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診秘奧附精彩視頻課程

舌診秘奧附精彩視頻課程

奇效舌診特訓班視頻課程分享

望診概論

望聞問切乃中醫診斷之綱領。其望診,是以視覺對患者氣色神態,全身或局部的一切徵象,及其排出物等進行觀察,從而了解病情的方法。其聞診,即以聽覺或嗅覺,聽其聲音洪亮流暢與否,言語構詞,音律呼吸,腸鳴嘔吐,或嗅其身體及排泄物的氣味來診斷病症的方法。其問診,通過語言溝通詢問患者及代診者,有關於患者疾病的發生時間,誘因,伴隨癥狀,診療經過,以及既往史,家族史等等助於鑒別診斷和治療。其切診者,則以手之觸覺來觸摸脈管感受其脈象,或觸摸身體各個部位以感受其溫度、硬度,有無水腫、壓痛、症瘕積聚等異常變化。

扁鵲《難經》曰:「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古人將中醫的診斷方法概括為望聞問切四種,然而將望診居於四診之首,別有深意。如林之翰《四診抉微》中云:「四診為岐黃之首務,而望尤為切緊。」書中強調了四診合參的重要性,但認為望診應居四診之首。

中國與西方的排序習慣不同,西方一般把最大的、最好的、最重要的放在最後,比如小村莊放在最前,國家放在最後;名字放在最前,姓氏放在最後;英語等級考試里六級比三級要好。而中國人的排序習慣則與其相反,我們把最好的、最大的、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比如國家在前,村莊在後;姓氏在前,名字在後;學習成績最好的排名數字越小越靠前,比如第一名要比第六名成績好。這是中國人由古至今而傳承下來的排序習慣,所以古人將望診排在四診之首,其深意可想而知。正如張仲景《傷寒論》中所云:「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之。」可見中醫經典著作對於望診的看法是一致的。上醫以望診為主,觀其五色而洞悉疾病之所由來,猶如仙術一般的神奇,《難經》中謂之聖,謂之工,謂之巧者皆屬於人,而望之所謂神者,則與人的層次相殊甚遠,天壤之別。

《靈樞》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 《丹溪心法》亦云:「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於外者,斯以知其內。蓋有諸內者,必形諸外。」體內的任何生理及病理的改變均會於外在進行展現,陰陽互感,內外合一。

據《韓非子》記載:「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在《針灸甲乙經》中記載:「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而勿服。居三日,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信。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

通過此二則故事,可以看出古人望診境界之高令人驚嘆不已。正如張仲景《傷寒論》開篇即言:「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

目視明澈,勝於手揣。這是古人極力推崇望診的原因之一,望診之速,信息之全,辯證之准,是其他診法所遙不能及的。

史介生《敖氏傷寒金鏡錄》序云:「古人謂『望而知之謂之神』者,非指望其面色而已,凡舌苔、毛髮、筋骨、齒甲之類,俱包括於『望字』之中,但望色不及驗舌。」人的神色、形態、皮膚、毛髮、筋骨、齒甲、五官九竅、排泄物等均屬於望診之內容,但均不及望舌精準而實用。(現代人染髮焗油、美甲化妝,注射玻尿酸等更加影響望診之判斷)。

《黃帝內經》記載:「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離照當空,陰霾自散。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舌為心之苗竅,故臟腑有變,以心病當先,臟腑諸疾,又以心竅最顯。正如楊雲峰《臨症驗舌法》所云:「據舌以分虛實,而虛實不爽焉;據舌以分陰陽,而陰陽不謬焉。據舌以分臟腑、配主方,而臟腑不差、主方不誤焉。」傅松元《舌胎統志》亦云:「無論外感內傷,以察舌為最有憑。」

