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遺忘的古村落——江西鉛山篁碧大岩

被遺忘的古村落——江西鉛山篁碧大岩

圖文 丁銘華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一方水土,安家落戶的人多了,就成了村子。村子是有靈性的,像人一樣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但是好多本來有著原始風味的古村落沾染了太多商業氣息,結果變得沒有了那份最珍貴的東西了。

如若有一個原始的小村落尚且不被世人打擾,每天日出日落仍然遵循著最初的那份天然,在這秋高氣爽、丹桂飄香之時去漫步其中,享受片刻的安靜,你可願意?

如若可以,我希望你來鉛山縣篁碧畲族鄉大岩古村,說實話,它不及山西平遙、雲南麗江的至美浪漫,也不及江蘇周庄,安徽宏村的清秀俊麗,但它自有與眾不同、可令人稱讚之處。

該村坐落於篁碧畲族鄉,位於武夷山北麓,東北方向與江西省和福建省兩個國家級武夷山保護區毗鄰,華東第二高峰「獨豎尖」屹立在大岩村境內東北部。

該傳統自然村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60餘年。總戶數42戶,總人口165人,其中畲族人口14人。江西武夷山保護區擁有緩衝區山林面積3萬餘畝坐落在大岩村境內,大山深處蘊藏著千年銀杏、紅豆杉、柳杉、鐵杉、香楓、香榧等國家保護樹種;獐、麂、猴、野豬等保護動物層出不窮,尤其是位於大岩村境內的「十八坑」流傳著許多傳奇故事,因此說,大岩村不僅是山水風光迷人,更是人間天然氧吧。

該村是以木質和土木結構為主的傳統建築群落。該傳統自然村的村民主要是由福建和浙江的早期躲避災害和戰亂的居民遷徙至此,並且安居在深山之中,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特的人文。在上世紀60年代時期,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陸陸續續搬遷至大岩村,建起了獨具特色的鄉土建築。木質或土木建築,兩層樓,有前院和後院,一樓住人,二樓堆放雜物和農具等,廚房、廁所和豬圈牛欄另建,保證了居住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該村還有清代古茶園,主要是由居住在「十八坑」的深山居民,經曆數代人的努力慢慢的建成和擴大,形成了莊園式的茶園。在清代乾隆年間,篁碧雷氏家族族長,就合理的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在大岩的十八坑及附近就開始種植茶樹,進行莊園式的管理,所產的茶葉銷售於福建、浙江和江西等地。現今種植面積已達到20餘萬平方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表哥雜談 的精彩文章:

一起美女在荷花、鄉間展示瑜伽秀

TAG:表哥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