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真,咬鉛筆會不會中毒?

講真,咬鉛筆會不會中毒?

你咬過鉛筆嗎?咬鉛筆重金屬鉛會進入人體?長期使用鉛筆會導致鉛中毒?這種說法可信嗎?物理君來告訴你~

其實,有的人是這麼想的,認為既然名字叫「鉛筆」,所以筆芯中理所應當含有鉛,使用含鉛的鉛筆,自然就有可能導致鉛中毒。

那麼,鉛筆芯中到底含不含鉛?要解答這一點,我們還得從鉛筆的起源和發展說起。

公元16世紀,在英格蘭一個叫博羅代爾(Borrowdale)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種黑色礦物——石墨。很快,當地的一些牧羊人發現,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畫上記號。

受此啟發,人們把大塊石墨切成小條用來寫字和繪畫,但石墨條很容易弄髒手,而且容易折斷,另外,純的塊狀石墨礦非常稀有。

後來,有個在紐倫堡的德國科學家提出了用粉狀石墨製備石墨條的方法。

他在石墨粉中摻入硫磺、銻、松香等物質,然後再將這種混合物加熱凝固,並壓製成筆的形狀,這就是鉛筆最早的雛形。

此時,世界上只有英、德兩個國家能製造鉛筆。在拿破崙發動侵略鄰國的戰爭後,這兩個國家便切斷了對法國的鉛筆供應。

法國人沒有鉛筆可用了,這可怎麼辦呢?拿破崙軍隊中有一名叫康特(Nicolas-Jacques Conté)的軍官,他在反覆試驗後,終於探索出了製造鉛筆的新方法。他在石墨中摻入粘土,放入窯里燒烤,製成了當時世界上非常耐用的鉛筆芯。

這種方法制出的筆芯比原先的純石墨塊還要結實耐磨,而且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石墨礦,改變了對於純的塊狀石墨的依賴。

此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我們看到鉛筆上標有的H(硬性鉛筆)、B(軟性鉛筆)、HB(軟硬適中的鉛筆),實際上表示筆芯的硬度。在石墨中摻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產出的鉛筆芯的硬度也就不同,顏色深淺也不一樣。

筆芯的問題解決了,那麼筆芯外面的木杆外套是何時加上去的呢?

據說,19世紀初,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名叫威廉·門羅(William Munroe)的木匠給筆芯加上了木杆外套,他在木頭上刻上凹槽,然後嵌入一根鉛筆芯,再把兩根木條對拼粘合在一起,製成了帶有木杆外套的鉛筆,此後,又有多人對筆芯的製造以及筆芯的嵌入工藝進行了改進,鉛筆就成了我們目前使用的這個樣子。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又產生了另外一個疑問:鉛筆的生產過程,根本沒用到鉛這種金屬,那麼為什麼還要叫它鉛筆,而不是「石墨筆」之類的呢?

這是因為在石墨被發現的早期年代,化學這門學科還十分不成熟,人們對石墨這個新事物缺乏準確的認識,他們認為自己發現的是鉛礦石,並將石墨命名為「鉛礦石」。

這樣,用「鉛礦石」製成的筆就順理成章的成了「鉛筆」,這個容易引起歧義的名字在德語、愛爾蘭語等多種語言中均被採用。

真正認識石墨的本質是後來的事情了,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發現這種黑乎乎的、略顯油膩的物質是由一層層的碳原子堆積而成的,而且它和金剛石還是「親戚」呢,兩者的組成元素都是碳,只不過金剛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罷了,這也是造就兩者顏色、硬度等性質差距巨大的根本原因。

既然鉛筆芯中不含鉛,那麼是否使用鉛筆就絕對安全呢?

有的人在使用鉛筆的時候,經常會把鉛筆叼在嘴邊,甚至咬兩下。其實,對於那些有咬鉛筆習慣的人而言,還是要多加註意,改掉這個壞習慣。

這是因為鉛筆的木杆外面一般塗有彩色的顏料,如果顏料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屬或是其他有害物質,那麼這些有害物質往往會在咬的過程中進入人的口腔,進而被人吞下肚子,危害健康。所以物理君提醒大家,如果同學們還有咬鉛筆的習慣,要馬上改掉啦~

好文推薦

知識點:

機械運動丨聲現象丨物態變化丨光現象丨透鏡丨質量與密度丨力丨運動和力丨壓強丨浮力丨功和機械能丨簡單機械丨內能丨電流電壓電路丨歐姆定律丨電功率丨生活用電丨電與磁

學習法:

穩定心態丨安排時間丨逆襲故事丨學科學法丨複習細則丨勵志文章

(文章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繫刪除。)

初中物理

本賬號物理君(chuzhongwuli100)隸屬於三好網(sanhao.com),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初中物理學習服務平台,每天提供最新的知識總結、學習技巧、解題模型、中考資訊、勵志文章及在線答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理君 的精彩文章:

成語中的聲現象,你能用物理知識解釋嗎?

TAG:物理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