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想要詩意的生命

我想要詩意的生命

詩意地棲居

過了白露,日子便漸漸入秋了。雖有陽光,拂面而來的風已然帶著枯荷的涼意了。

清晨踩在滿地的枯黃卷邊落葉上,窸窸窣窣的響聲,讓人覺得清脆悅耳。翻開手邊的《中國詩詞大會》,好奇古人的秋天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面對百花蕭索的凄清感,劉禹錫第一個跳出來,這個屢遭貶謫的文人豪邁大氣地唱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孟浩然則不慌不忙地趕赴故人的居所,完成「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承諾。杜甫登高眺望,感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壯闊……

這些畫面雖跨越了上千年的時間維度,卻在頃刻間浮現在我眼前。一顆在滾滾紅塵中漂泊無依的心,逐漸地感到寧靜。

一、慢——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相比快捷高效的現代文明,古代生活實在太不方便。就拿朋友相聚來說,沒有郵件電話,也沒微信號碼,事事都要提早很久與對方邀約。像前面提及的孟浩然,他在夏天去了一次老友家,享受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農家樂」。還沒結束,就高興不已地約了下一次的聚會。

雖然離「就菊花」的日子還有一個季節,可正是這種對來之不易的美好事物的嚮往,這種延遲的滿足感,讓人無比地期待相聚,更生出好多如「菊花酒」、「菊花詩」的慶祝形式,為的是銘記這樣為數不多的暢快鮮活日子。

當然,也有不少失約的冒失郎。像《約客》里的場景:黃梅時節,家家門前雨水淋漓,暮色降下,傳來青草池塘里的斷續蛙鳴。明明約好了朋友來下棋,左等右等都不見身影,主人卻也不心急,一個人閑敲棋子,聽聽雨,和落下來的燈花,享受這靜謐的夜。

除了友人相聚,古人對美食亦傾注了慢生活的熱情。我們熟知的蘇軾大多是個偉大詩人、詞人,卻不知他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對於豬肉他更是情有獨鍾。

他曾經寫過一首詩:

無竹令人俗,

無肉令人瘦。

不俗又不熟,

竹筍燜豬肉。

蘇東坡為何青睞豬肉,而非羊肉牛肉?因為在宋代,貴公子、諸侯大夫大多吃羊肉,而窮苦百姓才吃豬肉。一如他在《豬肉頌》里所說:「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所以這位大文豪充分發揚其「吃貨」的優勢,自創食譜傳於民間。

除了豬肉,他還要研究出螃蟹吃大鰲、櫻桃煮蜜、蛤蜊配酒等最佳吃法,可以說他雖身處流放之荒地,卻依舊不減對生活的熱情,依舊洒脫地笑看人生,實在不失為一種曠達淡泊的品格。

古人云:「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一個人的心境,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一生的際遇。自怨自艾的,大多陷在苦毒悲哀的網羅里作繭自縛;而寧靜致遠的,卻能抵達別有洞天的精神彼岸。

每一次讀詩詞,總能讓人心脫離世俗的紛擾,忘卻那些不足輕重的利害得失,在審美的天地里得到精神的滋養。學會慢慢走,欣賞過往紛紛的世界,珍惜相識相伴的親友。

二、苦——大約在冬季

古往今來,生活從來都隱藏著未知的苦味,這份苦味在戰爭和離別的調和下更顯酸澀,讓人難以下噎,把人逼向絕望。

而離別、戰爭、死亡……所有的苦味在愛情的澆鑄下更顯持久頑強。

我看到一派天真的少婦,化著精緻的妝容,裊裊娜娜地在明媚的春日登上翠樓。一抬頭瞥見的嫩柳讓人心醉神迷,春色如許——可驀然回首,卻發現身處無人相伴,更無人欣賞的凄涼處境。年華老去,玉容寂寞,徒留「悔教夫婿覓封侯」的嘆息……

