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後驅:Mazda RX-7

經典後驅:Mazda RX-7

原文發佈於2006-04-30

說到前置後驅的車型,因為一部卡通片令許多人知道了一台經典的FR車型,它就是TOYOTA的AE86,但這只是一個童話,現實生活中,AE86並非會如片里那樣戰無不勝。在眾多後輪驅動的日系車型中,它肯定能成為一代經典,不錯,它的名字叫RX-7。

RX-7的歷史可以說是見證了幾乎整個ROTARY引擎的歷史。第一代RX車系發表於60年代,當時MAZDA已掌握轉子引擎技術,所以在第一代的RX命名為R100在1968年與世人見面。其實最早裝備轉子引擎的車型並非RX車系,而是一台只供日本國內發售的殿堂級跑車COSMO,它同樣出現在1968年,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商業化的運高(Wankel)轉子引擎。

圖:第一台裝備Wankel轉子引擎的車型:Cosmo,車架代號110S,其轉子引擎代號10A。

圖:1968-1973年間發售的第一代RX車型,名為R100,使用一台代號10A的雙轉子引擎,排氣量2×491cc,馬力輸出100匹,極速180公里。

圖:1971年的RX-2,使用一台代號12A的轉子引擎,排氣量1146cc,馬力120匹,極速竟然達到了190公里。

圖:1972年的RX-3。注意,中網上又三角轉子標記的車型為使用12A引擎的高性能版本,馬力輸出120匹。

圖:1972年至1978年的RX-4,體積比前兩代增大了許多。正式邁向大型跑車。同使用12A引擎,馬力被提升至130匹。

圖:1975至1981年的RX-5,當時的同級對手是CELICA。使用一台13B引擎,馬力輸出135匹。

圖:1978年,第一代RX-7(SA22C)車系誕生,使用一台經過改良的12A引擎(2×654cc),也是當年最為當紅的跑車。後期則改為13B。

圖:1985年發表第二代RX-7,車架代號FC3S。

圖:FC的開蓬版,代號FC3C,屬於非常罕有的一台RX-7。

圖:前期型號的第三代RX-7,最早發表於1991年,車架代號為FD3S。

圖:2003年,MAZDA發布了RX-8,車架代號SE3P。

這台由JUN一手包辦的RX-7,外觀上可以說極具氣勢,雖然是1992年生產的前期版,車主裝上整套日本名廠INGS的後期款空力套件,前後期最大的分別是在前保險杠上的燈具,前期版只是繼承了上代FC的設計,而FD後期版則變得現代化很多。除了空力套件外,大燈總承來自另一空力套件名廠C-WEST,配合上氣泡式的玻璃罩,令整車更具戰鬥格。

圖:RX-7在跑車迷心目中幾乎是一個神,因為它由始至終都堅持著13B+FR的布局,也令它成為一台當年與SUPRA、GT-R、GTO、NSX齊名的日系超級跑車。

圖:長車頭設計是為了更好地將引擎後移至前軸之後,達成50/50的前後配重。並衍生出一個全新的布局概念FMR。

圖:後期版的前指揮燈,已經使用了與前代不同的全透明設計。

圖:大燈則來自另一名廠C-WEST。

圖:水泡式大燈罩,是不是有點熟悉?21世紀的法拉利612也是如此。

圖:因為要顧及日常使用,所以V型的中冷、水箱布局後,並沒有如賽車般使用大型開口式頭冚。

圖:車門抽手沒有放在傳統的門板上,而將其移動至A柱根部,此舉可有效減少車側亂流。

圖:雖然是90年代初的設計,但以今天審美眼光,仍未落伍。

圖:巨大的碳纖維GT尾翼,與RX-7非常相襯!

圖:可作五個角度調教。

圖:車尾的徽章來自MAZDASPEED,配合上轉子的三角型,相得益彰!