王叔和《脈經》有云:「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在心易了,指下難明。」許胤宗亦云:「脈候幽微,苦其難別,意之所解,口莫能宣」。梁玉瑜《舌鑒辨正》云:「辨舌較證脈稍易,脈隔皮而舌無皮也。寒脈不變,熱脈多變,而舌色則不亂也。切脈憑指涉於恍惚,而觀舌憑目尤為昭著也。脈動之源根於心,每刻心跳若干次,以脈驗心病頗顯,以脈驗他臟之病每易混亂。況人心血阻滯,往往病未必死,而脈已結代或伏亂。惟舌居肺上,腠理與腸胃相連,腹中元氣,熏蒸醞釀,親切顯露,有病與否,昭然若揭,亦確然可恃。」舌診較脈診為易,有大道至簡之勢。不論有無醫學基礎,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可以看得懂,學之即會,用之即驗。並且患者每天都能自己通過舌象變化而獲知身體的情況,做到及時防治,而醫生為患者講解舌象時患者也能夠聽清楚,看明白。如果是脈診則完全不知所云,醫生沒有足夠的切脈經驗也很難將脈象把准,患者更難以效仿和感知,再加上後世故意玄化脈診,使其更是晦澀難懂。

舌診又與問診之不同,因為患者很多時候是「有意無意的騙子」。比如詢問患者大便怎麼樣?他說「正常」,你若詳細追問,大便多久一次?他說3到5天一次很規律,我們應該清楚,這是屬於便秘。這讓我想起了學生時代,同學向我炫耀他一周一次大便,一捲紙能用一年,省時省紙又省錢的自豪表情。還有些人說大便正常,每天早晨五六點鐘腹痛,就要起床上廁所,大便雖不成形,但非常順暢,這屬於病態的五更瀉了,但是患者認為,每天有大便就行了。還有一些女性問她月經怎麼樣,她說正常,或提前,或延後,或痛經,或經量少,或經量多,但是早晚能來就覺得是正常的。所以從患者嘴中說出來的「正常」,十有八九是不正常的,因為患者並不清楚什麼叫做「正常」,包括有些醫生也不太清楚什麼叫做「正常」。比如之前有醫生(網友)向我討教病例,他的老婆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治療多年未能懷孕,甚是苦惱,網傳舌象我看了一下,我根據舌象特點說你老婆有什麼什麼樣的癥狀,這位醫生直接給予否定,說這些癥狀都沒有,僅有多囊卵巢而已,其他一切正常(人體是一個有機聯繫統一的整體,一個部位有問題,就會導致整體其他部位的異常,又怎能出現孤立的一個癥狀呢?)。後來他想給我打電話叫其老婆直接和我溝通,通電話後我再次詢問是否有什麼什麼癥狀時,他老婆連連說對。掛斷電話後那醫生對我講,為什麼我問她的時候就問不出來呢?我說你根本就沒有詢問,或者根本就不會詢問。

患者或代診者最大的惡習就是不加思慮的隨口否定。或許你根本不了解情況,只是單純臆測別人「正常」,或者本人未加思索,覺得無礙,或者單純的想治療某病某症,其他的病症都不想管,而有意或無意的給予否定。所以如果單靠患者口給,不懂辨別技巧,往往會將醫者帶入誤區,給診療帶來極大的困難。常言道「耳聞是虛,眼見為實」,我常說:「患者可以『騙人』,而舌不會『騙人』。」

這就是望診的重要性,古人之所以把望診排在四診之首,定是發現了臨床的種種問題,也體會到瞭望診的優越性與準確性,所以才有如此之排序。

舌診原理

舌頭作為身體局部的一個小小的器官,卻能夠彰顯出全身各處的病理變化,這從發現再到經驗總結,莫不是一個神奇而又偉大的工程。一個局部的舌頭為什麼會攜帶著全身的信息,全身信息又是如何呈現於舌上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課程——舌診原理。

在舌診的萌芽之作,也是第一部中醫專著《黃帝內經》中,記述了很多與舌相關的臟腑與經絡,例如:

《經脈第十》:

足太陰之脈,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

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厥陰者,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氣,而脈絡於舌本也。

手少陰(心)之別,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別而上行,循經入於心中,系舌本。

《熱論篇第三十一》: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

《衛氣第五十二》:足少陰之本、標在背輸與舌下兩脈也。足太陰之本、標在背腧與舌本也。

《經別第十一》:

足少陰(腎)之正,直者,系舌本。

足太陰(脾)之正,上結於咽,貫舌中。

經水第十二》:足太陰之正,貫舌中。

《筋脈第十三》:

