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0%中國近海無魚可撈 毀滅式捕撈何時終止

90%中國近海無魚可撈 毀滅式捕撈何時終止

中國的海岸線長度世界第四,但90%的近海區域早已無魚可撈。這不僅是環境污染帶來的結果,更是不科學捕撈方式所致,電擊魚、石頭網等中國漁民常用的手段,都是海洋生態毀滅式的殺手。

9月6日,兩名潛水員在探索河北唐山潘家口水下長城項目時失蹤,經過十來天的搜救,兩人遺體終於被找到。據媒體報道,兩名遇難者是目前全球最頂尖的專業潛水員,其中一人還是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基因學女科學家,全國擁有他們一樣級別證書的僅有7人。

潛水員遇難的原因還未公布,有專業人士猜測可能是被當地漁民安裝的水下電箱擊中,但猜測並未得到證實。電擊死亡說法依舊存疑,不過電擊捕魚在中國確實普遍存在。很多人不知道,中國漁業資源枯竭,90%的近海海域無魚可撈都與這類不科學的捕撈方式有關。

微生物都不放過,電擊捕魚破壞力極強

電魚成本低、效率高,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在太大。電壓在水下流通的區域,大量的魚蝦蟹都會被電死,即使極少數魚類只是被電暈,但性腺也會損壞,造成不孕不育,導致這一帶的魚類繁殖也基本停滯。

不論內陸還是海洋,電擊捕撈普遍存在

除了魚蝦蟹外,水下無脊椎動物同樣難逃電流的阻擊。倘若電壓達到千伏以上,貝類海螺魚卵甚至微生物都可能死亡。電擊魚對生態的破壞力極大,正因如此,多數國家和地區禁止電魚的捕撈方式。2016年8月,兩中國公民在俄羅斯水域捕魚,雖然只撈到2條魚,總共不足6斤,但因使用的是帶電魚竿,被俄羅斯法院判處2年零2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也規定: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可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然而由於執法力度欠缺,執法難度大,電擊捕撈在國內屢禁不止。2015年,廣東大亞灣數百艘漁船被爆晝伏夜出電擊捕撈;2017年5月雲南馬堵山水庫,全國僅有的第四隻中華巨鱉疑被電擊死亡。據媒體報道,浙江富春江水域每天有20萬魚苗死於電擊捕撈。

密網加電壓,大小魚類無處遁逃

電擊捕撈不僅用於內陸的江河湖泊中,在海洋流域也常常出現。我國漁業部門規定,出海捕撈的漁網直徑必須超過39毫米。可沿海漁民常用的漁網直徑不到10毫米,並在網上加裝高壓電線。此類漁網被成為「掃地網」、「絕戶網」,因為網口小,又有電壓加持,所到之處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大小魚蝦蟹被一網打盡,難留活口。

捕撈方式不科學,90%近海無魚可撈

不合理的捕撈方式極大地破壞了中國海洋生態平衡,早在2003年,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大剛就表示,我國90%的近海已成海洋荒漠,無魚可撈。

「近海無魚」的說法或許太過絕對,但在渤、黃、東、南四大中國近海海域撈魚確實越來越難了。當然,這也能全怨捕撈方式不科學。中國海岸線雖然很長,可人均海域面積卻很小,在世界海洋國家中排名僅122位,人均漁業資源也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30%。

與日本或東南亞很多國家相比,中國的海域較為獨特,大多為深海區域,經過的洋流較少,同樣面積海域潛藏的魚類資源相對也較少。漁業資源先天不足,再加上捕撈手段不合理,捕撈頻率不節制,中國漁業資源不僅數量逐年下降,營養級別也越來越差。

上世紀70年代捕撈大黃魚的盛況已成絕唱

比如口感鮮嫩且又有極高藥用價值的舟山野生大黃魚,上個世紀80年產量可達13萬噸以上,由於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現在幾乎絕跡。根據《中國海洋發展報告》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渤海黃海有記錄的生物物種原本有300種,東海760種,到2000年渤海黃海的生物僅剩180種,東海也只有620種。

遠洋捕撈擴張,中國形象受損

除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無節制捕撈也帶來了不少國際紛爭。近年來,中國船隻頻頻與其他國家發生摩擦,癥結就在於海洋捕撈。

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在生活水平日漸提升的同時,水產品消與日俱增。以前餐桌上的水產品主要以河鮮為主,現在消耗的水產品中有一半來自海水產品。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水產品消耗最多的國家,人均水產品食用量也已超世界平均水平,只少於日本和格陵蘭島,可與美國大致相當。

為滿足國人的餐桌需求,越來越多的漁民把漁網撒向世界各地。中國已是全球海洋捕撈量最大的國家,一年捕撈的漁獲量比第二名和第三名加起來的還多。

來自中國漁業數據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遠洋捕撈的船隻達到了2,460艘,是美國遠洋捕撈船10倍之多,這一年遠洋捕獲量也達到了219萬噸,居世界前列。

中國遠洋漁業擴張,國際矛盾紛爭也隨之沓來。2017年8月底,一艘中國漁船因涉嫌捕撈瀕危海產品被厄瓜多當局扣押;2016年3月,來自中國山東的「魯煙遠漁」號船隻被阿根廷海警以過境捕撈為由擊沉。

被印度尼西亞海警扣押的中國漁民

此外,中國船隻不止一次與韓國、菲律賓、印尼等國發生過衝突。不少國家甚至把中國漁船稱為「海盜捕撈」。一份來自歐盟的報告稱,2000年-2011年,中國漁船在西非海域引發的違規行為(包括非法、未報告、不規範)多達2,648起。

中國海洋捕撈麵臨的形勢嚴峻,亟待漁民的自律,但也需要國家的規範和調整。捕撈行為以及手段不加以克制,不僅影響海洋生態環境,國家利益及形象也因此受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洋智匯 的精彩文章:

實拍紅海海底震撼美景 海洋生物千奇百怪
日本首個海上機場:關西機場的坎坷路
Antiroom II:海中的浮島,冥想的禪廟
Crabster CR200:海下作業的螃蟹機器人

TAG:海洋智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