13B引擎是一台什麼樣的引擎?筆者很難用言語來表達,作為與普通四衝程引擎完全不同的內燃機結構,這種構思來自德國的Wankel博士。不過德國人沒有這個精力和時間去完善它,最後由MAZDA將其完成並商業化,正如一句俗話:西邊不亮、東邊亮。套用在Rotary引擎上可以說恰如其分。

原裝的RX-7上的13B引擎,因為使用了雙渦輪增壓的布局,馬力有255匹。對於一般駕駛者而言,已經算是夠用有餘了,不過其高轉大馬力是轉子引擎的特性,也就是說,如果要255匹馬力全數奉上的話,必須長時間遊走在高轉範圍內,對於日常街道上使用,似乎不太現實。於是車主找來JUN,為其愛駒進行重新設定,首先是將整顆引擎拆散,進行缸內加工及進排氣道強化;原裝雙渦輪增壓系統雖然可以較為線性地輸出動力,但是同樣也可以被視作累贅,於是將原系統拆掉,換上了一顆HKS的T04Z渦輪,其對應馬力可以高達600匹以上,連同HKS的中冷器,供氣步驟被完全強化。供油系統來自名廠SARD,從副油箱到引擎油槽、燃油噴嘴、燃油壓力調節閥等都是他們的產品。點火系統上,除了9度火嘴外,最特別之處,就是流用了GT-R的點火放大器為13B引擎提供強大的點火放大功能。負責整個引擎的管理控制,由HKS F-Con V Pro 3.22版,由JUN進行調教,將斷油轉速延後至8600轉。

圖:這顆便是HKS的T04Z渦輪增壓系統,兩顆轉子的排氣同時進入死氣側為增壓提供動力。

圖:渦輪增壓值的控制由TRUST的B-Spec II完成。

圖:因為RX-7的引擎艙布局較為特殊,而且之後的改裝還應用了V型冷卻進氣布局,所以中冷器及冷卻水箱等都是特別設計的。

圖:進氣的第一關由K&N的冬菇型纖維風隔把守。

圖:經渦輪增壓後的壓縮空氣流入HKS的中冷器進行冷卻,以回復空氣密度,提高燃燒效率。

上圖這種就是俗稱的V-Mount式設計,以V型開口對向前進方向,水箱傾斜布置在下方,中冷器於上,兩者間以鋁合金的隔板分開減少干擾,因為RX-7的車頭空間較為充裕,所以可以以這種布局來獲得最佳的冷卻效果,在那些頂級的GT賽車上可以經常見到如此布局。而新的RX-8上的水箱也是採用斜置式布局。

圖:進氣瀉壓閥來自TRUST。

圖:HKS專門為RX-7開發的變徑風管,之後便是節氣門。

圖:使用SARD的油泵之餘,為了應付賽道和日常使用,車主添加了SARD的副油箱,以保證車輛在任何狀態下均有燃油供應。

圖:SARD的油槽。

圖:燃油壓力控制閥。

圖:這便是上文提到的來自GT-R的點火增強器,因為原裝的點火能力較弱,其作用等同於我們常見的HKS Twin-power。

圖:碳纖維引擎飾蓋。

圖:排氣系統來自GP SPORT,渦輪增壓器之後的頭段直徑達到80mm,而之後的中至尾則為90mm。

圖:同樣來自GP SPORT的尾鼓。

圖:因為轉子引擎的油路設計於普通的衝程引擎完全不同,機油成了非常重要的散熱介質,所以原裝車上便採用了雙機油冷卻器式設計,至於改裝,只是將其強化,換上了TRUST的系統,並使用了分離式機油隔式設計。

圖:TURST的14行機油冷卻器,左右各一。

圖:同樣來自TRUST的機油透氣壺。

圖:為了令傳動更為直接有效,並將動力流失減至最小,車主更換了ORC出品的559D雙片式碳纖離合器總承。

圖:來自AUTOEXE的傳動軸強化支架,這種裝備十分少見,只有在一些大馬力的後驅車改裝上才能見到。

圖:後差速器,內里包含了一顆由CUSCO出品的2 Way L.S.D。無論加速或減速均能進行左右輪動力分配。

原裝的RX-7採用運動性能特強的前雙搖臂後多連桿式設計,作為一台小型超級跑車的基本配備,FD的操控性能有口皆碑也全賴它。為了將這種設計的優勢推向頂峰,這台車懸掛系統已經經過大幅的強化。甚至連各條懸掛臂也列入了改裝清單,這點在過往接觸過的改裝車上是較為少見的。

圖:來自CUSCO的強化擺臂,集輕量化、剛性高於一身。

圖:避震機套件則來自ENDLESS的下屬品牌ZEAL,Super Function系列是街道上最為頂級的版本。不單如此,內里的油封和油料全部由JUN改造,務求令效能發揮到極致!

