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和我的PhD:一個普通人和一顆平常心

我和我的PhD:一個普通人和一顆平常心

文章來源:小木蟲論壇

作者:crystal0329 編輯:顏惜

楔 子

今天是2010年11月17日,Crystal在小木蟲註冊ID四周年的日子,生日禮物是80個金幣,謝謝小木蟲,我很感動。正如四年前我收到師兄的邀請函才能加入小木蟲時,一樣的感動。

透過四年光陰:彼時,我二十一歲,在北京,是一個剛剛走上漫漫科研路的懵懂小碩;此刻,我二十五歲,在上海,是一個靜靜在走漫漫科研路的淡定女博。

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總要習慣性的寫一點文字,來紀念過去四年的光陰,再展望未來幾年的情形,我卻又不知該從何寫起。細細想來,過去的每一天,那些日子,都在跌宕起伏的喜怒哀樂中迤邐前行;過去的這四年,那段時光,卻還在細水長流的平淡生活中穩步前進。我沒有光鮮輝煌的科研經歷,沒有卓爾不群的科研能力。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有著一顆平常心。

原來,寫下這些文字,並非是我想要告訴你,那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只是道出一段心情,是我想要寫給自己看、說給自己聽,那些不折不扣的經歷。為了忘卻的紀念,僅此而已。如果我的文字還能給你帶來一點點感動、一絲絲溫馨,那已是我莫大的榮幸,謝謝你的共鳴,我感激不盡。

正 文

PhD是什麼?

百度百科告訴我,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 Ph.D. 或 D.Phil.,學術型博士,擁有人一般在大學本科(學士)及/或研究院(碩士)畢業後,再進行相當年數的研修後,撰畢論文並通過答辯,方獲發哲學博士學位。

英語老師告訴我,Permanent Head Damage——永久性腦殘。

我的媽媽告訴我,PhD+女生——滅絕師太。她說是她辦公室里與我年紀相仿的小姑娘們說的。

我曾經告訴自己,Permanent Hardworking, Diligent——堅持,努力,勤奮。

……

其實,對我而言,人生就是一場經歷;PhD,也莫不如是。

為什麼要讀PhD?一個有那麼好的學校背景的小碩,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不算下等的女生。沒想過太多,可能只是因為喜歡吧。

為什麼不出國或者留在北京最top的學校,而去上海讀PhD?不說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術聖殿,況且總體的科研氛圍,帝都確實好過魔都幾條街。沒想過太多,可能就是因為喜歡吧。

為什麼去上海不跟發過《Science》的院士讀PhD,而去跟一個算不上超級大牛的老闆?儘管面試以後院士很欣賞我,跟老闆提出過想要我轉到他那邊去。沒想過太多,可能還是因為喜歡吧。

為什麼不去選前沿和熱點的科研方向,反而做不太可能發IF paper的最普通的合成?沒想過太多,可能都是因為喜歡吧。

……

別再問了,再問下去你可能會吐血的,我還是會一邊不緊不慢地說著那句千年不變的話「沒想過太多,可能只是,就是,還是,都是,因為喜歡吧」。

這所有的問題,我不知道曾經回答過多少遍,以致於讓一貫恬靜淡定的我害怕面對所有熟人對我的關心。每一次重複這句話,別人都覺得我很欠打,到底說出這話的是一個博士還是個蘿莉。我知道,對於很多關心我的人,這是個最無聊或者最偉大的原因;對於我自己,卻是最簡單、最唯一、也是最真實的原因。

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在北京的這三年,我總是活得本末倒置。第一年我學習不是很努力,但成績很好,還拿了獎學金,開開心心一年;第二年,我很努力地想課題,卻終不得解,最後放棄,渾渾噩噩一年。不過那一年我也沒閑著,跑去做家教掙了不少錢,在同學羨慕的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活中,我反而一點都不快樂。每個月銀行卡上遞增的數字除了帶給我一瞬間的快感,再也給不了我更多的欣喜。我知道我這話很欠打,但到今天我依然要這樣說,因為這就是實話。我不敢跟自己承認在科研上的無能為力,我不敢跟自己承認在北京我沒有太多的朋友,只能夠迴避自己的能力,冷漠自己的感情,用掙錢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自信心。我唯一的快樂就是在少數幾個朋友沒錢的時候能夠慷慨地把錢借出去,只說一句畢業之前還就行。我一點也不喜歡這種單純為掙錢而工作的生活,只是需要讓自己不停地忙碌,沒時間去過問那些內心不喜歡的情緒。因為我內心真正喜歡的科研和實驗、朋友和感情,我看不見也摸不著,我實在是無能為力。