足太陽(膀胱)之筋,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

手少陽(三焦)之筋,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

憂恚無言第六十九

足之少陰(腎),上繫於舌,絡於橫骨,終於會厭。

足少陰(腎)之本,在內踝下上三寸中,標在背輸與舌下兩脈也。

足太陰(脾)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標在背腧與舌本也。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沖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足少陰(腎)舌下,厥陰毛中急脈各一。

《營衛生會第十八》: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足陽明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走唇舌而為味。

通過上述經文的論述,我們知道心、肝、脾、腎都有正經或別絡與舌相連,膀胱、三焦也有筋經與舌相屬。其他臟腑的經絡也多經過咽喉、唇口、齒部影響到舌,並且手足三陰經(臟)、三陽經(腑)相互表裡和絡屬,所以全身諸臟腑經絡都直接或間接的與舌相應。正如傅松元《舌胎統志》序云:「蓋舌為五臟六腑之總使,如心之開竅於舌,胃咽上接於舌,脾脈挾舌本,心脈繫於舌根,脾絡繫於舌旁,肝腎之絡脈,亦上繫於舌本。」

楊雲峰《臨證驗舌法》亦云:「舌者,心之苗也。五臟六腑之大主,其氣通於此,其竅開於此者也。查諸臟腑圖,脾、肺、肝、腎,無不系根於心。核諸經絡,考手足陰陽,無脈不通於舌。則知經絡臟腑之病,不獨傷寒發熱,有苔可驗。即凡內外雜證,也無一不呈其形著其色於舌。」

經絡是全身運行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的通路,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全身各臟腑組織,四肢百骸的任何生理及病理的信息,都會通過經絡來表達於舌上。正如《丹溪心法》所云:「蓋有諸內者,必形諸外」。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為人體後天之本,四象之母,心主血脈為五臟六腑之主。人體以氣血為本,五臟為中心,六腑為輔佐,周身各器官組織的正常功能均賴氣血以濡養,舌乃心之苗竅,又為脾之外候。心脾氣血的正常與否,關係著整個機體的氣血運行狀態,氣血運行失常,則臟腑功能失常,百病叢生。正如傅松元所言:「夫心為神明之府,五藏之主;胃為水谷之海,六府之源;脾主中州,四藏賴以灌溉,是以藏府有病,必變見於舌上也。」

用現代的理論來講,此乃「全息」也。全息一詞原本是指一種光學影像技術,源於五十年代左右的英國。可以讓從物體發射的衍射光能夠被重現,其位置和大小同之前一模一樣。從不同的位置觀測此物體,其顯示的像也會變化。因此,這種技術拍下來的照片是三維的。

全息技術被廣泛的應用於各種行業,如3D電影,3D投影,幻影舞台,真人和虛幻人同台表演,物品的360度展示,超聲波(三維彩超,CT,磁共振,B超,X線等),醫療,防偽商標,證件卡(如身份證),鈔票,全息顯微鏡,數學,物理天問,哲學,生物克隆技術。

全息生物學是我國著名生物學家張穎清教授創立的。從胚胎學觀點認為,由於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分化為體細胞的過程中,DNA經歷了半保留複製過程,所以體細胞也獲得了與受精卵相同的一套基因,它也有發育成新機體的潛能。比如吊蘭枝節處還可以萌發出一棵棵完整的植株。全息學說認為每一個機體都是由若干全息胚所組成的,或者說相對完整和獨立的部分就是一個全息胚,每個全息胚內部鑲嵌著機體各種器官或部位的對應點,在全息胚上可以勾畫出機體各器官組織定位的圖譜。在全息內,各對應點有著不同的生物學特性,但是每一個對應點的特性,均與其對應部位的臟器生物學特性相似。根據這種全息對應點,就可以診斷和治療身體的各種疾病。

全息理論的核心思想認為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局部都包含著整體的信息,局部是整體的縮影。就如《華嚴經》所講的「於一微塵中,悉見諸世界」。這不正是我國傳統醫學的陰陽學說,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嘛!不由驚嘆:「世言全息者,吾華夏由來久矣!」

為何要學習舌診

中醫四診即「望聞問切」,古人將望診列為四診之首,其用意頗深。因為古人做學問是極其嚴謹的,這種排序也絕對不是隨意羅列的。《難經》有「望而知之為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之言,《傷寒論》亦有「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之」之說。可見望診在古聖先賢心中的地位之重,是其他三診所不能比及的。

