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上賽季近半數NBA球隊虧損,都是奢侈稅惹的禍?

上賽季近半數NBA球隊虧損,都是奢侈稅惹的禍?

嘻哈體育,9月19日訊 據美國媒體報道,雖然NBA聯盟已經同轉播商簽訂啦9年共計240億美元的天價轉播合同,但是上賽季仍然有14支球隊虧損。

在經營虧損的的14支球隊中,有大概9支球隊確定無法扭虧為盈,分別是雄鹿、魔術、馬刺、老鷹、籃網、騎士、活塞、灰熊和奇才。聯盟將在本月28號召開董事會會議,商討奢侈稅的具體分配方案。

「我們被告知必須經營得更好才能掙錢。」一名小市場球隊的老闆接受採訪時說道。「但是那些大市場球隊即使經營的很爛卻仍然能賺錢。」

上賽季聯盟一共徵收了2.01億美元奢侈稅,這筆錢將分給15支沒有超過奢侈稅線的球隊。其中騎士隊連續兩年交啦超多的奢侈稅。

理性看待球隊虧損

NBA半數球隊虧損,和聯盟整體價值的不斷攀升,這其實並不是完全矛盾的一對命題。要想理解這一點,首先你得搞明白:並不是所有的球隊基礎條件和經營狀況都是完全一致的。事實上,儘管新電視轉播合同的達成讓聯盟整體收益大幅增加,但具體到每一支球隊的營收上,兩極分化仍十分嚴重。

數據顯示,在新轉播合同生效的第一年,也就是剛剛過去的2016-17賽季,聯盟的整體收益超過了5.3億美元,另外,這還僅僅只是籃球相關收益——NBA有幾支球隊擁有主場館的所有權,因此還會有一些籃球之外的活動(比如演唱會)所收取的租金,是未被計算在內的。

NBA現行勞資協議其實在今年夏天有一個跳出條款,但因為聯盟整體運營的良好態勢,勞資雙方早在今年1月就宣布達成新的協議,平穩規避了潛在的「停擺」危機。

不過,NBA整體營收的增加,並沒有改變不同球隊收益狀況兩極分化的事實。實際上,NBA大市場球隊和小市場球隊之間,仍然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比如,湖人和灰熊這兩支俱樂部,就分別位於硬幣的正反面:

後科比時代的湖人,正經歷著俱樂部歷史上的最低谷,他們已經連續四個賽季勝場數不超過27場,為了獲得更靠前的選秀權完成重建,上賽季有一半時間都在擺爛。但即便如此,他們上賽季在支付了將近4900萬收益分成之後,仍有1.15億美金的巨額營收,凈利潤接近2500萬!這其中,除了門票收入之外,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與時代華納等媒體的當地電視轉播合同所帶來的可觀收入。

反觀灰熊,四年前,ESPN雜誌曾經在對四大體育聯盟的總共122支球隊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後,將灰熊評為最佳球隊,在那之後,他們也一直在這份榜單上排名靠前。這支作風「塔夫」的球隊不僅內部運作井井有條,還在當地建立起了不錯的球迷基礎,過去七年全部打進了季後賽。可那又怎樣?在去年接連與康利、小加索爾、帕森斯等球員簽下巨額合同後,灰熊在2016-17賽季虧損接近4000萬。接下來的2017-18賽季,灰熊與當地電視台的新轉播合同開始生效,收入會有大幅增加,但恐怕仍不足以幫助他們扭虧為盈。

NBA球隊虧不虧咱們也就看個樂呵,作為球迷我們只希望看到精彩的比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ba 的精彩文章:

《NBA 2K18》IGN 8.4分 球員最擬真的一代
《NBA 2K18》IGN評分8.4 值得再玩一年的遊戲
NBA只有8人拿過單節30分?唯有他還拿過2次,一點壓力都沒有!
科普:NBA才是真富人遊戲,球隊工資最低消費近9000萬美元

TAG:n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