2008年下半年,我研三了。正如所有人所說的,這是人生的轉折點,應該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至少要認真想想,下一步該往哪走,怎麼走。我也曾想過這些問題,但是在遙遠的研一,甚至是到北京讀研究生的第一天,我就做了決定。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只有一件事情:北京氣候太乾燥,溫差太大,我不適應,我要回上海。一個匪夷所思的原因,讓我在北京的三年很不平靜;一個莫名其妙的決定,卻支撐了我三年堅強地去面對每一天的不平靜。

研三的上半年,是我最沒有想法的半年。那些未來、規劃這種偉大的命題,離我十分的遙遠,不是因為我心裡一直堅守那個莫名其妙的決定,而是因為我根本沒有時間去想。在別人都在找工作、考博士、申請出國的時候,我卻還在做著實驗。老闆後來在10月份給了我一個想法,我加緊做了兩個多月,12月中旬投出了一篇中文,緊接著過年前做完了我整個碩士論文的東西。那是我過得最充實的半年,也是最累的半年,每天都在忙著應付各種各樣的事情,感覺自己像一個陀螺,被鞭子抽打不停。很忙,很累,但我的心卻一天一天在安定,因為我終於不用去逃避做不出來的課題,雖然還不知道未來在哪裡,但我的碩士階段,總算有了一個完整的結局。我知道在別人眼裡,它看上去與我曾經擁有的榮耀不那麼匹配,但我怎麼樣在失落中堅強地走過這一段路,卻收穫在自己的心裡。只要這個結局還能衍生出一個清晰的未來,那對我來說就是難能可貴的完美。

雖然實驗很忙,但在job hunting的大軍中,我也被找工作了。跟著室友一起在應屆生上網申,做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樣的工作,我只知道一有機會,我只能抓住,還輪不到我挑選。有些事情真的很奇怪,P&G和Unilever的網申和筆試同樣都過了,同樣都終止在一面,可能我的英語聽說能力遠遠不如簡歷上的證書那樣體面和光鮮。其實我不喜歡英語,真的非常不喜歡。我對這種節奏型的語言非常不感冒,聽著就想睡覺,我從不逼自己去學英語,卻在不知不覺中能夠熟練地掌握上海話,粵語聽和寫都沒有問題,說得不好,因為沒有環境。我英語不好,我認了,我也不逼自己去考各種各樣的證書,我只要求自己能夠寫普通的scientific article,我沒有天分,給自己的要求是及格就好,這個東西我不可能擅長的,我要去做我喜歡和擅長的事情。

我也確實發現,找工作的時候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一次次網申就像一次次賭博,我沒有任何把握和預期,我這個人,天生極度的抗拒風險刺激。其實一點都不刺激,因為我根本不想工作,我對找工作真是沒有一點點興趣,連正裝和皮鞋都是穿穿室友MM的。所有人都在說我在逃避社會,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逃避毫無方向地找工作,這件事情,我實在是太不喜歡。在我沒有認清自己之前,在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之前,我對於環境的變化,有超乎一般人的本能的抗拒。

這時候媽媽打電話來說:「要不還是讀個博士吧。我知道你除了喜歡讀書、想問題和幫助別人,沒有什麼別的愛好了,所以我和你爸希望你能夠讀。你不用管你爸爸怎麼想,你想回上海就回吧,找個喜歡的學校和喜歡的老闆就行。」我終於忍不住大哭,我都忘了我最喜歡的是什麼,是媽媽在最後關頭告訴我心裡最真實的聲音,還給了我一個搪塞別人的理由,是父母的希望。我實在太感謝他們的苦心,連最後的理由都幫我找好。我不得不承認,我是在延續著父母的生命,因為我本來就是他們一手打造出來的作品,他們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心情,也時時刻刻在給我支持,讓我單純地做自己。他們原來是最了解我的人,因為我們一家人,永遠是一個共同體,只活在自己的心裡,無論世界怎麼變,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我們的選擇永遠那麼統一。

接下來的日子是我最輕鬆愉快的時光,一邊做實驗,一邊寫論文,一邊準備考博,忙得要死,但快樂得一塌糊塗。於是所有的事情都變得順理成章,2009年7月,在很多人質疑的目光和一家人堅定的信念中,我碩士畢業。媽媽開始猶豫,她說她怕是他們的意見左右了我,我以後會後悔。我只說:「我願意讀博,是因為我自己想讀,讀了博士可能後悔三年,但如果不讀,我會遺憾一輩子。你自己有多麼單純和堅定地做了30年的小學老師從來都沒後悔過,我就是你的升級版和2.0版,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媽媽也終於放下思想包袱,因為她發現考上博士的半年裡,我確實越來越堅定,越來越樂觀。

