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三 彌勒觀識大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三 彌勒觀識大

壬六、彌勒觀識大。


彌勒菩薩他在整個宇宙萬法當中的觀察,他觀察宇宙萬法唯獨是我們一念心識所變現,從這個地方去悟入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




修習唯識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





彌勒菩薩,彌勒這二個字,是這個菩薩的姓,叫作慈氏,他的名字其實叫阿逸多,就是無能勝,他的慈悲是沒有人能夠超勝的。為什麼呢?因為他過去曾經遇到大慈如來,跟大慈如來修習慈悲觀,並且發願成佛以後,他希望能夠像大慈如來一樣成就廣大平等的悲心,故名慈氏。



未來他成佛之後是坐菩提樹下,這菩提樹它的形狀像一條龍,而且這龍的中央有一朵蓮花的相狀,彌勒菩薩就坐在這蓮花的中間而成佛,成佛以後他不像釋迦牟尼佛是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彌勒菩薩成佛以後只有三會說法,度無量無邊眾生入涅槃,所以叫龍華三會。




彌勒菩薩這時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回憶在往昔經歷了微塵劫的時間,有一尊佛出現於世,這一尊佛叫日月燈明如來,我隨從彼佛而得剃髮出家。出家以後,我的內心非常愛樂世俗的名聞跟利養,所以經常遊走於政商的權貴之家。這個時候,日月燈明佛看到我有這樣的煩惱障礙,教我修習唯心識觀,來成就大乘的三摩地。




唯心識觀就是說,當你遇到任何外境的時候,你都不要去管外境怎麼樣,你就觀想宇宙的萬法其實都是你的心識所變現。




宇宙萬法是我們心所變現,從唯識的角度,它是從二個層次來說:




第一、唯心所現。

唯心所現指的是阿賴耶識第八識。我們現在為什麼會跟什麼人在一起,會遇到這樣的事情,那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業種子。所以從依他起性的角度,我們過去有善惡的業力,就顯現了宇宙間的萬法出來,這個叫唯識所現,在唯識學叫依他起性,這一部份我們是不能改變的,沒辦法改變的,這一部份叫認命。




第二、唯識所變。

這就是指的是第六第七,特別是第六意識。我們第六意識去觀外在的人事接觸的時候,我們心中有我們的名言分別,名言分別講白話一點是我們有我們的思考模式。我們心中有個人的好樂,比方說你特別喜歡吃榴槤,榴槤的顯現它只就是一個水果,這是你過去有這種業力,所以它顯現出來,這依他起性它沒什麼好壞,那你認為這榴槤是很甜美的,是很好吃的,那是你自己加上去的,這就是唯識所變,這就是我們講遍計所執性,這個就是唯識要破的。




因為生為榴槤,它沒有所謂的好壞,也沒有所謂的甜美不甜美這種東西,這是你個人加上去的。不喜歡榴槤的人說這味道很臭,其實榴槤也沒有所謂的臭,也是你個人的分別加上去的。




所以在唯識學的觀念裡面,它把宇宙間分成唯識所現跟唯識所變,一切萬法是我們心所變現。唯識所現這一部份不能破壞,因為他是因果的道理,但唯識所變,你第六意識的分別心,這一部份是我們所要破壞的。




所以唯識學的空觀,是空掉什麼?空掉心中的名言分別,破遍計執,唯識學是這個意思。




也就說,因為彌勒菩薩喜歡名聞喜歡利養,他認為這個東西會給他快樂。日月燈明如來就告訴他說:名聞利養、別人對你的讚歎,這個東西是你自己把它認為是快樂的,它本身沒有快樂。




