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走得太遠,已沒有話題

我們走得太遠,已沒有話題

【薦歌】薛岳是誰?現在可能很多人,甚至是資深搖滾樂迷都不見得熟悉。「台灣搖滾之父」,用透支生命為代價,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獻上了格格不入的聲音。30歲發行第一張《搖滾舞台》,此後68張專輯,就成了與生命的賽跑。這首《如果還有明天》,信樂團用「隔空對唱」向這位英年早逝的前輩致敬。

(537)【關鍵詞:「三和」】讀到一段文字,說人生三種關係: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內心,故應當把時間分成三份:一份給自然,一份給內心,一份與人相處。這是個哲學命題,落實到個性人生的和諧幸福,很難操作,就像故宮三大殿分別取名「太和、中和、保和」,大清王朝還是留下憂傷的背影。中國人開口閉口「中庸之道」,但時時處處見極端行為。

(538)【關鍵詞:「反三俗」】藝術作品上的惡俗、低俗、庸俗,容易清除,國人頭腦中、觀念里和行為方式上的「俗」,根深蒂固。現在的風氣是把「三俗」的東西作為點心消遣。鄙人以前也常常收集些段子,在特定場合悅己娛人。現在不喜歡了,但也並不意味著欣賞品味的提升。圈內有些人文章錦繡言風妥實,社交層面卻「出口成臟」……我想,根子怕是人活得累,需要宣洩和釋放。

(539)【關鍵詞:頓感】這些年多蒙生活和周遭的賜教,在現實生活中慢慢養成了鈍感。一事當前無法以行動回應時,就先擱置一邊,至多在思維層面一「泄」而快。我觀人生,敏感者大多活得太累,豁達者往往心無羈絆。

(540)【關鍵詞:逃遁】當「我們走得太遠,已沒有話題」,別怪「月亮惹的禍」,是我們的心無法沉靜下來,面對現實世界之種種,就產生逃遁心理,用靠譜或不靠譜的假想來回應當下的生態。不過,想像是與生俱有的權利。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541)【關鍵詞:觀影】看完電影,我會等字幕播完再離座,在家看碟也一樣。不能上升為尊重,就是習慣從。可惜,很多劇院一到片尾就亮場燈,觀眾紛紛起立,有時片尾曲放不完就關機了。這叫曲未終,人已散。

(542)【關鍵詞:勞作】烈日下的人們是多麼辛苦。當養尊處優就要變成習慣時,不妨到艱苦的環境中走走看看,你就會懂得知足和珍惜。我在想30多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在幹嘛?——大太陽心的,放泥渣。個把月下來,背後脫掉一層皮。

(543)【關鍵詞:靈感】去鄉鎮走走,接接地氣。對自己來說,根本不指望再有創作上的「井噴」狀態,就是能夠保持一種觀察、思考的習慣,偶爾捕捉點靈感,就是好的。也理解了很多作家晚年寫不出東西,不完全是靈感枯竭,有可能只是因為狀態改變,理念改變了。於我,丟了「功夫」成為遺憾。所以,給自己打打氣、加加油,不信東風喚不回。

(544)【關鍵詞:恐懼】「末日理論」由來已久,不必當真。但因為懼怕末日和死亡,人類的行為會收斂很多。我看,有所敬畏,適度恐懼,才會珍惜人生。比如我母親,成天常念叨老而無用,就擔心患重病拖累子女。記得二老六十歲就準備了壽衣,一人一隻箱子放在櫥頂。就在這樣的恐懼中,心懷希望,八十開外,身體尚健。一切負面的東西,坦然去面對,人生反而會變得順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初軒隨筆 的精彩文章:

人活著除了一口氣,就是一顆心

TAG:如初軒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