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三、住饒益有情戒(4)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三、住饒益有情戒(4)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明安住戒)(15):

三、住饒益有情戒(4)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

三、住饒益有情戒

一、與作助伴(4)

欲尋思纏所苦有情。開解令離欲尋思苦。如欲尋思。恚害。親里。國土。不死。輕侮相應。族姓相應所有尋思當知亦爾。

這是對於尋思的苦惱。

「欲尋思纏所苦有情」:這個欲尋思纏,與前面那個貪慾蓋不同,那是指在家居士要出家,這個時候有貪慾蓋,一般人也就不提這件事。

已經出了家修止觀的人,他有欲尋思,為「欲尋思纏所苦有情」。欲尋思也就是色聲香味觸,各式各樣的欲尋思。

色聲香味觸這五種法為什麼叫作欲呢?因為這五種法能引起我們的欲,所以叫作欲;實在它本身沒有分別心的,是我們心裡有分別,是那麼回事﹗「開解令離欲尋思苦」:菩薩能說出來種種的妙法,能開解、開發我們的智慧,能遠離欲尋思的苦惱。

還有幾種尋思。欲尋思是這樣子,其它的尋思也都是這樣子。這裡面說「尋思」就是妄想,靜坐的時候心裡有這些妄想。

恚尋思、害尋思有兩個解釋:第一個解釋:恚就是不高興。以前得罪我了,我心裏面就想這個得罪的事,心裏面就不高興,憎惡這個人,叫恚尋思。這個害尋思,以前得罪我,使令我怎麼怎麼的,我現在要傷害你,叫害尋思。恚只是不高興,害就是進一步想要報復,想要傷害你,這是第一個解釋。第二個解釋:這個恚是很厲害,很嚴重,想要殺害這個人。害,是不想殺害,但是要給人一個苦惱、不愉快,那就叫作害尋思。

親里尋思:靜坐的時候不修止觀了,想起來親戚朋友,他們過得如何了,怎麼怎麼的,就是思惟這些事。國土尋思:想起以前那個地方多好,什麼什麼的,就這麼思惟。不死尋思:想起何必這麼早出家﹗或者在想:「何必現在就修止觀﹖先寫幾篇文章發表,然後再修止觀嘛﹗」這也是不死尋思。輕侮相應:以前被人家輕慢毀辱了,想起這些不愉快的事情,這叫作輕侮相應尋思。族姓相應:我出家了以後,有大富貴的人作護法,感覺到了不起。或者思惟其它的比丘,大富貴的人作他的護法;給自己作護法的人在貧民區住的,心裡不歡喜。這叫作族姓相應所有的尋思。欲尋思、恚尋思、害尋思、親里尋思、國土尋思、不死尋思、輕侮相應尋思、族姓相應尋思,這一共是八種尋思。一思惟這些事情,心裏面就煩惱,不寂靜是煩惱的意思。

「欲尋思纏所苦有情。開解令離欲尋思苦」,其餘的七種尋思,「當知亦爾」,菩薩也是來開解他,令他遠離這些尋思的苦惱。

八種尋思,《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九:「1、心懷愛染,攀緣諸欲,起發意言,隨順隨轉,名欲尋思。2、心懷憎惡,於他攀緣,不饒益相,起發意言,隨順隨轉,名恚尋思。3、心懷損惱,於他攀緣惱亂之相,起發意言,余如前說,名害尋思。4、心懷染污,攀緣親戚,起發意言,余如前說,是故說名親里尋思。5、心懷染污,攀緣國土,起發意言,余如前說,是故說名國土尋思。6、心懷染污,攀緣自義,推託遷延,後時望得,起發意言,余如前說,是故說名不死尋思。7、心懷染污,攀緣自他,若劣、若勝,起發意言,余如前說,是名輕蔑相應尋思。8、心懷染污,攀緣施主往還家勢,起發意言,隨順隨轉,是名家勢相應尋思。」

他蔑他勝所苦有情。開解令離被蔑勝苦。

韓清凈《披尋記》:「他懱他勝所苦有情等者:為他有情高慢之所輕侮,是名為懱。為他有情威力之所勝伏,是名為勝。從彼所生不饒益相令心惱亂,故名為苦。

「為他有情高慢之所輕侮,是名為懱」。懱就是輕視的意思,被其它有高慢心的人所輕視。「為他有情威力之所勝伏,是名為勝」:他勝,就是那位有情威力很大,他的威力勝過我,我就自然會怕他,叫作勝伏。「從彼所生不饒益相令心惱亂,故名為苦」:為人所輕慢心裡也不舒服,有苦惱;為他所勝伏,也是心裡惱亂,故名為苦。菩薩能夠為他說法,能夠消除這些苦惱。

行路疲乏所苦有情。施座施處調身按摩。令其止息勞倦眾苦。

這是於勞倦苦。「行路疲乏所苦有情」,就是走路。路太長遠了,就是怎麼健康的人走路走太長了也會疲乏。或者身體不夠健康,走路也容易疲乏。「施座施處」:而菩薩為這一類的有情,布施他一個床座,給他一個地點,讓他休息。「調身按摩」:不但給他座,而且還能按摩他的身體,使令身體四大調和。「令其止息勞倦眾苦」:就是想這些辦法,施座施處,調身按摩,就能使令他止息了勞倦的眾苦。菩薩也作這種事。

往期閱讀

文章觀諸法如 校對如相 編輯如心 美編如梵 圖片網路

發 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參禪與念佛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三、住饒益有情戒(3)
三門三品(蕅益大師法語集2)
在菩薩修六年苦行的時候,魔王是如何搗亂的?佛陀大傳
菩薩為什麼來到尼連河邊呢?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