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異地戀」究竟為何物?

「異地戀」究竟為何物?

引言

本文節選了我上學期「社會學概論」的期末作業。我就截取了其中的幾段,因為原文是作為訪談報告的分析,為了不透露隱私就略去這一部分了。

異地戀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尤其是在畢業季來臨的時候,有一種「畢業即分手」的說法盛行於世。我曾經有一段時間也思考過這一話題,但是並沒有將其當做是一件特別嚴肅的事情對待。其實在我看來,「異地戀」中的異地往往是一個偽命題,或者說是現代人精神空虛最為赤裸裸的反映——換句話說,可能就是尼采語境下的一群群懦夫。所以我嘗試從某些角度進行了一番探究。不過囿於字數和選題的問題,並沒有將這一問題導向更深層次的批判,相當於只是在社會學的層面上淺嘗輒止。

分隔與愛欲

——對高校本科生的異地戀經歷分析

一、引言

現代社會中的人總是會不斷提及「愛」這一概念,但是每一次「愛」的重複都在加深我們對於「愛」的疑惑。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將現代人的這一困境描述為「愛的渙散與疏離」:人們認為愛十分簡單,但是卻總難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愛。在這本融合了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著作中,他將現代人的困境歸因於資本主義社會對人的異化(alienated)。

異地戀作為一種戀愛的方式,通常意味著分隔、思念和遙遠的愛欲。兩個相愛的個體不可能時刻都在一起生存,因而愛的分隔和距離便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情侶之間由於地理因素而導致較為長期的分隔式的戀愛關係,便被稱作異地戀。筆者之所以選擇大學生的異地戀進行思考,一方面是因為在當代的戀愛關係中,距離因素在戀愛關係中被越來越多地納入考量。交通方式的發展雖然增進了地區之間的聯繫,但是卻讓人對異地的情感關係更為警惕,異地戀因此成為了更「危險」的親密關係;另一方面我身邊所接觸的同學,在從高中到大學的轉換中都有可能面臨著異地戀的挑戰。在異地戀的問題中,更能夠感受到一種在愛情面前的無助與迷茫。因此,筆者試圖重新界定異地戀中所面臨的矛盾,並嘗試分析異地戀這一問題背後的深層結構。

二、訪談分析:何為異地戀?

(訪談分析部分略)

在這兩段異地戀的關係中,距離因素並沒有成為阻礙親密關係的首要因素。由於現代交通的發達,距離是能夠通過時間的投入等方式來進行彌補的,而對於異地戀這些因素並不是特別在意;在溝通和見面的頻率並不是特別重要的因素,反而是溝通見面時相互的態度更讓人在意。在家庭方面的影響上,家庭因素並沒有給親密關係帶來較大的阻力:如果是開放的家長,那麼對於異地戀並不會有太大的阻力;如果家長阻力太大,則很可能採取瞞著的辦法;至於共同的感情基礎,往往都在從高中到大學的相處之中,逐漸建立了相互之間較為親密的朋友關係。筆者逐漸將兩個個體所屬的外在的結構性因素都排除,因此影響一段異地戀關係,可能還需要回到這種關係看作一種戀愛關係本身進行思考。

對比了兩位同學的經歷,我對「異地戀」這一概念產生了疑問:異地戀這一概念是否是一種固定的戀愛模式,或者說距離因素在戀愛關係中是否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以至於能夠單獨成為一種戀愛關係的模式?可能我們雖然使用了「異地戀」一詞,但是如果試圖找出和異地戀相對的一個存在,我們會發現這一對應物並不存在。用知名公眾號「咪蒙」的一篇文章說:「如果你們分手,哪裡是因為異地,只是因為有了異心。」 距離在戀愛關係中可能本身就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愛本身就需要面對著分離。至於「異地戀」一詞,很可能是現代人將各種隱微的理由藏於其中,最後形成的一種託詞。

三、思考:返回「愛」本身

在柏拉圖的《會飲》中,阿里斯托芬曾經講過一個關於人的神話:人本來都是一個統一體,宙斯由於為了更好的統治人,於是就將人這一統一體分成兩部分。於是人就走向了他不可抗拒的、用其一生尋找另一半的命運中。「人與人相愛的慾望就根植於人心,它要恢復原始的整一狀態,治好從前剖開的傷痛」 一對愛人,他們之間的愛欲註定就是要和分隔相聯繫的。無論是肉體上或者是精神上的結合,都註定是分隔遠遠大於結合。而在這分隔的時間中,愛欲並不是憑空消失了,而是繼續存在著。雖然這只是一個神話,但是它卻生動地描繪了所有的愛人和被愛者之間都需要面對的分隔問題。