初初到上海的日子,我對於自己讀博士的目標是「0」。我的碩士課題還是老闆幫我搞定的,在科研方面,我確實還站在一個本科生的起跑線上,我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自己和別人一樣發多少好文章,有多少好offer?一個top的碩士背景,我在科研上沒有鍛煉過任何能力,我怪不得別人,是因為我自己不努力。但它在我眼裡仍然彌足珍貴,不是因為它的top,而是它把我從別人的眼睛裡狠狠地摔了下來,卻摔在最真實和最正確的自己的心裡。這一場磨鍊和經歷,遠遠比碩士畢業證上那幾個雋永的毛體字,來得刻骨銘心。我明白我其實一無所有,只有自己,每一天都要腳踏實地地從零開始,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在哪裡。對於我來說,求實,不是要看到自己的未來在哪裡,而是要實實在在地明白自己現在在哪裡,哪怕是一無所有,我也要勇敢地承認,我足夠俗,但我要俗得夠坦白;創新,不是做出來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而是每一天都要去創新自己的意義,哪怕只是對樓下打掃衛生的阿姨說一句「謝謝,辛苦了」,這也是積極的意義,儘管微不足道,儘管有人嗤之以鼻。對於這一點,我尊重任何人的觀點,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從來沒想過要說服誰。

如果說我對自己還有一點點的要求,那就是努力。再多一點點的希望,就是感謝老闆在沒有名額的情況下,還想盡一切辦法收留了我,我努力,只想對得起自己喜歡的做學問,對得起老闆的垂青。我可以說,我只要盡到自己的努力,哪怕我做不出來東西,我不會怪自己,我相信我老闆的人格,他也絕對不會怪我。因為我老闆的人格魅力,絕對超水平,他選擇學生的時候很有眼光,一旦成為師生就只有鼓勵,要求永遠是你自己對自己的,他只會盡一切的所能實現你想要的東西,只要是正當的。

博士第一學期,我沒進實驗室,第二學期我看文獻看到4月份。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我太懶,不願意做實驗,是我運氣太好,我根本對不起自己身後那麼華麗的證書和背景,不去想自己的課題,只喜歡沒事幫別人幹些無關痛癢的事情,比如刷個瓶子、逛個淘寶,周末沒事整點美味佳肴。幾個關係好的師兄弟姐妹都當面說過我,我很感謝他們對我的關心,我沒說過什麼,給別人看的永遠只能是事實,而不是解釋。我知道自己不是懶,而是起點太低。我看了大量的文獻,超大量的文獻,因為我看文獻很快,只看思路和前言、不看結果和討論。因為在別人的思路里,我已經不再去找我想做什麼,而是去找我能做什麼。那些高精尖的東西,我沒有能力去搞定,我只是在找最簡單最容易上手的東西。因為在這裡,我就是個「0」,一個沒有過去只有現在的「0」。

直到4月份,我才有一點點有把握的想法,確定了思路,才開始上手做。我第一次做PU,我記得那天是4月16號,在師弟師妹們的幫助下,居然成功了,其實我開始做的那一天早晨,我根本沒打算成功,只想看看做PU的過程是什麼樣的。師弟除了教我做實驗,還對我的懶惰當面批評,我很感謝他的批評,讓我知道要想早收攤,只能早點起床,熟練操作,偷懶只會導致實驗失敗,明天一樣要重來。有了適合自己的方向,有了很多願意幫助我的師兄弟姐妹,還有老闆寬容的信任,我的實驗成功率讓所有人驚嘆,包括老闆,包括我自己,不過我認為那是我幸運地遇到了這樣的idea,遇到了願意幫助我的人。我的實驗進展讓老闆很滿意,自己也覺得幾乎超出了原來的預期。

越是這樣,我越是時時刻刻對自己耳提面命,我始終不敢忘記這些是別人教會我的道理,看到自己站在哪裡而不是未來在哪裡,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想做什麼,知道自己能夠給予什麼而不是得到什麼,這是最適合我的方式,我不想說服任何人,我只說這是我自己的心。

現在我可以說,當我把一切都放下,把自己看成「0」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擁有那麼多東西。眼裡太多得到,心裡就會覺得失去。對於該做什麼,我永遠只有一句話: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矣。

謝謝所有人給我的真心關懷,這是我足夠的幸運,遇見了高尚的奉獻和給予;謝謝所有事給我的無心傷害,這是我足夠的幸運,承受了應得的考驗和失去。謝謝我生命里出現過的所有人,所有事,讓我的存在,一直都有意義。

寫完這些,我已經說完了自己的心情。如果你堅持看到這裡,這本身就是你對我的包容、肯定和鼓勵,我已經感激不盡!謝謝你!

如果再多說最後一句,發自肺腑的,我只想說我要去實驗室刷昨天凝膠的三口燒瓶了,祝大家一切順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木蟲 的精彩文章:

讀博——在徘徊中堅定
辭職公務員重返校園,全心全意讀博

TAG:小木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