有人說,等待是最初的蒼老。東漢的《古詩十九首》有言:「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生命彷彿變成了一座顫顫巍巍的碼頭,霧裡看花地眺望一艘又一艘的歸舟,日復一日。就像沈從文在《邊城》里的最後一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GIF/1K

然而,未知的音訊總給人渺茫的希望,讓人還有餘力去擦拭風乾的淚水。而那些確定的死別,剩下的只有無盡的哀念和悲慟。

第一女詞人李清照,曾經是個天真爛漫的少女,她在日暮時分快活地划船,沉醉不知歸路,不小心誤入了藕花深處,還興緻不減地比賽誰劃得快,驚起了一大片的白鷺。而這樣浪漫多彩的生活在國破家亡後徹底淪為了回憶,貯藏在冰冷的心底。

志同道合的丈夫客死他鄉,過往的歡笑愜意灰飛煙滅。自此,有的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有的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有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有的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每逢佳節重陽,明月歸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所以,在這樣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背景下,愛情成為文人墨客筆下永恆的主題。

賀鑄用「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表達喪偶後的茫然無依;晏幾道用「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表達相見的悲喜交加;蘇軾用「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表達無語凝噎;元稹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達心靈永恆的失落空洞……

不過,偉大與堅強,並不是杜絕痛苦和絕望,而是以超乎尋常的意志,凌駕於其之上。

從漢樂府的「山無陵,江水為竭,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到唐朝敦煌的「休即未能休,且帶三更見日頭」,都讓人感到一股凜冽刺骨的堅韌,把愛情的堅貞盛放得固若金湯。

GIF/1K

三、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喜歡這本《中國詩詞大會》,除了以場次的順序編排目錄,真實地還原了比賽現場,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外,每一場後嘉賓老師的妙語點評讓我愛不釋手。透過老師們的深層解讀,才發現其實很多詩詞的原意都被人誤讀,甚至曲解了。

比如白居易有著名的《憶江南》,其中的名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很多人把「藍」理所當然地理解為「藍色」,但你稍作思索,便會發現古人作詩大多講究對仗,上句中的「火」是名詞,那麼「藍」必然不是顏色。其實,「藍」是一種江南水草,叫「蓼藍」,它看起來是碧綠色,且可以染出深藍和靛藍色。

還有《贈劉景文》中的「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不只是單純地寫景,更是借初冬的景比喻人生,鼓勵好友,即使在暮年的人生階段,只要奮發,還可以大器晚成。

《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並非浪漫的場面,而是為了襯托後面歸人「行道遲遲,載渴載飢」的傷悲哀情。

還有不少的詩人,他們都有不同面的個性特徵:飄逸俊灑的李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不開心;豪放曠達的蘇東坡亦有「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的苦悶;「近鄉情更怯」的宋之問因為獻媚武則天,心中有愧;極其愛用典故,意象難解,林黛玉甚不喜歡的李商隱,詩歌風格則和他敏感的內心,以及成長環境有關……

只有把詩人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細細看待他成長的一生,而非憑藉隻言片語的主觀感受,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其中的「詩味」。

上下兩本詩詞大會的書籍都已閱讀完畢,詩味卻久溢於心。這兩天,自己沉浸其中,跟著選手們答題、作「飛花令」、看圖猜詩,跟著老師們探解詩詞背後的故事,尋找出現的那些吉光片羽,好不快哉!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和詩詞的相遇大抵便是這般感覺吧,它們真摯、純粹、率性、熱情,而又沉默、深邃、智慧、寬廣。不需要言語,不需要解釋,只須輕輕一瞥,它就流淌進你心底,成為了永恆。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在這個秋日,不妨暫停下匆匆的步伐,撥開現實和速度帶來的內心蔓草,在詩詞中重新喚起那蟄伏心靈深處詩情畫意的篇章。

2017/9/20

-END-

用單純的眼 注視和熱愛

細語微瀾

自然 樸素 簡單 真誠 詩意

堅持原創 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細語微瀾 的精彩文章:

TAG:細語微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