智者大師說:財、色、名三個法,我們凡夫喜歡好樂,喜歡追求,就像狗嚙枯骨,一個很乾燥的骨頭沒有味道,這個飢餓的狗去咬乾燥的骨頭,一直咬、一直咬,咬到最後把嘴唇咬破了,咬破以後就流血,就吃到自己的血,就覺得,哦!這個骨頭很甜美,其實你吃到的是你自己的血。也就是說這世間的五欲,本身沒有快樂可言,它不像三寶,佛、法、僧三寶,是真實的功德。你看我們的心跟佛號接觸,我們會產生法喜,這不是我們的妄想,而是本來就會產生功德。因為三寶本身就是一種功德相,但是五欲不是功德相,它之所以會讓我們產生快樂,是我們自己的妄想所捏造出來的,我們認為這很快樂,所以我們是我們自己的妄想來帶動自己的快樂,這就是遍計所執性。




日月燈明佛的意思,你追求世俗的名聞利養,你認為這個是安樂的,其實是你自己的妄想顛倒捏造出來的,它本身不是一個功德相。日月燈明佛就教他修唯心識觀,對治這一部份的障礙,這是他過去的因緣。



修久定成


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至然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





他經過多生多劫的修學唯心識觀,以此三昧來侍奉恆河沙的諸佛。他的修行不簡單,他要經過很長、很長時間的歷練,要把文字的智慧轉成你心中的智慧,那真的是要靠很多很多的歷練。慢慢的,他的整個三昧的觀照力轉深,內心當中對於世俗名聞利養的追求,就慢慢慢慢的消滅,就不存在了。



這地方的唯心識觀就是觀察宇宙的萬法,其實是我們一念的心所變現出來的,阿賴耶識的種子變現的,是如夢如幻的。從如夢如幻的觀察當中,來破壞我們的遍計執,這地方是離遍計執。




至然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




至然燈佛出現於世的時候,我再進一步的觀察,遠離遍計執以後,我們這一念明了的心,這依他起的心也不可得,這一念心當下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這地方是遠離依他起。



依他起這一部分到後面再說明,總而言之,我們要悟入圓成實性,是先遠離遍計執,先破壞我們第六意識的名言分別,再遠離第八識的依他起,二個過程。




圓證唯識


乃至盡空如來國土,凈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





說明他所成就的功德妙用。




乃至於窮盡虛空十方的如來(正報),乃至於整個依報的國土,十方中的依正二報,有凈穢跟有無二種的差別。凈指的是四聖法界的因果,穢是六凡法界的因果,這整個凈穢的因果,從因緣上的假相是有,從依他起的假相是有它的假相的,但是從他的自性來說,是畢竟空的,從遍計執來說是畢竟空的。我們認為它是一種真實有,有自性這樣的執取是畢竟空的,所以是因緣有,但自性是空,所以叫遍計本空,依他如幻。




總而言之,這整個十法界的依正二報,染凈因果,都是我一念心之所變現,我們個人可以說是循業發現,我已經如實了知唯心識故。




唯心識故是指的前面的十法界的因果,都是我一念心所變現,這個地方證得唯識相。




識性流出無量如來。




我遠離了依他起,遠離了遍計執以後,所成就的圓成實性,這一念清凈的真如本性,流出無量無邊如來的功德,這個地方證得唯識性。




我們的次第是先證得唯識性,再能夠證得唯識相。




現在蒙釋迦如來的授記,候補賢劫的第五尊佛。




這個地方是說明他的功德之相。




結答圓通


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現在佛陀問我圓通法門,我已如實的觀察十方唯識,十方唯識以空觀來破遍計執,遠離依他起證得唯識性,然後再從空出假,觀察十法界的因果,個個循業發現,再證得唯識相。識心圓明,這一念心識的本性,當下是圓滿光明,跟十方諸佛無二無別,而悟入了二空的真如之理。




這當中包括遠離了依他起也遠離了遍計執,來成就無生法忍,斯為第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佛教一元功德箱」將於今日地藏菩薩聖誕舉行放生活動
福報不夠,干起壞事無比順利
什麼是有漏與無漏福報
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日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二 虛空藏觀空大

TAG:小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