在望診之中尤其重視望舌。如《敖氏傷寒金鏡錄》序云:「古人謂『望而知之謂之神』者,非指望其面色而已,凡舌苔、毛髮、筋骨、齒甲之類,俱包括於『望』字之中,但望色不及驗舌。」《舌胎統志》亦云:「無論外感內傷,以察舌為最有憑。」

在臨床上大部分醫家常於口問與脈診,從頭問到腳可謂不厭其煩。臨床上問診結果往往與患者對醫者的信任程度、學識程度、自我認知程度有關係。譬如有些患者急於治療某種癥狀,比如頭痛,而導致頭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肝火上擾、風寒外感、痰蒙清竅、氣血不足、瘀血阻滯等。醫生往往會詢問除頭痛之外的其他癥狀加以鑒別診斷,如是否口苦、發熱惡寒、心悸失眠、大便是否燥結等。患者並不理解為什麼要問這些貌似與頭痛「毫無關聯」的癥狀,也未能引起重視,自認為本人來治頭痛,管我大便何如,於是不耐煩地回答「沒有這些問題,其他一切正常,給我醫治頭痛便可。」

特別當問及女性白帶月經情況,男性性功能或其他羞澀難齒涉及隱私之事,患者多有意隱瞞或隨口回答「正常」(如圖所示)。患者口中的「正常」十有八九是「不正常」的,因為患者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做「正常」。當患者回答「正常」的時候,你若再繼續追問,回答往往是這樣的:「大便正常,四五天一次很規律,從小就這樣。」或者「每天早上五六點鐘,肚子痛就要起床上廁所,之後就沒事了,我逢人便誇我腸胃特別好,大便特別通暢。」或者「月經每月都來,三十五六天吧,來時肚子痛,我姐妹們都比我疼得厲害,我覺得我挺正常的。」「例假每次來兩三天,量不多,我感覺挺好的,很省紙,也省事」。

其他代診者,這種情況更為多見,在不了解患者癥狀之前,總是不加思索或妄自臆斷說「沒有那些癥狀,其他一切正常」。有些患者平素性情馬虎粗獷慣了,不在意身體出現的癥狀表現,或者有不適癥狀就扛著不管不顧,慢慢也就習以為常了,一點半點的小毛病只要能忍住的那都不叫問題了,所以我常說:「患者都是有意無意的『騙子』」,就像警察破案時,罪犯不說實話干擾偵察,上述情況同樣會影響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患者可以騙人,而舌不騙人也」,「有其舌,則有其證」,患者真話假話望舌便知,「有其證,則用其葯」,望舌用藥,故能收奇效。正如楊雲峰《臨證驗舌法》所云:「據舌以分虛實,而虛實不爽焉;據舌以分陰陽,而陰陽不謬焉;據舌以分臟腑,配主方,而臟腑不差,主方不誤焉。」

有一些患者求診問而不答,直接叫醫者為其診脈,叫醫者來將其病苦說出來方可心悅誠服,否則便生不快,說的對則信之,不對則怒之。世雖有脈診之高手,但手揣心猜,難免偏漏,並不利於治療,所以臨床收效往往不高,有患者之因,有醫者之過。相信每一個醫者及患者,都有如此的經歷與感慨。

王叔和在《脈經》內感慨道:「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在心易了,指下難明。」可見脈診之難,如同盲人摸象,各言其狀。因為要想提升手的觸覺敏感性,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大量實踐與積累才能掌握,這是人類觸覺的一個缺點。比如我們用眼睛看著走路會非常順暢和快捷,如果閉著眼睛,單靠聽覺、觸覺,摸黑走路,那會非常的緩慢和艱難,這說明人類視覺比其他感覺存在著很強的優越性,這也是望診居首之必然性。脈診只有多年實戰經驗積累的人才能掌握,普通常人是難以理解和感受的,而望診則不同,陶保廉有「目視明澈,勝於手揣」之論,舌苔之厚薄,舌質之濃淡,津液之多少,舌體之圓缺,一目了然,不需要經過特殊的訓練即可達到一望便知,一學就會的程度。

