸肉,但都不很喜歡。除了虎肉、豹肉、豪豬肉、熊肉、麂肉、豬獾肉、山獺肉、象肉等如今不列入飲食範圍的外,日常食用的豬肉、牛肉、羊肉等,也是禁忌重重,稍不留神,就損了養生的道行。對此賈銘的意見是,能不吃就不吃,可況在賈銘看來,吃多了,是要中肉毒的。

如果實在饞,無肉不歡,吃多了肉;又或者春天吃了肝,夏天吃了心,秋天吃了肺,冬天吃了腰子,以致中了肉毒,又怎麼辦?賈銘以「解諸肉毒」一條作為「養生之旅」的結尾,可謂收束有力。

百歲老人,歷經宋元明三朝,沒有去修元史,反而愛上了養生

如何做?三種方法。拿用火熏烤多年的灶心土、所吃的那頭牲畜的干糞末、黃柏末、赤小豆末、東邊牆壁土、頭上的污垢一錢、白扁豆末和在一起,用水吞服,此其一;人乳配豆豉汁,此其二;葯箭毒,用大豆煎汁或鹽湯,此其三。

看到這裡,成為歷史見證者的夢想也已破滅,我預感到唯一的下場只有——在肉食的海洋里沉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