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易堂深度解讀「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

甲易堂深度解讀「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

《易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從伏羲發明到今已有七千年的歷史。周易從西周時形成文字,距今也有近三千年了。在這歷史長河中,中華易經經過中華民族先賢們的辛勤培育,已發展成一門完整的社會科學。它所涵蓋的領域非常寬廣,從大自然、社會生活、經濟發展到人生規律無所不包。易經對探討地球及人類本原、宇宙真諦、及事物的本質、運動發展規律,有多方面的哲理,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哲學,對人們有廣泛的指導作用。

「善為易者不佔」,語出《荀子?大略》,其原話為「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佔,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意思就是:精研深解《詩經》的人不會到處炫耀訴說,精研深解《易經》的人不會熱衷於占卜,精研深解《禮》的人不會輔相他人充當司儀,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深度已經與這些經典一致了啊!從這段話來看,春秋戰國時期的真正的賢儒大哲,他們往往都能吃透易經,並深解其趣掌握其精,這樣的人知性明理,不會熱衷於占卜命運。這就是因為,真正掌握了易經的人,才會明了大道,內心中不會再有糊塗。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接近七十歲才結束周遊列國返回魯國,此時才開始正式接觸周易,並因此沉浸進去而一發而不可收。為什麼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因為孔子深研周易,並將周易的為人處事道理掌握精通,才會達到隨心所欲而不會犯錯的境地。為此他還感嘆地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五十歲時正是孔子在魯國大有所為然後不久又不得不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的時候,可以說如果那時他就精研周易,無論在魯國還是周遊列國,都會大有成就的。由此可見周易中蘊含的為人處世之道之精闢深沉!可惜他掌握周易還是太晚了。

(先師聖人孔子聖像)

《論語.子路》篇中有一段話,原話如下: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 「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佔而已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南人有人說「做人沒有恆心,這樣的人不能做巫醫」,孔子認為他們說的很正確。並且引用《恆》卦九三爻辭「不恆其德,或承之羞」,這段爻辭的意思是「沒有堅定牢靠的品德人,很有可能會因此承受羞辱火災禍」,對於這樣的人孔子說「(這種人的結局)不用占卜就可以知道了」。不用占卜就能知道,到底是誰知道呢?顯然是精通周易者們,因為依據周易原理,天地宇宙大道獎善罰惡,不積德行善反為惡累累,這樣的人無需占卜就能知道其結局必然很慘。

無論是荀子的「善為易者不佔」,還是孔子的「不佔而已矣」,都強調深研易經精修品德,這樣的人根本無需經常為自己占卜,他們依據易理行事為人,就必然「從心所欲不逾矩」。同樣的,對於那些不修德反積惡的人,他們的命運也必然會被精研易道的人所看穿,根本就無需占卜。可惜的是,後世之人對這兩位高德大儒的話理解片面,甚至後世之人直接將荀子的原話曲解為「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認為熟悉並精通周易就可以不用占卜了。而後世之人所謂的熟悉並精通周易,無非就是占卜之術更加熟練老道,起卦不拘於形式且能夠在心中迅速演算,而這恰恰仍然是占卜。孔子和荀子是深究周易中的為人處世之道並學習運用之,而後世之人則是將占卜之術熟練到化為無形而已。前者深明大道並在現實生活中合道而行,後者始終維持一個警惕敏感的占卜演算狀態;前者自由瀟洒,後者神神秘秘小心翼翼,人生的境界相差太過巨大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扒卦大全 的精彩文章:

TAG:娛樂扒卦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