圖:避震機頂部有軟硬度調整。

圖:懸掛擺臂的介面全部使用合金軸承。

圖:前下擺臂仍為原裝。

圖:後懸掛形式為多連桿,機構相比於今天的新車,則較為簡單。

圖:後輪的鋁合金下擺臂拉杆。

圖:合金軸承連接部,令傳動更為直接。

圖:原裝以具備後塔頂撐桿,保持後部車架剛性。

除了懸掛部件強化外,在整車的剛性提升環節上,車主並沒有將車輛拆空進行點焊補強等工序,只是使用了JUN出品的A/B膠灌注方式來實現。

對於如此大馬力的改裝車,加上輕盈的車重,快是必然的,但要快還要停得下來,所以車主選擇了制動界的頂級品牌,英國的AP Racing以策安全。其卡鉗型號為AP 5060,配以澳洲DBA出品的343mm浮動式制動碟,制動能力足以應付。要動力完全地轉化為前進力,輪胎行走系統當然不會掉以輕心,輪圈採用了RAYS的GRAM LIGHTS系列的57C,輪胎則是ADVAN A048的255/40R17。

圖:該車並沒有使用誇張的18或者19寸的胎鈴組合,目的是為了減少懸掛下重量之餘,還可以令輪胎寬度可以保證足夠的抓著力,是加速度設定與極速設定之間非常好的平衡。

圖:來自AP Racing的5060六活塞制動卡鉗。

圖:後安裝部位特寫。

圖:DBA的343mm浮動式制動碟。

圖:後輪制動系統沒有更換多活塞產品,只是使用了ENDLESS的高性能制動皮以作強化。

圖:A048熱融胎,255/40R17型號,大馬力車型的理想搭配。

本來RX-7的車重就不高,如今更連車內的所有隔音、音響等無用的裝飾拆除,全車已經盡量輕量化,換來更為輕盈的起步。

圖:甚具戰鬥氣息的駕駛艙布置,是所有車迷都嚮往的。方向盤換上了平底式的Sabelt產品。

圖:正中間是碩大的轉速表,從速度表的顯示看,這台RX-7是正式的「行貨」,並非180公里上限的日本本土車。

圖:碳纖維裝飾的中控台上,布置了一眾附加儀錶、電裝品。

圖:HKS的燃油供應微調,也就是燃油追加器,可以正負10%的範圍內調整。

圖:TRUST的增壓值控制器及PIVOT的渦輪延時器。

圖:顯示更為準確的機油壓力表和機油溫度表,來自PIVOT。

圖:同樣是設計古典的PIVOT外加儀錶:燃油壓力、水溫和渦輪增壓值。

圖:斷電開關,如果用在賽車上,則是必須品,不過用在街道車上,裝飾作用大於實際效能。

圖:JUN調教的V Pro電腦,以此接管整台引擎的運作。

圖:一來可以方便駕駛者進出車輛,二來也是一個很好的防盜系統的方向盤快速拆卸系統,它來自Works Bell。

圖:在ZIC參加賽事時的裝備,據說可以自行計算賽道的特性,甚至繪畫賽道形狀,不過不曾領略。

圖:MAZDA御用改裝廠MAZDASPEED出品的波棍頭,手感不俗,因為這台仍是前期版,所以只使用五前速變速箱。

圖:這張可不是普通的RECARO,而是一張符合FIA安全標準的正式賽車座椅,注意後背採用功夫瓏材質。

圖:門板設計也頗為特別。

圖:雙門雙座位的跑車,後部位置只有兩個小小的雜物箱便告了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敵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FD2最高階 Honda Civic Mugen RR
克敵制勝,碳纖600匹!Lancer Evo VII
僅有20台的戰神 NISMO GT-R Z-tune
白活二十年 ARISTO圖騰下的理性重改
道奇Charger上BC HCS04S輪圈

TAG:無敵汽車網 |