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Uber起訴廣告公司存在欺詐行為,索賠4000萬美元

Uber起訴廣告公司存在欺詐行為,索賠4000萬美元

近年來,數字廣告欺詐的問題備受關注,但可能是第一次,廣告主因為該原因和媒介代理公司鬧上法庭。

當地時間 9 月 18 日下午,Uber 在舊金山地方法院提起訴訟,稱廣告公司 Fetch Media 提供的服務存在流量欺詐行為,並索賠 4000 萬美元,後者是日本電通廣告集團的子公司。

訴狀稱,Fetch 未能「阻止並糾正網路和出版商之間的欺詐行為」,從而損害了 Uber 在移動媒體上的投放策略——「浪費了數千萬美元購買不存在的、不可瀏覽的、欺詐性的廣告」。雙方已在幾個月前解除合約。

在一份聲明中,Fetch 的首席執行官 James Connelly 否認了這些指控:「我們對 Uber 的指控感到震驚。它們毫無根據,並帶有目的性和煽動性,試圖轉移人們對 Uber 不專業的行為以及未能向廣告公司支付款項的注意力。」他指出,在 Uber 停止為超過 50 家小型企業提供的服務支付款項後,Fetch 在幾個月前終止了和 Uber 的協議。

自 2015 年至 2017 年初,Uber 共支付了 Fetch 超過 8250 萬美元廣告費,而 Fetch 則表示 Uber 仍然以上述理由拒絕支付 700 萬美元的媒介購買費用。

根據法庭文件顯示,Uber 在 2017 年初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是因為用戶開始抱怨 Uber 的廣告出現在公司此前「拉黑」的網站Breitbart.com,這是一個美國極右翼新聞及評論網站,在政治上支持特朗普。公司進而發現,Breitbart 上的 Uber 廣告點擊似乎來自一些機器人操控的賬戶。

今年 3 月,Uber 停止了這波廣告投放,它們「據稱可歸因於每周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 Uber App 下載安裝」,然而當這些廣告停止投放後,Uber 表示,公司發現「新增安裝量完全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下降」。

這次事件表明,營銷人員對數字廣告業務中存在的欺詐問題越來越難以忍受。

「錢在哪裡,哪裡就有欺詐。」Fetch 的全球媒體主管 Steve Hobbs 在接受 Adweek 的採訪時說,Fetch 投放系統中有大量投放被標記為「可疑」,「百分之百的真實是不可能的,但我們認為通過一些手段可以降低虛假廣告的比例。」

今年 5 月,美國國家廣告協會和廣告欺詐監測公司 WhiteOps 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虛假流量導致的美國廣告主經濟損失預計在 2017 年達到 65 億美元,該數據比 2016 年估計的 72 億美元下降了 10%。

隨著數字廣告的發展,證明其有效性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困難。人們不斷提問:「廣告是否達到了正確的目標受眾?如何證明是廣告引導了消費者採取行動?」很難說這不是廣告公司和數字媒體在最初的那幾年,拚命強調精準營銷和投放神奇效果的一個副作用,因為當真正深究起來,它似乎並不那麼經得起考驗,並且因為其聲稱的效果,很多產業鏈條中的人不得不人為創造看上去足以證明廣告效果的數據。

也有評論指出,對於常年被告上法庭的 Uber 來說,這次罕見的主動攻擊基本上是一次免費的「廣告」,因為它似乎是在說明了 Uber 的有機增長非常良好——即使不投放廣告。

題圖來自securitylab.ru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收購大麥網半年後,阿里打算去做現場娛樂
獨立遊戲平均收入下降一半,Steam 的新機製做錯了嗎?
樂視繼續「去賈躍亭」,並在公告中承認前 CEO 沒有兌現承諾
Zara 在印度推電商,以及,Nike 發布環保皮革材質 Flyleather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