梁玉瑜《舌鑒辨正》云:「辨舌較證脈稍易,脈隔皮而舌無皮也。寒脈不變熱脈多變,而舌色則不亂也,切脈憑指涉於恍惚,而觀舌憑目尤為昭著也。脈動之源根於心,每刻心跳若干次則脈動也若干次,以脈驗心病頗顯,以脈驗他臟之病每易混亂。唯舌居肺上腠理與腸胃相連,腹中元炁熏蒸醞釀親切,顯露有病與否昭然若揭,亦確然可恃。小病以舌脈參判,久病及略重之病,脈有時不憑者,則當舍脈憑舌,切勿拘執脈象。」

我們通過自己手指皮膚內部的神經感受器來感受患者皮膚之下的脈象變化,數層皮膚的阻隔緩衝作用,會使脈象所傳達的病理信息被大大地削弱。「而舌無皮也」,我們人體內臟都居於腔性結構之內,如胸腔、腹腔等,各種內臟都是由肌肉與粘膜組織構成,有豐富的組織供血,由筋骨支撐固定。舌位於我們的口腔之內,與內髒的腔性環境一致,舌體由肌肉與粘膜組織構成,有豐富的供血,舌根有橫骨相連,起固定作用,並支持舌體運動。可以說舌是我們唯一能夠直接用肉眼觀看到的一個腔性內臟,其與臟腑的生理結構,所處環境極度相似,所以內髒的各種病理改變,氣血盛衰,最能彰顯於舌上。

張登《傷寒舌鑒》亦云:「蓋邪氣入里,其虛實寒熱之機,必現於舌,非若脈之隱而不顯也。況陰盛格陽,與邪熱郁伏,多有假證假脈,唯驗舌上苔色之滑燥厚薄,昭若冰鑒,無所遁形。」楊雲峰《臨證驗舌法》更言:「危急疑難之頃,往往證無可參,脈無可按,而惟以舌為憑。婦女幼稚之病,往往聞之無息,問之無聲,而惟有舌可驗。」所以古人為什麼這樣推崇望診,在望診之中又極力的推崇舌診,這就是我們為何要學習舌診的原因所在。

舌診不但有別於其他三診而成為四診之首要,舌診也可為西學所運用,診斷準確率絲毫不亞於現代的儀器檢測。

曹炳章《辨舌指南》序云:「觀現代醫學,聽病有筒,診脈有表,探淋有管,度寒熱有針,食管尿管直腸各有探,耳目喉陰俱有鏡,此外醫家用器,不勝枚舉。皆可補耳力,目力之不足。但亦只能辨其有形之實跡,不能察其無形之氣化。若我中醫望舌一端,用以察病,纖毫攸分,較之用器尤為明著。」

比如上面兩例妊娠婦女,經B超檢查均為女胎,而我們通過舌診診斷為男胎,後果均生男也。B超也屬影像醫學,而我們舌診也是看舌的象,儀器影像未必比舌之象更加準確,舌最近臟腑,熏蒸親切,展露無遺也。

另外我們的舌診還可以為儀器檢查的選擇提供依據。(如圖所示),通過舌診辨別病位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儀器檢查,能明顯提高診斷陽性率,否則盲目的查這查那,浪費了很多醫療資源,增加了患者的費用開支,加重經濟負擔,更造成了各檢查科室人滿為患的囧境。如果醫者均能學習舌診,提高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儀器診斷的陽性率,一查即准,避免患者花冤枉錢,查半天未見異常的尷尬局面,這才是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貴和解決醫患矛盾的根本方法。

另外作為患者本人,普通民眾都應該掌握基本的舌診知識。這樣每天早上照照鏡子,看看舌象變化,如果舌苔厚膩了就要提醒自己要清淡飲食了,舌淡白無苔就要加強營養攝入了,舌出現齒痕就要增加運動,不要再吃寒涼之物了。同時患者還能夠辨別醫者診斷的對錯與否,避免被「忽悠」,這樣醫療行業與醫師隊伍才能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醫者也必會自律,更加精於技術的研究。如此這般,做到有病早發現,早治療,就能避免很多疑難雜症的發生和發展,才能提高全人類的身體素質,提高生活質量,全民身心健康,才能維持社會的和諧發展。「人人知醫」必能開啟中醫騰飛之門,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故習舌診,實乃利國利民,惠澤天下之事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氏奇效醫學TCM 的精彩文章:

TAG:李氏奇效醫學T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