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類全球滅絕任務的「好幫手」 二

人類全球滅絕任務的「好幫手」 二

GIF/1.9M

今天來說第二個「生物小殺手」——白鼬

不不不~白鼬只有冬天才是白色的!

平時是這樣子的:

對!這個是它乾的!

而且它也是紐西蘭的入侵者,人類「生物滅絕計劃」的好同事,同甘共苦執行滅絕任務。

瘋狂動物城裡偷種子的就是它了:

物種信息

中文學名:白鼬

拉丁學名:Mustela erminea

別 稱:掃雪鼬、短尾黃鼠狼、短尾鼬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 綱:真獸亞綱

目:食肉目

科:鼬科

亞 科:鼬亞科

屬:鼬屬

種:白鼬

亞 種:37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Stoat、Ermine、Short-tailed Weasel

形態特徵

白鼬體重25-116克,體長170-330毫米,尾長95 - 140毫米。體形似黃鼬,身體細長,四肢短小,毛色隨季節不同,夏毛身體背面和腹面顏色不同,背面自吻端向後經頰部、頸側、體側至四肢腕部及尾的背面為灰棕色,足背為灰白色;腹面由下唇、頜部、喉部至腹部及四肢內側為白色;足背為灰白色;尾下基部2/3同於腹色,近末端1/3段全黑色。冬毛全身均為純白色,只有尾端為黑色。

頭骨顱型較短寬。吻部短,眼眶前緣至吻端的距離小於兩眶前孔間的寬度。鼻骨前端中央向上凸起,其後緣骨縫略凹。眶後突明顯突出,其後面的眶間部很窄,眶間寬與眶間部寬度幾乎相等。眶前孔較大。顴弓細弱,呈側弓形。矢狀嵴與人字嵴不明顯。腹面、齶的後部大於聽泡間寬。

翼骨窩呈U字形,聽泡略呈圓柱形,兩聽泡內緣間之間的距離等寬,乳突顯著。下頜冠狀突向外傾斜,角突顯然外翹。耳殼略呈橢圓形。四肢短小,跖行性,四足掌被短毛,趾、掌墊半裸露,在冬季則被豐厚的長毛所掩蓋。前、後足均具5趾,爪長而尖,但不堅硬,呈白色。前掌墊3枚,中間墊形類似梨形。腕墊較小。後掌墊同於前足。雄獸陰莖骨細弱,中段向前略彎曲,略呈S形,近末端略膨大,類似勺形。雌獸乳頭4對。尾短,約為體長的1/3。體毛短,惟有尾端毛長。

白鼬牙齒的齒式為:3·1·3·1/3·1·3·2=34。上頜門齒列成弧形,第三上門齒較粗;下頜第一門齒很小,第二門齒位於第一、第三門齒之後。犬齒長而尖銳,向內彎曲。第二下前臼齒齒冠斜形,前高後低。裂齒髮達,齒冠呈薄刀形。上臼齒狹長而橫列,內葉略呈圓形,中央具一小尖。外葉小尖明顯,後具一凹痕。前後葉中部凹陷,形如啞鈴。第一下臼齒由三葉組成,前兩葉刃部峰形,後葉低平;後臼齒很小。

棲息環境

白鼬適應力很強,草原草甸、沼澤地河谷地、森林以及半荒漠的沙丘及耕作地均有分布。棲息于山地森林等地帶。

生活習性

白鼬是夜行性動物,從黃昏開始活動,但有時白天也能見到,活動範圍大多與捕食對象的活動有密切關係。一般單獨活動,有自己固定的獵游區。在領域內的石頭、樹樁、樹枝上留有標記,由肛門腺分泌物,擦在活動領域的顯著物體上以表示其領域。動作十分敏捷,視覺和聽覺也極銳敏。

出外覓食的時候,通常是觀察、試探著前進,若橫越開闊地帶或逃跑時,像飛跑一樣,背部同時迅速曲成弓形。若在常態情況下採用碎步急走的方式,遇到獵物則緊貼地面匍匐著前進。

白鼬是一種食肉動物,食本領很高。主要以鼠、鳥、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魚和昆蟲等為食,也吃植物漿果等。有很強的捕獵能力,一旦發現獵物,就伸長頸子,全身貼近地面,匍匐向前移動。捕獵時首先抓住頭部,用長而尖的上犬齒穿過獵物頭頂後部,下犬齒則從耳後刺入腦部,使獵物很快死亡。然後把獵物移到僻靜的地方,才開始進食。白鼬聽覺視覺都十分靈敏,行動靈活,冬天出外覓食時,尾巴拖在雪地上,留下行跡,「掃雪」由此得名。

繁殖方式

白鼬不善於挖洞,大多在岩石裂縫、樹根或倒木下、亂石堆、草垛、樹洞以及佔據鼠洞等為巢。巢的結構較為簡陋,以乾草、苔蘚、細枝或獵物的毛及羽毛等為鋪墊。

每年2-4月發情,持續幾乎整個春天(有些地方會持續到夏天),交配季節在初夏,初夏開始交配,懷孕期9-10個月,有緩期著床現象。翌年3-4產仔,每胎產仔4-9隻,多達13隻。剛生下的幼崽沒毛,眼睛看不見,體重約3-4克。

從常理上說,懷孕9-10個月後產下的幼崽才算是發育完全的,而母白鼬分娩前胚胎在宮內的發育只持續了一個半月,因此,幼崽不僅在生下來時就未發育完全,而且要比其它小型鼬科類動物發育得慢:白鼬幼崽的眼睛在一個月大時才能睜開。不過,很快它就能開始活動了,能走出洞穴和同伴們一起玩耍。幼白鼬在60-70天大時開始捕獵,直到夏末它們都呆在一起。幼年白鼬的哺乳期42天,3個月至1歲達到性成熟。壽命5-8歲。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安道爾、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愛爾蘭、義大利、日本、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荷蘭、挪威、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塔吉克、 土耳其、烏克蘭、 英國、美國、烏茲別克。

引進:紐西蘭。

種群現狀

該物種亞種眾多,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在中國,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Author:暮暉熠熠

Editor:rlyl

GIF/2.0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lyl的自然世界 的精彩文章:

【rlyl物種說】今日--滇金絲猴(Yunnan snub-nosed monkey)
人類全球滅絕任務的「好幫手」 一

TAG:rlyl的自然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