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暢音閣開館 系目前僅存乾隆朝三層戲台(圖)

故宮暢音閣開館 系目前僅存乾隆朝三層戲台(圖)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故宮博物院暢音閣戲曲館經過提升改造於19日晚首次開館。這座清代乾隆時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層大戲台將逐步恢復宮廷戲曲劇目演出,普通觀眾遊覽時亦可獲得皇家感受。

9月19日晚,北京故宮博物院暢音閣戲曲館經過提升改造後首次開館,出席「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的代表們觀看了首場演出。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當晚的演出包括崑曲《牡丹亭》和京劇《天女散花》、《鎖麟囊》、《空城計》、《鍘美案》等經典摺子片段。每每演員一曲唱罷都會獲得滿堂喝彩。

暢音閣戲曲館位於乾隆皇帝為養老修建的太上皇宮中,始建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1776年建成,嘉慶七年(1802年)和光緒十七年(1891年)先後進行過修繕,由暢音閣(戲樓)、扮戲樓(後台)和閱是樓(觀眾席)組成一個完整的清代宮廷「大戲院」。

這座清代乾隆時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層大戲台將逐步恢復宮廷戲曲劇目演出。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歷史上曾有五座三層大戲台,其中圓明園的同樂園戲台毀於咸豐十年(1860年),紫禁城內壽安宮戲台於嘉慶四年(1799年)拆除,避暑山莊清音閣戲台1945年毀於火災,目前三層戲台僅存乾隆時期的故宮暢音閣戲台和光緒十六年(1891年)興建的頤和園德和園戲台。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此次戲曲館提升改造,著力強調宮廷戲曲的獨特性,彰顯暢音閣建築的「大劇場」特色。通過新的參觀流線設計,將扮戲樓納入展覽,貫通扮戲樓、暢音閣、閱是樓三個空間,令觀眾一睹劇場全貌。

圖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致辭。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其中,扮戲樓為戲曲文物展廳,首次打開後台的地下室入口,通過地下空間展示暢音閣獨特的「音響設備」(共鳴地井)和「舞台機械」(轆轤和水井),管窺三層大戲樓壽台、祿台、福台巧妙的機關設置,牽引出暢音閣戲台演出的大量特殊劇目。他透露,將逐步在暢音閣恢復宮廷戲曲劇目演出,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以推動各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及古代文明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主旨的「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於9月20日-21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論壇邀請到阿富汗、玻利維亞、柬埔寨、中國、埃及、衣索比亞、希臘、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黎巴嫩、墨西哥、巴基斯坦、秘魯、斯里蘭卡、蘇丹、敘利亞、突尼西亞、土耳其共21個國家的文化與外交官員、博物館館長、考古學家、歷史學者,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國際博物館協會等相關國際組織代表出席。

為期兩天的論壇會議期間,與會者將就「古代文明遺產的傳承」、「古代文明遺產的當代價值」、「古代文明的考古學觀察與絲路考古」等議題展開討論,進一步共同充實文明古國戰略協作關係內涵,建立更加緊密的全球發展夥伴關係,更深入地探索古國文明的起源、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更深刻地理解文明古國的交流、合作模式及其規律,以實現和平發展、合作發展、包容發展,文化自信、文化包容和文化復興的共同夢想。 (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的詩寫的這麼爛,知道原因小編驚訝了!
她為乾隆生下皇長子和皇次女,成為乾隆皇帝最早的女人
陽泉發現一處破敗的廟,從碑文看有明 萬曆、正德,清 乾隆……
《如懿傳》第二女主角,從乾隆的格格到貴妃,她活了79歲
茶之典故|乾隆嗜茶如命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