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葉俊銘—打造中國本土奢侈品牌(一)

專訪:葉俊銘—打造中國本土奢侈品牌(一)

哪裡有華人 哪裡就有我們

Where there are Chinese, where are we

從事高級定製服裝業的葉俊銘先生在任何場合出現都會讓別人眼前一亮,「好一位年輕英俊的儒雅紳士!」,這也是葉總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和葉總的相識是在一個全球奢侈品的論壇上。當天到會的人都是時裝界赫赫有名的名流大腕,但葉先生在人群中依然非常引人注目,倜儻的外表下卻是謙卑和藹的言談舉止,尤其是他總是耐心地聽完你的話語後才有禮節地陳述自己的觀點,讓人感到和他談話是整個會場中最享受的過程。在那樣一個喧嘩的環境下,還能有這樣從容的交流方式,我想這位葉先生的交流技術絕對是社會場合中的上乘之品。無論是誰都會被他醒目外表下蘊含的淡定氣質所吸引,俊逸出塵、氣宇軒昂是對葉總最好的詮釋。

在他排得滿滿的日程中我終於等到了一個和他共進下午茶的時間,我們約在一個離他公司不遠的茶樓見面。那天天氣涼爽,坐在二樓的靠窗邊,向外眺望,入秋後的天氣一片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的景緻,我提前到達等候他,不一會兒只見風度翩翩的他沿著樓梯拾階而上,身著一件淡紫色麻質西服外套,內搭淡藍色的休閑襯衣,同色系的休閑褲,一條白色皮帶配一雙白色皮鞋,封神秀逸,剛進茶樓便引起周邊人群的注目,連服務的小姐來問詢我們需求時也不由自主將聲調變得溫柔許多。而我知道他的這種氣質和打扮並不是他刻意為之,因為每次見到他都會讓人很賞心悅目,然而他卻既沒有矯揉做作,也沒有高不可攀的姿態。這一天的著裝在溫文爾雅的無框黑邊框眼鏡的襯托下,顯得他醒目又不失儒雅。互道問候落座後,在簡短的寒暄之後我們進入正題,他微笑著娓娓道來這些年坎坷不平的創業史。

出生70年代中期的葉總,做夢也沒有想到學工科的他日後會和奢侈品牌的男裝定製結下不解之緣。早期處於好奇跟著自己的叔叔跑了一些零星的服裝加工業務,在這個過程中,自幼就對自己的形象非常注重,無意中發現原來自己對面料,色彩,設計包括加工工藝有著這麼好的天分和濃厚的興趣,一塊面料只要自己上手一摸就知道大概的成分,這一點連自己都驚奇。於是想從事服裝行業的夢想在這個年輕人心裡誕生了,當時還是公務員的他工作條件優厚,生活無憂無慮,要想棄政從商卻是需要一番勇氣。也不知哪裡來的那麼大魔力,他說服力父母家人,辭掉眾人羨慕的工作投身商海。理想和現實畢竟有著很大的差距,最初是為國外品牌代為加工服裝,真可謂「為人作嫁何時了?」外國廠家的苛刻條件,異文化雙向交流的摩擦等等,很快項目被突然中止,資金無法收回,庫存堆積如山,二十多歲的他負債幾百萬,關掉工廠,解散工人,無奈之下葉總隻身來到上海從零開始自己做銷售員創業。那段日子想起來不堪回首。然而也正是那段日子磨鍊、成就了他,抱著「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他終於創建了一個服裝品牌「多爾利」,專為大企業定製統一服飾,現已服務於近七十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在行業界很快嶄露頭角,贏得客戶的讚譽。

永遠不會停止追求夢想的葉總,再次真正踏入中國服裝界。在和同行們打交道的過程中,他發現經過他的手,企業的員工形象變了,可是他又發現沒有變化的是企業主,這些企業主經常會出現在各個公眾場合,媒體,社會聚會,出訪考察,雖說大家都知道提升企業形象,提高員工素質的重要性,都在要求別人了,自己卻未必做到。

細心的他又發現,他之所以剛踏入服裝界就能簽下一個又一個的百萬訂單,很大的功勞取決於他每次營業推銷時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外表和言談舉止,於是對方就特別希望他們的企業人士也能象自己一樣穿著得體,搭配得當。「人靠衣服馬靠鞍」,看來老祖宗的古訓是由道理的。員工通常都是在企業出現,而這些企業主隨著事業的發展逐漸會從他的企業走向大世界,甚至走出國門代表企業和國家的形象,可他們迄今為止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很多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怎麼穿,怎麼配,怎麼去購買。「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他們一旦體會到外包裝的重要性和給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帶來的正面附加值的話,他相信一定會有一大批企業家們願意跟著自己去包裝和提升自己,這個也將成為企業做強和做大的有效手段之一。

更多敬請關注下一期

時代華人編輯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華人 的精彩文章:

TAG:時代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