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成為別人,終不是長久之計

成為別人,終不是長久之計




01




說實話,有過很多次停止公眾號寫作的衝動。

因為它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僵硬的、不得不為之的例行行為。


 


對我而言,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是世界上最開心的事,沒有之一。


 


一開始寫公眾號其實很簡單,就和以前寫博客一樣,無論介質怎麼變,對我而言它就是一個寫日記的地方,

僅此而已。


 


寫寫字,聊聊天,沒有太多其他想法。

唯以如此,才得以讓寫字成為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我的工作一直和文字有關,它替我賺錢,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沒有正經工作的時候,是寫字幫我撐了過來。


 


它算得上自己的一門手藝。

既然是手藝,就一定需要練習的。怎樣的練習最有效?


 

我一直覺得,讓文字生活化就是最好的訓練。


 


文字這種東西很妙,妙就妙在:它的道和術,靈性和工具性是一體的,一個源頭,你沒法分割開。


 


你如果把寫字當作工具,它就會工具性地對待你,技巧的東西用完了,就真的乾涸掉了,寫來寫去就那麼些東西。


 


你如果真喜歡它,即便把它用作工具,用在工作、用在業務上,即便是商業的文字,寫出來也一定是光芒閃閃的。


 


正如歷史上很多大作家,寫得了傳世名作,困頓時也寫得了俗氣巴拉賣錢的東西,寫一篇大賣一篇。


 


很少有什麼能人只寫得了高高在上的東西,卻寫不了下里巴人的東西。


 


文字表達是一種貫通的能力,要麼通,就全通——只要人情人性搞通了,管他寫出來是人話還是鬼話,都給你照樣寫驚嘆。

 


要麼不通,就都不通——再班門弄斧,都是炫技,隔於皮毛。




一個人要靠文字活著,就很難只是把它關在「工作」的那間小房子里。


 


你得把它放出來,讓它成為一種日常的、無處不在的、內化於你的東西。





02




生活是茂密的樹叢,我們總要留一條鮮活的路給自己,那是只屬於你個人的部分。

 


如果說謀生是卯著一口氣潛入海底,寫寫自己的東西就是那中途的一口氧氣,沒那一口氧氣,我潛不下去。


 


吸一口,干一番,再吸一口,繼續干一番,如此循環。


 


也曾試圖擺脫這種軟弱的矯情,讓自己成為一個麻木無堅不摧的鐵人,只是無法做到。


 


或許,每個人都有一件私人的療愈武器,只有需要的時候,才一個人找個安靜的角落,拿出它,靜靜吞服。


 


回到開頭,之所以會生出停止寫公眾號的念頭,就是因為這一口氧氣,似乎不再純粹了。


 


自說自話的快樂正在淡去,變成了一種業務式的負擔:


 


這周要寫什麼?下一期要寫什麼?標題這麼起會不會點擊率更高?那篇XXX效果不錯,是不是要學習學習?


 


久而久之便成為了一種表演式的交付,成了另一種工作。


 


這不是寫這個公眾號的初衷,它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爆,不是為了工作,以上這些目的,都完全可以另開一個號,用一種更規範、更入流、更精進的方式完成。


 


之所以一直晃晃蕩盪在這裡寫,大概是心裡還有一隙挂念:


 


能不能在生活里留一件事,只是因為喜歡,只是因為想做,才去做。


 


這就是這個公眾號對我的全部意義。






 



03




人活著,應該對外物有所區隔,並且目的明確。


 


一直覺得,這種明確,是自由的基本前提。


 


人的洒脫肆意,絕不是一團混沌地摒棄什麼,而是他/她對萬事萬物區分得開,知道用什麼目的去對待,放多少預期在裡面。


 


很多事情,你心裡提前都理清楚了,解脫感自然就來了,因為不安消除了。


 


不安,來源於混沌未知、對萬事萬物的位置感知不明確。


 


通透,是明知存在是紊亂的,但它們始終有序落定你的價值坐標之中。


 


我想,對於公眾號寫作這件事,曾有一些認知不明確。


 


試圖從這個號里過度索取不應該索取的東西,與最初的目的背離了。如果要索取其他的東西,完全可以另開一個號,而不是這個號。


 


任何一件事,如果風格不夠徹底,最後它一定是什麼都不是,也達不到它的目的。


 


在同一件事里,我們不能什麼都要。






04




記住初衷,如一把尖刀,不要鈍,不要鈍,千萬不要鈍。


 


這是我總在對自己說的。


 


哪怕一錯到底,也是對的。


 


外界聲音太多,人常常會患上一種「成為別人」的毛病。


 


它常常嚴重到我們意想不到的程度,甚至大部分時光里,我們都在無意識地希望成為某一類別人。


 


只有很少很少的時間裡,才會自我回溯:我是誰,我要什麼,那個最硬最硬的刻了我名字的核是什麼。


 


其實,寫日誌就是一種最好的自我回溯方式。


 


人在自說自話的時刻,最不容易說謊,一切都回到了最自然、最坦然、最明晰的時刻。


 


每一天的時時刻刻都像電影般一幕幕回放,猶如雪花,一片片落定到了你精心分開的獨立小簍筐里,這些小簍筐就是你對於萬事萬物的界定。


 


外界無時無刻不在對事物做著界定,比如公眾號確實是商業變現的最好方式,但這種「應該」就是你的「應該」嗎?


 


一旦被外界種種「應該」裹挾,你內心的明確性就被打破了。




從自己出發,外界只是工具,重新規整內心的小簍筐。


 


自由來源於明確,明確來源於你對自己的篤定。




···




作者 | 顏鹵煮,89年白羊B型妞,短篇專欄作者,喜愛挖掘日常瑣碎里深埋的小星光,願它照亮我們的生活。微信公眾號&微博:顏鹵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測測你的情感賬戶還有多少餘額?
《猩球崛起3》:理智與情感,沒有輸贏只有平衡
如何化解十大常見的情緒問題 | 21天情緒平衡清理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