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進入秋天,你會說天氣乾燥,要格外注意乾燥帶來的危害,其實在這個時候,濕氣依然不容忽視。

你會發現自己整天睏乏無力,無精打采,早上起床困難,頭暈腦脹,好像得了什麼大病一樣。

與濕氣鬥爭了這麼多年,從風靡一時的紅豆薏米湯,到現在還是紅豆薏米湯,絲毫沒有新意不說,關鍵在於體內的濕還是源源不絕……

濕邪如此頑固,你可知背後的原因?

你是否被濕邪困擾到?

怎樣發現自己濕氣重呢?

一、頭部

《內經》里講「因於濕,首如裹。當濕邪在上的時候,頭部感覺像裹著一塊布一樣,發沉發緊。頭腦因此也不清醒。

二、腸胃

濕邪困脾的時候,會阻礙脾之清氣升,胃之濁氣降,導致沒有食慾,腹脹不消化等問題出現。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三、關節

當濕邪傷及到關節時,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四、大便及婦女帶下

濕邪「趨下」,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婦女白帶過多,這些也是濕邪重的典型表現。

……

看了以上幾條,是不是分分鐘躺槍的節奏?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濕氣這個折騰人的傢伙跟了你這麼多年,怎麼就甩不掉呢?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體內的濕為啥源源不絕呢?

之所以體內的濕源源不絕,是因為它本來就是自身產生的。

你想盡一些辦法努力的祛濕,濕卻源源不斷的在體內產生。難怪奮鬥了這麼久,一點「戰績」都沒有!

想要祛濕,得從源頭上下功夫啊!

從源頭入手,就要從源頭上說起了……

咱們中醫上說的脾胃負責受納、腐熟、消化、吸收水谷,從而產生水谷精微被身體利用。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過程也會產生廢物,如糞便,身體不需要,排出體外。

在這個過程中,脾之清氣升,清氣可以理解為咱們身體需要的具體營養作用的精微物質;胃之濁氣降,濁氣可以理解為咱們身體不需要的垃圾、廢物,如果這個過程較為自如,脾胃原本的這個功能沒有出現差錯,那身體各項機能就能有條不紊的運行,該吸收的吸收,該排出的排出。

反之,如果脾胃功能出了問題,濁降能力變弱,就會導致,體內的垃圾長時間出不出去,這便形成了「濕」,更重一點會變成「痰濕」,體內生濕,也必然影響了升清的能力,導致營養物質吸收的不好。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這樣人的體內就會源源不絕的產生濕……

脾胃被各種折騰而虛弱,成了人們源源不斷產生濕的主要原因。除了脾胃功能弱這個原因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很容易被忽略掉……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不要忽略環境的影響

皮鞋在陰暗潮濕的環境更容易長毛,反覆的刷洗也只是暫時的,如果這個環境沒有改變,還是會長毛。

下過一場大雨的地面,到處都是水,清掃是來不及的,這個時候出了大太陽,一會兒的功夫地面就幹了。

身體也一樣,如果你體內是一片陰寒,濕邪必然不會祛除。就像很多人用了大量的紅豆薏米湯,薏米寒涼,看似祛濕,但是容易造成脾胃虛寒,影響脾胃功能,反而容易生濕。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如何杜絕生濕之源?

濕氣怕誰呀?當然怕中醫了,中醫有對付它們的辦法!

咱們中醫有什麼方法呢?

一、飲食

與寒涼說「no」!

咱們胃裡可是接近四十度的溫度,你即使喝常溫的飲料,對於脾胃來說也偏涼了,何況是冷飲、冰水等。

吃寒涼的東西會導致脾胃虛寒,影響脾胃功能,從而讓體內的濕越來越重!

小編使出洪荒之力推薦大米湯,不料有些人提出質疑:「小編,喝那麼多大米湯不會助長濕氣么」(小編內心:呵呵呵……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咱們推薦喝米湯,大米是有講究的,用的是東北大米,也就是粳米。粳米在《傷寒論》中本身是一味葯啊!像經典的附子粳米湯、白虎加人蔘湯等都有用到粳米,作用是恢復胃氣。

看著是喝米湯,實則喝的是葯湯!恢復胃氣,恢復津液的湯,咋就成了助長濕氣了呢? - -

二、葯膳

食療方組成:

用陳皮15g,紅參15g,肉桂15g ,瘦肉250克,生薑3片。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煲1.5小時。

食療方解析:陳皮能夠降胃氣,紅參的作用相當於增加參與脾胃消化吸收工作的人手,肉桂溫下焦,也利於改善脾胃虛寒。

體內的濕咋就源源不絕了呢?終於找到原因了!

三、經方放大招

除了咱們平時一直強調的附子理中湯、小建中湯等恢復脾胃功能以外,還有什麼新思路嗎?

附子理中湯化裁自《傷寒論》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蔘 乾薑 炙甘草 白朮各三兩

參考用法:紅參30g 乾薑45g 炒白朮30g 炙甘草30g 生地90g附子30g(先煎90分鐘)

本方中,附子振奮心陽,振奮全身機能,給身體增加陽光的壞境,紅參將氣血收斂到腹腔,參與消化吸收,相當於給脾胃種莊稼的過程增加人手,炙甘草是一個保水葯,白朮祛濕,相當於除雜草的過程,生地補水。

當歸芍藥散組成:當歸 白芍 茯苓 白朮 澤瀉 川芎

參考劑量:當歸60g 白芍90g 茯苓60g 炒白朮30g 澤瀉45g 川芎45g

【奔方當歸可以補血,尤其是強心血,白芍有利於加強中焦循環,有利於肝藏血,白朮、澤瀉、茯苓能健脾祛濕,川芎在行血的同時有補虛之效。】

(具體經方的應用一定要諮詢經方醫生!!!!!)

熬藥方法:

將全部藥材倒入鍋中(如有附子,需要先煎90分鐘),第一次煎藥時間為大火燒開,小火煎50分鐘,倒出藥液。

將剩下的藥材再加水,大火燒開,小火煎30分鐘,倒出藥液。

服用方法:

將兩次的藥液合到一起,攪拌均勻後分成兩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飯後十分鐘到一個小時服用。喝之前熱透。

特別說明:漢製劑量一兩等於15.625g。

所選方劑,僅供參考,方劑的選用化裁一定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整體情況,如有需求,須遵醫囑。

版權聲明

更多精彩的養生內容,中醫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小道經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道經方 的精彩文章: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解關節疼痛——桂枝芍藥知母湯
「血管變老」越來越年輕化,還在活血化瘀?你錯了!
腺樣體是啥?咋就肥大了?到底要不要切?
咳咳,今天宣布個大事兒~
秋季便秘痛苦多,這些方法來緩解!

TAG:小道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