反觀現代人的對愛情的看法,按照巴迪歐(Alain Badiou)的分類,這種流行的「現代」的戀愛觀念有兩種:一種是「安全的」戀愛。這一種戀愛認為愛情應當是無風險的,由此便催生出各種門當戶對的相親,以及各種網路交友的應用軟體。 通過對雙方各種條件的整理,按照某種理想和接近的條件進行匹配,來幫助不同的人之間建立無(分手)風險的戀愛關係。而異地戀在這裡自然便成為了被派出的模式,因為相聚的金錢和時間成本太高而需要被否定。另一種戀愛方式是一種「浪漫主義」式的戀愛。這種方式的戀愛否定固定戀愛關係的存在,愛情只是享樂的一種方式。這兩種戀愛方式無一例外都在否認戀愛本身所能夠帶給人的更高級的體驗,否認這種愛的關係所包含的超越性。因此,所謂的現代社會的「戀愛」背後都是虛無的,要麼就是現代人根本不願意將自己真正置身於這一段關係中,要麼就是現代人根本不將其當做「愛」來理解。

因此,異地戀的問題很可能是一個愛的問題:當代人的「異地戀」,本身所表達的是現代的社會關係中普遍存在對「愛」的不信任——愛是一種沒有用處的冒險。「異地戀」這一帶有強烈的現代色彩的辭彙,將「異地」這一因素和「愛」捆綁,形成了一套新的話語結構。在每一對情侶都可能面對的分離面前,異地戀更像是一種託詞,充當了現代人在愛欲面前軟弱無力的一塊遮羞布。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曾經在他一本書中用這樣的一種比喻描述愛人之間的分離:就像個順利斷奶的孩子,我成功學會如何擺脫對母親的以來。在孩童斷奶乃至和母親分離的過程中,一開始總會不可避免地面對恐懼,但是我們應當學會克服這一恐懼,我們才能夠體會到未來作為一個自由人的自由;在異地戀(或者說戀愛)類似的關係中,我們同樣需要學會面對兩個相愛的人不能時時刻刻在一起的痛苦,學會處理這種分離與差異。如果從人的社會化角度看,「異地戀」給人一種逃避真正社會化的借口,卻走向了另一種畸形的社會化:如果我們不能正面面對愛欲帶來的愛的關係,那麼我們只能將愛欲描述成為動物性的存在(因物理距離而無法發生,或者是純然的性慾)。令人疑惑的是,這往往是我們身處的社會所認可的。因此,異地戀這一概念才能夠廣為流傳。如果一個人不能正視愛的關係的本質,那麼他/她將永遠被愛情所困擾。

四、結語

戈達爾在電影《愛的輓歌》(éloge de l』amour)中曾有這樣一句台詞:「如果你可選擇,電影、舞台、小說或歌劇,你選哪一樣?」筆者認為,愛情可能更類似於小說一般。小說並非是直接的呈現,而是存在時空差的敘述。這其中敘述與現實之間隔閡感,如同從愛產生的時刻起就伴隨著的分隔一樣,是愛的關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選擇進入一段戀愛關係,所追求的不應當僅僅是肉體上的享樂,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抱有體驗人類所獨有的愛的情感的願望。這樣的體驗需要我們真正體會和把握戀愛關係的本質,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加深對其的了解,我們才有可能體會到愛的本質。

歡迎小夥伴們在評論區批評指正。

其實我挺不喜歡把論文發出來了,只不過今晚正好給mljj翻課程資料的時候回頭看了看這篇文章,感覺還挺有意思的,所以給各位分享一下。

不知道這算不算深夜雞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異地戀 的精彩文章:

異地戀女友回去後,說我不把席子換掉下周就不來了
異地戀篇:異地戀後結婚,靠的是對彼此這份愛的堅持
這些方法教你怎樣去維持異地戀!
閨蜜的異地戀男友過來,她就會在床上放一瓶可樂,讓人琢磨不透
異地戀總是容易分手,其實不是不愛只是因為有些心理你還不懂

TAG:異地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