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寫出深入兒童心靈的作品

如何寫出深入兒童心靈的作品

(桂文亞親自談如何寫「遊記寫作」)

我15歲開始寫作,20歲出版第一本散文作品《裁冰集》,後來進入聯合報系工作。1983年調任民生報兒童版主編,也開始了兒童文學全新的學習。由於我是從成人文學轉型到兒童文學,歷經多年探索,我很肯定地說,兒童文學的寫作難度,絕不低於成人文學,優秀的兒童文學,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

今天,我分兩個部分來跟大家來聊一聊兒童文學這個話題。

第一部分我將與大家分享我的兒童文學寫作經驗。

第二部分講一講我近年來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遊記寫作。

兒童讀物從學前、低、中、高到中學,有分級分齡的區隔。無論選材、選題、語言,都各有講究,這都不是成人文學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我認為在兒童文學創作上,寫作人應該肩負使命感,為兒童文化教育提供更新更好的養分,以兒童代言人做自我期許,寫出深入兒童心靈的作品,不止博得他們的笑聲,還能留下感悟的眼淚,進而匡正自己的言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好孩子。

這數十年我一路為兒童創作散文,就像在寫一部自傳式的連續劇,如果一直這麼寫下去,應該就是一部完整的生命記錄吧!

散文的本質就是一種本色的還原,是用作家的眼睛看世界,用作家的心靈感應生活。

寫作者是文字藝術家,文字是色香味俱全的,也等同於廚藝師,煎、炒、墩、煮,樣樣都有自己的風格和品味。可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只能是散文,脫胎於生活,將本性還原於散文。

散文對少年兒童來說,比虛構的小說和童話更接近現實

換句話說,就是很接地氣,無論寫景、抒情、敘事、狀物或論理,都有所依託,不止憑空想像,更不能虛情假意,因為它的本質就是「真實」的,而少年兒童表現真實的難度就在於如果想反映現實,並不適合「有話直說」的呈現,因為任何一篇好作品,必需達到文字、藝術和思想三方面的高度。

譬如,考試作弊、偷竊、打架、成績低落、犯錯記過等所產生的罪惡感和羞恥感,便當盒裡只有一把鹹菜、只能半掩半蓋的囫圇感;臉上長滿即將爆裂的青春痘,苦無藏身之處;身高體重不如人的自卑或在校園暗角被同學霸凌;愛戀某男生或女生結果遭到拒絕以及嘲笑的悲憤……這些積藏在心中的塊壘,都能夠成為寫作議題,但如何通過巧妙自然的敘述,為八歲、十歲、十五歲的孩子找到心靈的慰藉和出口,不單是一個早已脫離青春期的成年人,重新反芻童年的一趟新旅程,也考驗著他的寫作能力。

對他人的處境和傷痛,如果有深刻的同情,才寫得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我為兒童寫作,是期待他們的感同身受——曾經受過的委屈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而對他人所受到的傷害,要有同理心。作品中的這個「我」,來自於一個「共鳴」的概念,也就是「我的心情,就是你的心情,我的遭遇,也可能是你的遭遇」,藉此得到慰藉和反省。因為失敗和挫折將會伴隨我們一生,然而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培養出那種面向無償人生的勇氣和精神,這也是我對優秀兒童文學閱讀的追求。

我寫過一篇《大外套的秘密》,是一篇校園生活散文,表現的正是一個十五歲中學女生,在成長期間可能遭遇到的某種心理和生理困境的問題。生理,是外在的,心理,則是內在的,兩者相互影響。比方身體的發育:男生變嗓子、長出鬍鬚、對女生的言行舉止產生好奇;女生這時期的體態也開始發生變化,開始對異性有微妙的感覺,這種生理、心理相互影響的結果,就產生了《大外套的秘密》這篇作品的動機。我寫過很多這類型暗藏意味的兒童散文,譬如《班長下台》也是一篇「成長的告白」,被一定程度公認具有代表性。

要擅用隱喻和轉化的方式,打動孩子們的心靈

義大利文學大師卡爾維諾曾經說過一段話:兒童文學的「輕」,是「舉重若輕」的「輕」,是像鳥兒一樣輕,而非像羽毛那樣輕。

我寫校園生活事件的時候,其實也有一部分文字存在著一種宣洩和抗議。沒有虛構的必要,他們是真實有機的存在——儘管現代教育的方式更加開放自由,可是一些沿襲的價值判斷,並沒有產生根本的變化。

我記得很清楚,自從上了中學以後,由於學業成績不如人,開始產生很深的自卑感——直到今天,我還不時重複做著一個噩夢,就是考試時無法作答(本來只有數理化,做夢的時候是考什麼都一律答不出,結果偷看了學生的考卷!我居然忘記自己曾經是個老師了!)。而現實生活里,我確實是一個語文老師,學生時期,也真的做過弊,如果各位讀過《老師同學都愛我》這篇作品的話,就會知道。我為什麼作弊,其實除了出於自我保護之外,也對是權威、體制的一種反抗,這種逆反行為,自然也會在現實中失去自尊、產生自卑,甚至成為心靈上永恆的傷痕!

