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忌口」是什麼意思

中醫「忌口」是什麼意思

中醫和西醫都講「忌口」。

如腎炎患者忌鹽,糖尿病患者忌糖等,有些「食物相剋」舉例均系訛傳。

專家親診忌口是指飲食禁忌。西醫也講忌口,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如慢性腎炎患者忌高鹽飲食,糖尿病患者忌高糖飲食,痛風病人忌啤酒、海鮮,否則可加重病情,這些都是有實踐依據的。而民間廣為流行的種種患病忌口只是說法,不可迷信。

由於葯食同源,食物與藥物一樣,也具有寒、熱、溫、涼之四氣,酸、苦、甘、辛、咸之五味,儘管食物的這些氣味相對溫和,但對有些疾病仍有不利影響,中醫學要求辨證施膳。

如熱性病或者素體有熱者,忌吃紅糖、飴糖、辣椒、胡椒、姜、蔥、蒜、韭菜、狗肉、羊肉、鹿肉等溫熱性食物;脾胃偏寒者,忌吃過於寒涼的食物,如黃瓜、蘿蔔、荸薺、梨、柿、蜆、蟹、河蚌、田螺等。小兒患水痘期間,要禁食油膩、辛辣性食品,否則可以導致痘疹透發不暢,或因助熱升火而損耗正氣而加重患兒的病勢。慢性腹瀉患者,需要節制飲食,禁食辛辣、油膩之物,否則可以導致胃腸內傷,脾氣耗損,濕濁內盛,使病情遷延不愈。這些都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當你感冒有咳嗽、咳痰的時候,中醫會囑咐你不要吃 「帶腥」的東西。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此時氣管-支氣管黏膜充血,管腔相對狹小,痰液分泌增多,海鮮水產等 「帶腥」之物易使氣管內痰液增多,所以就會加重咳嗽、咳痰。又如小兒支氣管哮喘,必須忌食魚、蝦、牛奶、蛋類等易過敏的食物。否則這些過敏原進入人體後,可能誘發或加重哮喘。在治療瘡瘍、腫毒、斑疹、潰瘍等疾病時,忌口 「發物」尤其重要。 「發物」的範圍很廣,習慣認為如雄雞、鯉魚、豬頭、海鮮、牛肉、羊肉、鵝等肉類以及蔥、椒、姜、蒜、韭、筍、芥菜、香菜、黃酒、白酒、米酒等佐物類都視作「發物」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殺害其手下第一功臣徐達,就趁他患 「背癰」(背部急性化膿性蜂窩織炎)時送去一隻肥鵝,徐達難違聖旨,只好將鵝全部吃下,不久就不治身亡了。鵝肉屬肥膩之品,甘溫有微毒,可助使癰疽火毒更加旺盛,並向腑臟內擴散,最終可置人於死地。此系傳說,權供參考。

食物與食物之間也有可能發生不良相互作用,如茶葉中的鞣質可干擾食物中鐵的吸收,菠菜中的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鈣的吸收,這些均有明確科學依據。有稱 「菠菜不宜與鱔同食,發霍亂」 ,究其原因,可能系鱔魚味甘大溫,而菠菜性甘冷而滑,這兩種食物的性味功能皆相反,且鱔魚脂肥,菠菜冷滑,脾胃虛寒者同時食用可致霍亂病樣的劇烈吐瀉。也有稱蘿蔔不得與參類同用,因蘿蔔辛辣主要是含有芥子油,芥子油的揮發作用能減弱人蔘的補益效果,所以服用人蔘的時候忌吃蘿蔔。這些說法都很盛行,姑且存疑待論。其他如:雞蛋+糖精同食可中毒死亡;豆腐+蜂蜜同食致耳聾;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牛肉+紅糖同食可脹死;狗肉+黃鱔同食則死;鯉魚+甘草同食則死;狗肉+綠豆同食則脹破肚等等就毫無道理了,倘若真如此,中國也不知有多少冤死鬼了。

人體的素質稟賦不同,而疾病種類更加複雜,忌口也要講清科學道理,若盲目忌口,不敢吃這不敢吃那,往往會連人體必需的營養都得不到滿足,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食物相剋」不能一概否定要辨證看觀。

轉載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