日本著名的小說家村上春樹,在接受訪問時被記者問道:「你想為什麼樣的讀者寫小說呢?」他說,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為自己而寫,因為所有創作行為或多或少都含有「自我修補」的意圖和「自我療愈」的意味,也是本能地在尋求一種「自我凈化」的作用。我很認同這種說法。

中學時期,我的其他學科成績中上水準,數理成績卻基本沒及格過,可是我居然當起班長來了!1993年出版的《班長下台》就是以《班長下台》這篇作品作為書名出版的。

九十年代初,兩岸兒童文學開始交流,《班長下台》這篇文章在上海《少年文藝》月刊刊出,讓我感到意外的是,當年的鄭馬主編轉寄了14位大陸小讀者的信函到台灣,我非常驚訝地發現:他們其中還有好多位是班長!他們也都和我一樣,喜愛文學,愛讀課外讀物,學科成績卻都不好,內心困惑又自卑。更有趣的是,他們還稱我為「同學」,問我多大年紀,要和我做朋友!

給大家看看當年小讀者寫給我的一封信,非常可愛。

被小讀者認可,實在是對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最大的鼓勵和肯定。

散文寫作更貼近語文學習和寫作能力的引導

除了課業問題、感情問題,中小學裡值得重視的議題還有很多,比如校園霸凌、吸毒、鬥毆、老師與同學之間的互動,都是許多作家筆下常見的題材,但似乎更多的作品出現在小說和童話中,散文在這方面則相對平實穩健些。

但我認為,散文寫作更貼近語文學習和寫作能力的引導。

遊記寫作:避開「三忌」,掌握「三要」

接下來,我要談一個自己很感興趣的話題:遊記寫作。

在我出版過的單行本里,《長著翅膀游英國》和《思想貓英國遊學趣》這兩本書,完整地記錄了我在英國劍橋遊學三個半月的生活,裡面有許多不同於台灣的生活經驗,這正是遊學價值之所在。我對人類古老文明的發展非常有興趣,因此旅行的目的地多半以古文明為首選。比如印度、埃及、印加瑪雅古文明,還有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柬埔寨的吳哥窟等等,當然還包括我們古老中國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迹。旅行,對我來說,是「體會不同的生活」「增長見聞」「開放心胸眼界」和「學習新知識」。

我之所以喜歡寫遊記,其實正是想將自己的體會記錄下來和讀者分享。近年來,隨著爸媽外出旅遊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了,如果能把這些經驗記錄下來,對寫作鍛煉是非常有幫助的。借著今天這個難得的機會,我也想為大家提供一些自己寫遊記的心得。

遊記,簡單地說,就是出去「玩兒」之後留下的一份文字記錄。到哪裡玩兒?自然是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不論遠近。比如我從小住在新北市,附近景點碧潭、濛濛古都去玩過,可是,去過不算數,把感受寫下來,才算完成「遊記寫作」這個概念。

遊記散文屬於散文類型,除了具備真情實感的特色,更需要「行動」,是一種親歷型的敘事文體。如何寫好遊記呢?我覺得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三忌」

忌從出發開始寫,記流水賬。沒有重點、沒有主題的遊記,單調無趣,只能稱為流水賬。

如果確實有必要,援引資料不超過20%,遊記不是歷史課本和地理課本的再版。

忌「大雜燴」描寫,要重視細節描繪,一篇生動的遊記要有引人入勝的細節描寫。

2.「三要」

出遊前充分準備,包括對目的地做基本的了解,並準備充足相機、錄音筆、筆記本等輔助資料。

捕捉靈感,記錄感覺,在旅途中很認真地玩,因為認真,才會有所發現。

眼、耳、鼻、舌、身、意全面啟動

眼:「看」有看的方法,當我們用眼睛觀察事物,可以依照上、下、前、後、左、右,由全面到局部的方式。

耳:訓練自己的耳朵聽音辨位,文字中便有了呈現聲音高低遠近,粗細長短,尖銳柔和的立體感,學習使用「優雅生動」的詞語。

鼻:不是被動地聞,而是主動學習東嗅嗅,西聞聞,可以讓筆下的世界充滿神奇氣味!

舌:下雪的富士山和下著雪的頤和園,雪的滋味一樣嗎?也許正是這一小片雪,引爆了你原本上了鎖的靈感盒子!

身與意:強調內在的精神與意識,都需要長期認真體會和思考。

小結

每個人的天分才情不同,「見山是山」是一種「看什麼就是什麼」的直接層次,「不見如見」則是一種意在言外的境界,只有抱著學無止境態度的人,隨著時間積累,才有成熟的可能。

寫作不需要公式,但要完成一篇文情並茂的遊記,準確的鍊字鍊句訓練還是必不可少的。這個訓練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通過老師的教學來提醒。我不知道這些提法對老師們是不是有共鳴?今天我其實有點班門弄斧,空中讀書會我就說到這裡吧,非常榮幸,也非常謝謝各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